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考试题库(高中音乐鉴赏简答题)音乐鉴赏测试题我是学音乐的!帮你顺便温习一下! 1、音乐的基本要素分为(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2、民歌的体裁有(田歌、时调、劳动号子、山歌、客家山歌、茶歌、小调、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彝族的“四大腔”)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 4、写出西洋管弦乐队分组的名称:(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 5、《草原小姐妹》是由(刘德海、吴祖贤)作曲,共有(3)个乐章。作者的代表作还有芭蕾舞剧。 6、京剧四大行当是指(生),(旦),(净) ,(丑)。 四大徽班是指(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7、打溜子是(土家族)省(打击)的器乐合奏形式。 8、巴洛克艺术时期的音乐特点(洋溢着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气韵),代表人有(鲁本斯)(委拉斯开兹)(委拉斯凯兹)。 9、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是希腊的(戏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昆剧)。 希望可以帮到你! 求高一音乐鉴赏期末考试试题????? 湘版高一《音乐鉴赏》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试卷答案(人音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聆听音乐片段,请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C ) A、云南民歌 B、河南民歌 C、山东民歌 2、聆听音乐片段,请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C )。 A. 蒙古族民歌 B. 苗族民歌 C.新疆民歌 ……3、聆听音乐片段,请辨别它属于什么风格的音乐。( B ) A. 广东音乐 B. 江南丝竹风格 C.新世纪音乐 4. 聆听京剧片段,请辨别其唱腔。( A )。 A. 西皮 B.二黄 5、聆听音乐片段,请辨别它是哪一部歌剧中的唱段。( A ) A.《小二黑结婚》 B. 《洪湖赤卫队》 6、聆听音乐片段,判断他属于《黄河大合唱》中的哪一个乐章。( D ) A、黄水谣 B、黄河怨 C、怒吼吧,黄河 D、保卫黄河 ......【全文请下载】 - 音乐鉴赏考题音的4个基本属性:高低,强弱,长短,音色 音乐的12个表现要素: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织体。 交响乐队由哪些乐器组组成?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钢琴 *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低音管、倍低音管 *铜管乐器:短号、小号、长号、法国号、柔音号、上低音号、低音号、苏沙低 音号、萨克斯风 *打击乐器:定音鼓、小鼓、大鼓、钹、锣、铁琴、木琴、管钟、三角铁、铃鼓、 响板、木鱼、沙铃、珠铃、风铃、钢片琴、雷鸣板、刮葫、皮鞭……等(演奏现 代曲目时,有时候应乐曲需要,也会加入爵士鼓或拉丁鼓) 常见音乐曲式:变奏曲、回旋曲 变奏曲是一种乐曲的结构形式,用于奏鸣曲和交响乐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 独立的器乐曲作品。将乐曲最初呈示的主题不断地反复,在反复的过程中有变化, 变化可以产生在在和声、旋律、对位、节奏上,也可以由不同的配器方法在音色 上求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主题变形,或叫“变奏”。变奏的次数不固定,可以变 奏任意多次。曲式发展如: A(主题)+A1+A2+A3+A…… 回旋曲(又译轮舞曲,英文:Rondo)是一种曲式,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体裁, 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由于这种歌曲带有副歌,每唱一段后就重复副歌。 