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什么级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哪种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包括: 1、所有药物、标准样品和溶液都应有标签,勿将与标签不符的药物放入容器中 2、不要用实验室器皿盛放食物,茶杯、器皿盛放药品,以及烧杯当茶具 3、不要让浓酸和烧碱腐溅到皮肤和衣服上,如: 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睛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 当发生酸腐蚀时,应使用5%硼酸溶液和水清洗。 4、使用浓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和氨水时,应在通风的厨房或通风条件下操作 5、在水浴或砂浴中进行易燃溶剂的加热,且避免使用明火 6、不要将热电炉放在实验柜内,以免发生火灾 7、装有强腐蚀性、易燃性、毒性或爆炸性物品的容器应由操作人员用手清洗 8、空试剂瓶应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免发生事故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什么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校、(院)系、实验三级管理。 实验室的安全有序管理是实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都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要求。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喧哗和谈笑,不得随意触碰实验用品等。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哪种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1、危险源分类分级 1.1 危险源分类 1.1.1 根据实验室危险源的特征,将危险源分为生物(医学)类、化学类、辐射类、机械类、电子(电气)类和其他类(单间实验室指面积≤75平方米的实验场所),共6个类别。 1.1.2 若存在两个及以上类别的危险源,须辨识所有涉及的危险源类别。 1.2 危险源安全风险分级 1.2.1 根据实验室危险源可能引发危险的严重程度,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级(高风险)、二级(较高风险)、三级(中风险)和四级(低风险),共4个等级。 1.2.2 对于同一类别的危险源,按照"就高"原则,确定为该类别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 1.2.3 综合各类别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按照"就高"原则,确定实验室安全风险等级,如∶实验室同时具有较高等级危险源和较低等级的危险源,安全风险等级按照较高等级确定。 2、防护措施 实验室应按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建设相应楼层、实验室防护设施台账:包括特殊防护、消防、监控、报警、应急救援、防静电、防雷电等设施电子台账。 1、实验室应在方便取用的地点设置急救箱或急救包,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绷带、纱布、消毒药剂等; 2、实验室应在明显位置和便于取用的地点配备与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物质和毒害性物质等相应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灭火毯、消防砂及其他必要消防器材。 3、准入培训 3.1 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对实验室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建立人员培训考试记录档案。 3.2 一、二级实验室人员需参与政府、协会团体或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并至少三年复训一次档案记录; 3.3 涉及生物、辐射、特种设备等实验使用人员,应参加国家要求的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证书后方可开展相关实验。 说明:满足以上要求经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授权门禁人脸识别系统,方可进入实验室; 4、安全检查 4.1 制定检查计划,发布检查通告; 4.2 安全抽查巡检区域随机、专项检查、节前检查、联合检查; 4.3 采用移动端手机或PAD 进行检查,拍照上传不合格项,检查内容可自定义; 4.4 所有检查和自查均应做好记录,整改情况反馈及评价; 4.5 巡查电子记录档案; 4.5.1 实验室自查每日一次。 4.5.2 院级(二级单位)检查∶一级实验室每周一次,二级实验室每两周一次,三、四级实验室每月一次。 4.5.3 校级检查∶一级实验室每季度一次,二级实验室每半年一次三、四级实验室每年一次。针对涉及高风险危险源的实验室开展专项检查每半年一次。 5、应急预案与演练 重点围绕实验室特点需求,补齐某些专业领域和实验活动的仪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以及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检查自查,及时更新升级,做好定期培训和实施演练情况电子记录。 具体要求: 5.1 实验室针对高风险危险源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置于醒目位置,并报所在二级单位备案。 5.2 涉及一、二级实验室的二级单位每年开展一次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所有相关人员每两年参加一次应急演练三、四级实验室每年安排人员参与一次应急演练。 6、统计查询 6.1 统计数据图形展示; 6.2 盛元广通实验室安全分类分级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报表;学校危险源实验室分类分级统计;防护设备统计;培训考试人员分类统计;安全隐患2、整改统计、应急演练人数、次数统计; 6.3 统计内容用户自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