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献格式怎么写)

时间:2023-04-07 09:08来源:考试资源网 考试资料网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献格式怎么写)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献格式怎么写)

admin2周前免费1

985,211分别是谁,在什么时候设立的

“211工程”于1995年由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985工程”是1985年5月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样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做出的重大决策。

就业前景不同

1、985院校知名度更高,实力更强,就业前景好一些,而且,985大学的社会认可度高,很多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也都会优先考虑985大学的学生。

2、省属211就是学校是各省市自治区主办的,经费主要来自省级地方政府。推荐研究生比例能达到15%,而且均推荐至一流高校,如清华、北大、浙大、南大等;省部共建大学是指国务院部委(主要为教育部)与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建的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 教育部——“211工程”与“985工程”

九八五大学是什么意思

九八五大学就是指985工程,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985工程大学”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实施“985工程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

但在2016年06月2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文件,宣布382份规范性文件失效,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

虽然985大学不再评选,但是在人们心中,985大学依然代表了中国最好的那一批大学,社会对985大学认可度极高。而且现在国家进行的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中42所世界一流大学中就是由全部的39所985大学加上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组成。

“九八五工程”即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是在1998年5月提出的,所以也称“985工程”,其旨在创建出一些具备世界一流教学能力的大学,重点培养国内外人才。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读后感

读完《

21

世纪教育新理念》后

,

我有很大的收获。文中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

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

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

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

力的感召。

那么,

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

人格形成与发展

..

“以问题为纽带

的教学”引起了我的注意,读了这一部分内容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应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当今社会,创造、创新成了

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它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

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

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

是否有所创新。这就告诉我们,创造力是人人都具有的天然禀赋,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

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

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

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基础。陶行知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言简意赅地说过: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

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当小孩会说话后,

说的最多的就是问题:

这是为什么?那时为什么?

可是回头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家长们面对孩子的这么多问题,会显得不耐烦,常常一句话

“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敷衍而过。老师呢,当孩子回答问题正确时,就会施以肯定和表扬,

而回答错误或提出荒谬的问题,则免不了要受到批评和嘲笑。可是孩子是因为无知而上学,

他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问题浅薄荒谬,这是正常现象啊!所以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

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久而久之,还谈什么创新?还如何去振兴民

族?所以,我们要明确,到底该如何实现培养创新能力、意识和问题能力、意识的教育教学

呢?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吗?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内容清晰,

教学方法灵活,

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

语言准确简练,

教学时间安排精当,

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

让人叹为观止。

当老师说

“这

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按照我们习惯的观念,这堂课可谓是天衣

无缝。因为,我们认为,教师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

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

没有问题了。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

“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

老师就放心了。

有的老师不仅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

要抽问学生,

当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

也就是都符合标准答案时,老师才会感到学生确实是没有问题了,才会露出满意的微笑。正

是因为我们多抱着这样的观点,

所以我们这样的教育被称为是

“去问题教育”

就是让学生没

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但是美国人却不是这样理解教育的,美国的家长最关

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提了几个有质量的问题,

美国的教师认为:

应该实施

“以问题为纽带”

的教育方式。因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

那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就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

题。

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加多的问题,

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

“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

了了,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在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思

考,

去寻找答案。

把这两种形式的课堂进行一个比较,

可以发现:

一堂课提问众多的问题,

学生们对答如流,

看似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气氛很活跃。

其实这些算不上问题情境的创设,

不会诱导学生有深度的思考,难以生成课堂上“真正的问题”

。没有“真正的问题”

、没有悬

念,有的只是“教师问

---

学生答

---

教师再问

---

学生再答”的问答式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只是被动回答问题,

缺乏主动,

不利于思维发展。

而美国人的课堂告诉我们:

“思维自惊

讶和疑问开始”

有问题,

才会让学生产生好奇,

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才能激起

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使学生有思考和探索。可以想象,没有“问题”的课堂会是一堂怎么

样的课。问题课堂才是生命课堂啊!课堂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

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

同观点的碰撞、

争辩、

启迪、

认同;

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

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

智慧的升华。

985,211工程什么时候确定的

“985工程”是1998年5月4日确定的,“211工程”是1995年11月确定的。

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9所,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批建设的“985工程”高校总计39所。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具有的意义:

对于这种高校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推动自身发展的行政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姑且不论,但是这种行政模式,从结果上看,对于备受政府财力支持的“985”、“211”工程高校而言:政府的财政拨款使其无论在学术研究、师资力量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改善。

大学扩招是从哪年开始的?

大学扩招是1999年。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单来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进入2008年后,教育部表示1999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但在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

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本科高校过度扩招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下滑,为提高教学质量,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将成为一项基本制度,不给本科生上课不得聘为教授。持续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要叫停了。

2013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

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积极影响如下:

1.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以前,上大学等于拿到了铁饭碗。大学急剧扩招,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是难事。

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1600万人,全国普通、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高职在校生、研究生从数量上上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3.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阶段,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低谷,大幅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借此拉动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经济的增长。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5.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我国大规模扩招,提升教育发展阶段,是使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教育的一个措施。

消极影响如下:

扩招政策首先导致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北大为例,1999年,扩招导致北大宿舍吃紧,部分学生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2002年,北京市教委对50所高校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5%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所以没有能力继续扩招,86%的学校出现了硬件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同时,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倍。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但是如果快速扩大教师队伍又会严重的影响师资水平。

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和薪水的下降。2009年,中国将有700万大学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除了庞大的就业需求之外,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市场需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由于2009年中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严重就业压力,政府开始将一部分大学生安排在基层工作,此外,还采取扩招研究生的办法解决就业压力,但是由于之前扩招的影响,很多人对此政策并不赞同。就业压力也让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待遇水平一降再降,很多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已经降到了和农民工一样的地步。很多大学迫于就业率低的压力出现了就业率作假的问题。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结果因为基建规模太大,导致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截止2007年9月,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为了偿还贷款,一些学校不惜提高学费,降低分数录取。由于债务问题,很多高校的信用评级大幅度下降。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献格式怎么写)”由考试资料网(www.kszl.net)整理!仅供学习参考!具体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分隔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