回旋曲的也是如此,一个主要旋律部分要多次重复出现,其他几个次要部分插入其中,也就是插部。 如主要部分为A, 插部为 B,C,D……等, 回旋曲的组成为ABACAD……等。 在回旋曲中主要部分起码要反复三次以上,所以新的插部起码要有两个。回旋曲 独立乐曲作品也可以加上序曲、中间过渡、结尾等,但主要部分为回旋曲式。 回旋曲分为两类,一种是各部分以乐段为单位的单式回旋曲,一种是各部分以乐 部为单位的复式回旋曲。 回旋曲具有活泼热烈的特性,适合表现欢乐的气氛,多用于做舞曲。也可以作为 大型作品的其中一个乐章,一般协奏曲最末乐章多用回旋曲式。 爵士音乐 爵士乐是一种起源于非洲形成于美国的音乐形式。诞生于 19世纪末的美国密西西比河畔港埠新奥尔良,在它之前是一些更早出现的 美国黑人音乐(如蓝调、福音歌曲等),而这些音乐是美国黑人根植于其非洲音乐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在现实中的遭遇创作出来的。爵士乐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有黑人音乐的根源外,还吸收了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诸多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今天多门多类的爵士乐。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 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 1600年到 1750年之间的 150年。 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 因为巴洛克时期是贵族掌权的时代,富丽堂皇的宫廷里奢华的排场正是新的文化 以及艺术的发展中心,而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也直接的影响到了音乐家的创作。十 七、八世纪宫廷乐师所写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所需而做, 为了炫耀贵族的权势以及财富,当时的宫廷音乐必定得呈现出炫耀的音乐以及不 凡的气度,以营造愉悦气氛。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 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 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 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 巴赫的历史地位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 德尔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 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维也纳古典乐派 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流派。 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 创作成熟时期,因此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其音乐作品被称为古典主 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 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 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 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 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 贝多芬的历史地位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 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 《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 