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 在厦大的盛名之下,福州大学确实有些许的黯然,福大校友因此曾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可明眼人都会看出,福大所处位置虽尴尬,实力却不俗。 福大是老一辈福建省领导关爱福建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冷战气氛甚嚣尘上,台海局势一直不明朗,厦门地处对台的最前沿,所以国家为保护厦门大学的人才,就把厦大的大部分理工科转迁内地,以至于福建省理工科人才奇缺。为保护仅存的厦大理工科师资,福建省领导人决定建立福州大学,将厦大的大部分理科全部转到福大。 如今的福大是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理工科特色优势明显,建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建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化工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等均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物理化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应用数学、分析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物理与化学、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食品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器等23个学科是福建省重点学科,拥有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防震减灾信息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及开发研究基地。依托不断增长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博、硕士学位授权点,福大形成了一大批服务于福建省主干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如,化学、化工、土建、电气、信息、机械、数学、物理、经管等本科专业都颇具优势。 福大在发展中充分利用两岸三地关系,围绕闽台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对台、港、澳地区的科教文化交流,并与美、英、德、法、俄、日、韩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与英国的赫特福德大学和阿尔斯特大学、德国的莱法州等建立了中英、中德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学校积极开展中西文化交流,建有国内首个西方文献典籍中心——西观藏书楼,成立了国际汉学研究院,国际著名汉学家、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先生长期在校从事汉学学术研究、交流和教学活动。 福州大学创校于1958年,因为有老厦大的衣钵做基础,福大的理工科已经羽翼丰满,文科虽然不够强,不过发展势头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不远的未来,在后者与前者齐头并进那一天,福大肯定能够立足中国著名大学之林。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城内拥有中山、华南理工、暨南等名校,故而省属211院校华南师范大学的综合排名、社会美誉度、考生影响力等始终上不去,但这并不是一所平庸的院校。 华南师大始建于1933年,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南海3个校区。在学科建设方面,华南师大拥有光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国家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有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光子技术实验室、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7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7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物理学科基础课、信息传播、心理学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等机构均设在该校。 华南师大现有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体育教育、教育技术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经济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实力雄厚。 华南师大的后勤服务始终是全国高校的排头兵,尤其是学生食堂,号称全国第一,不仅品种多、质量高,而且价格比外面低廉许多。读大学当然不是为了吃,但是吃不好咋能学习好呢? 石牌校区是校本部所在,建筑基本都是低矮的二三层,中式模样中略带点儿欧式风格,给人厚重、平和但又洋气的感觉,星星点点坐落在绿树丛中的各院部像校园棋盘上的棋子,构成了华南师大教育体系的主脉。这座依偎在南中国土地上的高等学府,带给人的是新鲜而非苍老的意境、松弛而非缓慢的节奏,散步其间很是惬意,这里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这里有许多大块的开阔地,外面是无休无止的车流,里面却充满了平静与安详;外面是匆匆忙忙的脚步,里面却充满了活力和朝气。中心公园是华师校园美景的集中地,由文化广场、自然林地、荷花池三部分组成,以下沉式环形文化广场为中心,整个设计融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置身其中,可见碧波荡漾、绿草如茵,林阴小径、雕像小品相映成辉、如诗如画。由于农村学生比较多,总的说来,华师的精神气质显得比较纯朴,学生都像“乖孩子”,走过宿舍、图书馆、教学楼、草地,看到学生模样的人都像高中生般朴实,且三三两两都在看书,整个校园充溢着良好的读书氛围。 西北大学西北大学,这所中国西北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坐落在西安明代城墙下,今天已经走过百年华诞。同城的西安交大,虽然一再被舆论唱衰,但其西部大哥的江湖地位不容动摇。同城的西北工业大学,虽然因为学科保密、办学规模过小等原因一直不能在国内拔尖,但其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活在这些巨人的身旁,西北大学难免感受到压抑、没落等况味。 作为西北地区文科最为突出的综合大学,西北大学曾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建国初期为中央教育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建设院校,也是北大、清华之后第三家为部队培养预备军官的普通院校(为兰州军区招收国防生)。 这所学校,历史上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文系造就了贾平凹、王刚、何西来、雷抒雁等一大批文化名流,如今却沉默了许久。经管学科,曾经培养出张曙光、张唯迎、魏杰、刘世锦等经济学家,如今却有人才断层之忧。考古学教授王建新先生率先在中国考古界提出“三位一体”理论,西北大学曾经支撑中国考古界的半壁江山,“两大一院”名震江湖。 但从办学条件、教研实力看,今天的西北大学并不逊色很多211院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地质学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5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专门史、植物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等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科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教授)10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20人。历史学、汉语言文学、考古学、经济学、物理学、化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地质学等本科专业实力较强。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有几十所211院校,但真正完全属于北京市管理的只有北京工业大学这一所。北京市不差政策不差钱,对自己的亲儿子当然是全面扶持、全力建设,故而北工大近些年也发展得风生水起,在京城内外的影响力、号召力与日俱增。 北工大的学科专业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境保护与资源、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及行业的需求,调整与优化学科结构,拥有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等国家重点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新型功能材料、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字社区、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3个机械工业联合会所属重点实验室,以及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产学研激光加工中心、中德激光技术中心等,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多名。 说到优势学科,北工大的老牌专业如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材料、物理、激光、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等保持着学科领先地位。 生在“向规模要效益”的时代,北工大也不能免俗,在兼并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北京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建材局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如今也办起了管理、国贸、经济、艺术之类的专业。好处呢,是学校越来越有综合大学的派头,但有些新专业的含金量确实不高,如果你希冀在专业学习和就业出路上有保证,强烈建议你选择北工大的传统优势专业,这些工科专业虽然刚毕业时的工资起点不高,但稳定,社会认可度高、需求量大,而且有发展前景。 作为北京市属院校中唯一的211工程院校,北工大的校友力量分布在北京市各个行业。你如果留在北京就业的话,也许就能发现自己的师哥师姐远远多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