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 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情况下,“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是人们信奉的宗旨。他不会因为你的出生而变化,但是你因为他,可能将你的生命重写。知识就像时间,从来不会偏差到任何人,只要掌握了,他便都是你的。 每一年高考,都是大家所期盼的。孩子、家长、老师都无一不在为这场考试甚至说是比赛做着准备,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把钥匙,你只有获得了这把钥匙,才能打开你想打开的门,看见你想看的东西,过你想过的人生。 虽然是有点将高考看得过于重要,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考确实是他们改变人生的一次重大机会,不是说学习不好的人就不会成功,只是他会面临更多崎岖的道路,走得更为艰辛罢了。 第一位高考女状元刘学红1977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废止了10年的高等学校入学招生考试被宣布恢复,允许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等参加考试,这一消息震惊全国,而作为1977年的北京文科高考状元刘学红,无疑是得到了更多人的注意,而如今,高考成功的她,究竟有何成就呢? 在高考被废止的十年中,上大学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在那个时候,上大学需要推荐的,但是对于成分不好的家庭,上个大学可以说是希望渺茫。 1975年,刘学红从中学毕业,在中学的时候,刘学红的成绩在班上算得上是佼佼者,但是毕业后,她同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被下派到乡下参加劳动改造,她被安排到北京密云县高岭公社四大队。 在改造的过程中,刘学红表现一直很好,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很快的就学会了一系列的农活,她的适应能力也是极强的。但是这样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却让无数人绝望,这里面包括刘学红,因为在这里,大家都只是单纯的依靠力气。 谁劳动得最多,就最有机会得到表扬,就能够获得劳动之星。然而对于一个女生来说,这无疑是不公平的,并且在这里,刘学红认为她的知识永远发挥不了作用,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永远得不到展现。所以刘学红对大学十分的渴望,她想让自己的知识发挥力量。 但是当时只有工农兵才能被推荐上大学,他们下乡的知识青年,上大学是十分困难的。他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需要插队两年以上,还有一个是需要在队伍中表现优秀并且优秀是没有标准的,领导觉得你优秀,你就是优秀的。 家住在大学校园里面,整天和工农兵学员朝夕相处的刘学红,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梦,那就是上大学。1977年,教育局宣布恢复高考,这一消息立即惊动全国。刘学红也不例外,他认为机会来了,她的梦好像马上就要实现了。 刘学红在采访中就提到,她当时在的高岭公社中一共有11名知识青年,在听到高考的消息后,11名青年都报名参加了。那时候报名点离他们的公社很远,于是他们11人便走了一天才到达报名点报上了名。刘学红表示,在报名成功后,有一种离梦想又近了一步的感觉,整个人十分的轻松。 1977年的考试放在现在来说是十分的简单的,但对于那个时候的刘学红来说,却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毕竟有十年的空窗期。幸亏有中学时候的基础,不然真的复习麻烦。当时留给大家复习的时间也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紧张。 考试的时间是12月份,但是10月份才发出恢复高考通知,留给刘学红的,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在当时,知识青年下乡的条件也非常差,在高考通知下来以后,大家虽然很激动,但是也十分的繁忙,需要白天干农活。 到了晚上再挑灯夜战,青年们组成一只队伍,互相监督学习,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再一起讨论,生活也过得十分的充实。刘学红在采访中表示,当时的学习资料模样现在这样丰富,资料也并不好找,刘学红表示。 于是就把能够找到的教材全部拿出来复习,学习一遍又一遍,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多亏刘学红的母亲通过同事找到了几份高考历史卷子,让她来复习。但是人家那份卷子特别的珍贵,不让拿出来,于是刘学红只能跑到别人家里面和其他小孩一起复习。 那时候的交通不发达,回一趟城需要一天的时间,刘学红为了学习试卷,便在家中和乡下来回的奔波。白天做着农活,晚上挑灯夜读的刘学红,终于没有辜负期望,考出了语文99分的好成绩(满分100分),作文只扣了一分。 她当时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由于这篇文章文笔十分的优美,感情也是十分的真挚,根据自己自身的真实情况所写,打动许多人,于是便被选中登在了人民日报上,在那时是十分的轰动了。刘学红因此考进了北大文学系。 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青年报,当时的青年报在全国来讲是十分有名的,后来刘学红靠着自身努力,成为了青年在线的总经理。这真的又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案例。 后来的采访中,刘学红表示,感谢高考,如果没有高考,他很有可能会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做一个售货员之类的工作,高考无疑是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 高考是一种希望社会上把77、78、79年的大学生,称之为是新三届,他们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多、能吃苦。他们在考试之前,受了很多苦,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成功的希望,同时他们也是最为珍惜这个机会的。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机会,那么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踏进大学一步,那么他们的生活,又将是另外一种不确定性。高考可能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是一必须经历的阶段,常常会听见有人抱怨。 但是在那个年代来说,高考是一种希望,是给予大家一个人人平等的态度,同时让人们对未来有一个全新的期盼和信心。国家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被选中的方式。 文/羽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