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 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 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 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 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 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 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浪漫乐派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 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 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 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 主义的因素,则包含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创作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 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而浪漫主义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体 现。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 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 在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时代逐渐走入历史。 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 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同情或参加本国 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他们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 特性的新音乐。民族乐派的音乐家经常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去表现具有 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反抗封建和外族统治。民主性、人民性、 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代表作,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交响诗》等。 电子音乐,简称电音。广义而言,只要是使用电子设备所创造的音乐,都可属之。 任何以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等“乐器”所产生的电子声响, 都可合理地称为电子音乐。广义电音的范围相当广泛,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 至某些流行歌、摇滚乐中都会出现,只是常人不易发觉。极狭义而言,电子音乐 指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种类的乐曲。然而事实上,只要是使用 电子设备所创造的音乐,包括浩室(House)、鼓打贝斯(Drum and Bass)等音 乐类型,甚至是只是使用电子放大器的爵士乐与民歌,也可以是电音。 只找到那么多 都是滨海学院的,,互帮互助把 高中音乐教资面试题库大概多少题高中音乐教资面试题库大概1千题。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高中音乐教资面试题库大概1千题,是因为面试者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考查的是音乐的基本理论,音乐的历史发展,音乐的艺术表演,音乐的实践,音乐的教育理论以及音乐的教学设计等方面。 