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史重庆 陈翼 5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机电学院”)了解到,目前,该校已有江苏常发集团、苏文电能、常州博瑞电力、万邦新能源等15家合作企业获批江苏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这是该校深化产教融合高质量共建带来的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学校依托国家级智能制造专业群,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供需匹配,链式集聚,通过多平台建立起校企合作资源、技术、项目和人才双向互动的平台和共享机制,有效助推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和建设。”常州机电学院校长许朝山说。 产教融合从提升专业群水平发力“我们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建立调优、调高、调宽专业群建设机制,着力打造对接智能制产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支撑和引领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常州机电学院产教合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常州机电学院以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高水平专业群为示范引领,编制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国家专业标准,带动智能制造专业集群的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专业群。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军地位,是常州及江苏地区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智能制造技术领域青年博士沙龙,是该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品牌。近年来,学校特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江苏省中科院智能制造中心、吉林大学王苏煜等专家、博士,来校交流分享前沿技术、最新研究成果,拓展了青年老师的专业知识面。 学校注重打造“共享工厂”,汇聚国内外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知名企业,建设一批应用技术中心、“i创”创客空间,打造出资源集聚的磁场、技术积累的引擎、创新创业的平台、文化传承的沃土、教师发展的熔炉、人才培养的阵地。 日前,学校承担的“产教谱系指引,岗学教评一致——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共享工厂’:高职智能制造类专业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的创新与实践”等4项课题,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常州机电职院还构建起“人才共育、基地共建、人员互聘、信息共享、协作服务、文化交融”的运行机制,实施“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四维一体产教融合实践模式,建成集成化产教融合服务新生态,成为全国智能制造领域产教深度融合的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作为全国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先后承接了装备制造类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等项目,以专家讲座、理实一体、调研观摩等方式,为中西部兄弟院所提供了先进技术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应用成果。 共建平台让校企合作形成体系化“面向江苏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学校不断放大智能制造优势专业群作用,重点对接区域优质校企合作企业,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高水平‘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博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产教融合平台,有效助推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和建设。”许朝山说。 据了解,常州机电学院已合作培育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5家,覆盖了智能制造研发设计、智能制造集成、智能制造生产、智能制造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尤其采取产教合作“一专一名企”的共建,使企业类型、空间布局、内涵层次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区域经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上,常州机电学院更是着力转变项目建设思路,合作开展“订单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习就业、师资互聘、科研服务”等,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产教合作体系。 用许朝山的话来说,“我们结合抢抓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和‘江苏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建设’机遇,整合全校专业资源,要求各部门将建设任务挂在墙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员发动、系统推进,增量绝对值,高起点推进,高质量完成。” 常州机电学院依托“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已牵头建设智能制造领域五大职教集团,以及跨区域、行业型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领域五大产业学院,建立408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38个双师基地。 同时,该校还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科研与社会服务体系,并连续四年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获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 “下一步,学校将紧跟长三角和江苏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战略,以更大力度主动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充分依托行业领军企业,采取‘多点布局’策略,重点建设一批更高水平‘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形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常机电’新模式,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常州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能制造专业技术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许朝山说。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编辑:张爽 审核:岳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