音乐鉴赏试题美国民谣的百年历程 我们再也无法考证那些原始布鲁斯或民歌创造者的生平甚至名字了。我们能做的,不过是通过一个世纪来听后继者们录制的唱片:来唤回过去,冲刷我们还不至于太过退化的情感。这些唱片极大地拓宽了过往岁月里仅利用口耳相传传播音乐的渠道,更大的意意在于:它们在世界的传播,启发了整个人类的创造力与理解力,记录历史并延长我们的记忆。建立这一唱片库——美国国会图书馆录音资料库的行动,来自民谣学者约翰·卢马克巴与艾伦·卢马克思父子他们从30年代开始,陆续在美国各州乡村、田野、街道甚至监狱里,为民间歇手留下录音,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完成了一项搜集整理美利坚各类民间音乐的浩大工程;无论黑人或白人,这些参与录音的歌手通被称为“游吟诗人”(Chauffeur),在大众的词汇库里,Chauffeur这个词通常被人们意为“雇佣司机”。他们都有着流浪的生活背景,流浪一方面提供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可能,另一方面是在无意状态下,实现了不同艺人之间音乐的碰撞、融合。等历史走完这一段,我们发现这后一方面是尤其重要的。而绰号“铅肚”的胡迪·莱德贝特,无疑是流浪艺人中最突出的典型。 “铅肚”早年在西路易斯安那和东得克萨斯谋生,从白人矿工那里学习一些牛仔歌曲、苏格兰民歌及钢琴弹奏曲。1912年,在盲人莱蒙·杰佛逊的指导下,“铅肚”学弹了十二弦吉他并建立起他自己独立的个人布鲁斯风格。“铅肚”后来因杀人罪服刑,当其身陷团圆之际,又意外地得到那些源于18世纪或更早时期的众多黑人囚歌。由“铅肚”首录的欧洲民谣〈〈加利斯·波尔》,法式舞曲《水壶沸腾》,牛仔情歌《爸爸,我来了入劳动号子《带上锤子〉〉,南方废奴民歌《约翰·哈迪》,福音歌曲《玛丽,别哭》,囚歌《肖提·乔治》和《谁是回来的鹿》,以及12张专辑唱片,成为国会图书馆最有价值的有声资料。通过一系列录音、电台广播和学院巡演,“铅肚”成为第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黑人民歌手。继“铅肚”莱德贝特之后,又有布朗尼·麦基、索尼·特里桑·豪斯、索尼·鲍伊·威廉姆森和“混水”等,他们陆续参与了国会图书馆的录音。 杰西·福勒是一位善于学习别人曲调,然后配以自传式唱词的游吟歌手。福勒从幼年就开始用自制的五弦琴进行弹唱,其游吟生涯从亚特兰大辗转芝加哥再转往加利福尼亚;沿途,福勒除了作街头表演,也靠制作手工艺品来维持生计。福勒从教堂里学会了诸如《恩情浩荡》、《不久以后》这些福音歌曲,流浪生活的丰富经历和见闻,最后化成福勒滔滔不绝的歌曲资源。杰西·福勒用与众不同的独门乐器脚踏击弦贝司,配上吉他、口琴组成—人乐团,录制过一大批原始格调的民谣作品,其中以《化作爱之咖啡屋》与《引日金山低吟布鲁斯》最为著名,前者也是鲍勃·迪伦的启蒙之作。说起来,艾伦·卢马克思自己也算一位不错的民歌手,除了帮助别人录音,卢马克思也录制了《得州民歌》和《我唱美国民谣》这两张自己的作品。随着工作进展,通过参与艾文·麦考尔的广播节目《民谣与布鲁斯》的演出,卢马克思比较了英美两地传统音乐的源流与演变,然后推出里奇一家的录音,此时,里奇一家刚刚从苏格兰来到得克萨斯,使一组《南方世俗民歌集》得以流传。随后又有盲人吉他手唐·沃森与克拉伦斯·阿什利、查理·麦考伊等相继被卢马克思发现并留下了珍贵的声音史料。 60年代初,城市民谣在商业上取得了一时之盛,这主要仰仗了众多演唱组的涌现。这些组合带来了多种乐器的丰富配合,多层次和声的丰富变化;加上伍迪·加思里、皮特·西格,以及《小拳击手》作者马尔文那·雷诺兹,在此之前已经作出了无比雄辩的示范——歌曲创作源于民歌高于民歌,创造源于传统又超乎传统,打开了声音题材和歌词题材的广阔包容性;这些,使得金斯顿三重唱的专辑《至多入《我们来了入“石灰石”的同名专辑,“高地族人”用多种语言演唱的作品,四兄弟演唱组翻唱的皮特·西格的《花归何处》,迅速红遍全美,进而影响了全球音乐市场。甚至日后的鲍勃·迪伦,也是依靠这类民谣演唱组如“彼得、保罗和玛丽”的翻唱,才得以扬伟名于天下。总体来看,这是些取材于欧陆传统民谣但又辅之以黑人布鲁斯和拉格泰姆风格的作品,这一创作特色,构成了美国民谣的主体特征。 在60年代,音乐上的黑白界线,在绝大多数民谣歌手和词曲创造者心中已经消失。这些歌手大都会受“铅肚”、波尔·艾夫斯,然后是伍迪·加思里、金·里奇,再后是汉克·威廉姆斯作品《老奥普利》的启迪。女歌手卡洛林·赫斯特首张专辑邀请鲍勃·迪伦作伴奏乐手,并用绝非甜美的嗓音征服了听众,被视为新时期的金·里奇。赫斯特广阔的歌曲来源也是一个成功的因素,布鲁斯、西班牙民谣,以及传统欧陆民谣,都在同一张专辑甚至同一首作品里出现了,这种多民族音乐的广泛融合,预示了此后民谣发展的重要方向。 鲍勃·迪伦成为引导新民谣发展的主导。他在大学时接触欧美杰出现代诗人的作品,逐步进入左翼的民谣演唱圈子。与他交往的有著名民歌手伍迪·加思里,也有杰出的嚎叫派诗人艾伦·金斯堡。迪伦的第一张专辑是一些12小节的标准布鲁斯,收录的尽是黑人们传统的老歌,据说这是一张连民间布鲁斯老艺人都肃然起敬的唱片。两首创作歌曲中,迪论写了一首《献给伍迪之歌》,一方面是向伍迪·加思里致敬,另一方面是向世人宣布:要成为新的民歌手、必须拥有像伍迪·加思里那样的人格精神。在随后的5年中,鲍勃·迪伦出版了一系列经典专辑,包括《放径自流的鲍勃·迪伦》、《时代在变》、《席卷而归》、《重返61号高速公路〉〉、《无数金发女郎》等,这些作品影响了几乎所有门类的艺术家,也奠定了迪伦在民谣复兴运动中旗手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强烈抨击时弊的民谣歌手菲尔·奥奇斯的作品《一切不过是命运》中感到鲍勃·迪伦与伍迪·加思里、鲍勃·吉布森、汤姆·帕克斯顿的影响,还可以从擅长演唱情歌的梯姆·哈丁以及梯姆·巴克利身上发现鲍勃·迪伦的作用。后来,迪伦放弃原声吉他民谣,转向电声摇滚,创立了民谣摇滚,而他早期优美而不失激烈的歌词和诗篇,此时却在大西洋两岸唤醒众多摇滚歌手,其中包括约翰·列农和米克·贾格尔。迪伦使他们从狭隘的情爱题材中醒来,视线转向更宽广的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如果没有这后来的变化,甲壳虫和滚石乐团将不会成就在摇滚史上的伟名。迪伦的歌词一直是象征性的,早期是枝叶纷披的隐喻和意象,后期是大量的《圣经·旧约》典故,这与传统民谣截然不同。迪伦将晦涩多义的现代诗与民间歌唱质朴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60年代的民谣成了知识分子的先锋艺术。他在歌词上的创作深受法国象征诗派影响,歌词中充满广阔的暗示和哲理性的意象。这时,民谣已不单是民间传统的代名词,也是时代的象征,和民间思想的代言。但迪伦始终并不把自己视为抗议歌手,而坚持歌曲只是他个人内心的独白。正是这可贵的真实性原则,接通了个人生命与时代命运的脉络。在迪伦辉煌的音乐生涯之前,也就是1962年的年底,他到英国去住过一段时间。英国的传统民谣叙事曲,是美国民谣的根,迪伦去那里正是为了体会传统民谣的深境,上一堂非正规的民谣音乐课。在那儿,迪伦结识了英国民谣歌手马丁·卡什。卡什教给迫伦许多有关传统英国民谣的知识。在卡什所推荐的歌曲中,有两首歌给迪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兰克林勋爵》和《斯卡布罗市场》。后来,迪伦改编了这两首曲于,前者成了著名的《鲍勃·迪伦之梦》,后者则成了旋律优美的两首情歌的素材——一首是《从北方来的女孩》一首是《西班牙皮靴》。在卡什与其他许多民谣乐手的影响下,迪伦创作了近10首英国传统民谣形式的歌曲,流传广远的曲目包括《战争头子》《上帝在谁那边》、《只是个流浪汉》、《再见》。 英国之行为迪伦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土壤。正如迪伦所说,民谣音乐带给人的亲切感是任何别的音乐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这正是民谣真正的魅力所在。1963年初,迪伦回到纽约开始他行将震撼世界的歌曲创作。这创作一开始表现为对传统的全神贯注的吸收和改编,其后表现为对这些传统规则和限制的一一打破——这是最有力量的打破,比一切现代派的胡作非为都更为惊人,它是来自于传统内部的颠覆,并最终成为传统自身无比强大的发展和新生。迪伦是多变的,他以自己的激烈变动紧紧抓住了周遭世界的激烈变动。正像后来我们所看到的,这是一个变化剧烈的年代。而迪伦的每一次转向,都恰当地成为时代转向的标志。 不过值得提出和令我们警醒的是,恰恰是迪伦那些封闭的个人性作品,而不是更有名的、红色抗议的、力图捕捉时代脉搏的战歌,才更好地抓住了迪伦的敏感才情,纪录了他身处时代的痛苦和梦想。迪伦的作品,特别是他早期的作品,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美国60年代编年史的一部分。 迪伦一直在变。对这一点,有人赞赏,有人批评,有人婉惜。这时,反倒是他影响下的另一个歌手,完整地坚持了伍迪·加思里和迪伦早期的抗议立场,这个歌手就是菲尔·奥奇斯。 菲尔·奥奇斯1940年出生于得克萨斯,如果不做歌手,他可能会成为一名记者。1960年,他从大学新闻专业退学,来到混杂着诗人、艺术家和左翼激进分子的纽约格林威治村,受到左翼思想日益深厚的熏陶。在新闻界的短暂经历使他认识到:只要他从事着新闻界的事业,他便不可能坚持和忠实于自己的信念。从此,菲尔·奥奇斯离开了一度试图干出名堂的新闻业,一心一意地扑在了音乐上。奥奇斯的音乐一直局限在传统民谣的领域,他的歌简单朴实,甚至缺乏变化和发展。通常独自一人抱把木吉他,一个人一边弹一边唱,一边用交谈和插话与听歌的人交流。有人称他的歌为时事歌曲,他习惯于以民歌的方式唱诵一些时事新闻,他的第一张专辑就叫——《每条新闻都适合歌唱》。奥奇斯认为,人们必须重视自己现实的处境,必须反映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的真实意见。这使他在联邦调查局的档案越积越厚,最后多达410页,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一直是被作为一个与政府对着干的人,被当局监视着。奥奇斯的颠峰时期在1964—1966年,这也是美国民权运动员高涨的时期。他唱歌,还在杂志上写时事评论,这是两种方式的同一项事业,他喜欢这样与公众自由交谈。他的歌词就是他的写照,他的公共形象就是他的个人形象,他以个人立场正直地说出真话,抗议美国政策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这一点上,菲尔·奥奇斯正像民歌历史上源远流长的游吟歌手所为:叙事性、吟唱传统,用音乐传播消息、同时表达民间的意见。 但奥奇斯的经历是却悲剧性的。民权运动高涨时期,向时也是美国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最严酷的时期。奥奇斯曾在芝加哥的民主集会中被捕,曾被听证会传讯并没收了吉他。但最严酷的并不是现实的寒冷,而是奥奇斯自己内心的巨大矛盾:过于简单的理想主义,使他越来越深地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陷入了对早期的简单化批判的怀疑。在留下了6张专辑、100多首歌后,随着年代结束,奥奇斯的激情神秘地消失了。70年代之后,奥奇斯已很少有新的创作。这个热情爽朗的人开始酗酒。直到1975年,他一直努力在反对的越战结束了,在中央花园庆祝集会上,奥奇斯容光焕发,满情欣喜,“他在微风中歌唱,带着一丝疲倦,似乎他.等待这一刻已等了太长时间。”但次年,他用自己的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理想失落了,复杂的、急剧的时事变化,使现实像开了一场玩笑。在落魄的那几年,菲尔·奥奇斯说出一句让所有的理想者都会揪心的话:“我担心有一天我会在舞台上笑出声来。” 1965年7月25日黄昏,万众喧腾的新港艺术节上,鲍勃·迪伦首次上演自己的电声作品,仅仅三首歌后即被鼎沸的倒彩声淹没——尽管伴奏乐手艾尔·库柏、迈克·布隆菲尔德为演出预排了好几个通宵,尽管人们接受了鲍勃·迪伦上场前的两支电声乐团“议院兄弟”与巴特菲尔德布鲁斯乐队。返台加唱时,鲍勃·迪伦微笑着接过彼德·雅洛递过来的原声木吉他,以一曲《宝贝,一切结束》终结了整场演出。 飞乌的位置,实际上处于民谣摇滚的前沿地带。后来,这一位置在70年代被雄鹰乐队延续下来。雄鹰的乐器特色建立于斑鸠琴、木吉他、电吉他和夏威夷吉他上,有优美的和声和旧式的反叛。无论《亡命之徒》还是《加利福尼亚旅馆》,都是以梦幻和虚构的形式来概括现实,没有其他乐队那么多的矛盾冲突痛切,相反充满劝诫的意味,产生将人们从现实生活中拉走的虚浮感。从音乐到精神,它们延续了鲍勃·迪伦《约翰·韦斯利·哈丁》的余绪,这一点正与飞鸟类似。自然,这是后话。 在1967年蒙持利尔流行艺术节后,克罗斯比离开了飞乌,与“野牛春田”乐团成员一起组成C.S.N及C.S.N.Y。野牛春田人员变动频频,前身是由史蒂芬·斯提尔斯、里奇·福莱以及后来组建“猫妈妈”乐队的拉里·帕克组成的阿哥哥歌手乐队;后来这几个人称来我走时聚时散,在不同时期组成不同名目的乐队。虽然这些乐队部十分短命,仅有寥寥几张专辑面世,但队中成员,日后都成了左右民谣乐坛的重要人物。 新人飞鸟的乐手金·帕森斯,克拉伦斯·怀待,带来些更根源的乡村音乐,使飞乌随后出版的专辑——《声名狼藉的飞鸟兄弟》、《牧场竞技之甜蜜的心》,都倾向于乡村摇滚,这时队员干脆另组或加入诸如飞饼兄弟、纳什维尔之西之类的乡村团体。1969年专辑《轻松骑手之叙事曲》,成为总结飞鸟60年代成就的作品,专辑名称来自丹尼斯·胡坡执导的嬉皮文化电影《EasyRider》,电影中两首插曲,也都是飞鸟的手笔。进入70年代以后,飞鸟的作品一直保持了乡谣作风,他们以亲和的外表,带动了加州西海岸,使之成为继纽约格林威治村之后的又一民谣阵地。此后,带有民谣特质的西海岸乐团“妈妈和爸爸”以及沙滩男孩开始走红;人们熟知的鲍勃·迪伦、道可·华生、曼斯·里普斯罗姆、莱廷·霍普金斯,新出现的乐团“爱”,吉他大师赖·库德与牙买加歌手泰及·马哈尔和迷幻乐队“精神”的组建者埃及·卡西迪组成的上升之于乐队,一时都成为众人争睹的团体;而在加州另一城市旧金山,也出现以数支乐队为主干的实验民谣阵营:感恩而死,杰弗逊飞机乐团,水银邮政部,以及名气较小但却不能忽略的乌合葡萄乐队。 60年代与整个潮流相伴,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民谣大本营里,也出现了倾向于西海岸风格的迷幻民谣组合,较出名的有爱之匙、姜饼、魔术师、布鲁斯马固。其中颇值得一提的是浊气乐队,由于与嚎叫派诗人艾伦·金斯堡交往甚密,这个乐队的首张专辑即表现了极为反传统的意识,像《为和平杀戮〉〉,《早晨,早晨〉〉,都是当时极具号召力的反战歌曲。 如果完整地看待整个60年代民谣摇滚和迷幻民谣的发展演变,并全面了解全球性的无政府运动和道德解放运动,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主线一一是“回归自然”。音乐表征上的驳杂多样,并不能掩去其内在目的的一致性,并且这种驳杂多样恰恰是对这一目的的弘扬。经过整个60年代的洗礼,这一倍条已扎根于民众并同时成为支撑和左右后继艺术家创作的重要理念。七八十年代出现的种种潮流,如“作者兼歌手”风潮,“南加州之音”风潮,甚至商业包装出来的与“非主流”风潮等等,实质上都是这种信条下创作的延伸,只是随着历史、地理、习惯的不同而具体方向上有所不同罢了。1969年最著名的户外演唱会“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可以视为民谣和摇滚在各自发展道路上的节点,引人深思的是 ,两者的交汇融合使两者均赢得了不同程度的新的生命力。该年鲍勃·迪伦退出汹涌的革命洪流,推出乡村色彩浓郁的约翰·韦斯利·哈丁》和《纳什维尔的空中轮廓队其伴奏乐队队”,以及另外的波可、原脏,改组后的飞鸟,都不同程度地呈现着乡谣的风貌,实践着回到自然、回到大地的口号;而杰逊·布朗,詹姆斯·泰勒,卡罗尔·金,雄鹰乐队及其成员,则这个方向上尝试创作至今。这其间,广受敬重的艺人首推杰克逊·布朗。布朗擅长于自然的充满诗意的表现,并带有宗教的隐喻色彩,一些作品时时流露些许政治性的主题。他的佳作包括《这些日子》、《洪水将至》、《真空中的奔跑》。受布朗影响,沃伦·译文以《激动的男孩》出现,其有力而古怪的乐风越出了民谣界,对洛杉矶朋克和硬摇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80年代,又有拉尔·拉维特、南希·格里菲斯,老牌的约翰·黑特、加埃·克拉克 ,新牌的玛丽·查品·卡彭特,他们均以新时期的“作者兼歌手”身份,继续发表迪伦一布朗式的乡谣风格,他们用民谣的血源 ,有的写圣歌,有的唱城市小调,有的抒发城市化的乡村情怀。 70年代还相继出现卡莉·西蒙和露西·西蒙姐妹,·劳拉·尼罗、兰迪·纽曼、罗顿·万莱特三世,在传统民谣基础上融合黑人布鲁斯和爵士音乐元素,以极为平静的心态描绘现实。在鲍勃·迪伦离开纯正民谣阵营时,出现了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芬克尔这个极和谐的二重唱组,他们拥有高超的吉他弹奏、甘美无比的嗓音、优美或超现实主义的歌词。单飞后的保罗·西蒙逃离了二重唱的风格,成为影响深远的融合民谣发展的主将。在1972年首张同名专辑中,西蒙大胆起用雷吉音乐。其后的数张专辑:《节奏西蒙来了》,调和了南方爵士乐;《此情经年,疯狂如故》,揉合了芭莎诺娃(Bassa Nova,巴西桑巴乐与美国冷派爵美国音乐根源之一的非洲音乐融入其中;士乐相遇的产物);近期杰作《雅园》,又将而《圣颂》大量巴西丛林部落音乐的巧妙运用,令人惊叹其视野之广、手法之妙。保罗·西蒙的后期行为;实际上是把美国民谣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歌传统广为沟通。从《雅园》开始,因为逾越了传统的西方民谣旋律,乍听之下西蒙变得不好听了,实际上是,西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精细、更考究、更追求完美。他非常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甚至到最不起眼的一处拨弦。而所谓准确,就是使乐音准确无误地表达意图。《圣颂》的第一到第三首曲子;分别采用了降A大调、降A小调和降B大调,意图通过半个音阶的音调上升,给听众情绪以相应的振奋。而歌词快速的联想和意象裂变,西蒙自认为是意识流写作,源于内心下意识的自由流动,但随意之中仍保持着精雕细刻。大致说来,它们以个人随想的形式,包罗了西蒙的个人经历和今日世界之纷繁万象,是神话、传说、科技、现实和幻想跨时空的快速组接;也下意识地体现了西蒙从北美到南美、从西方到东方频繁穿插于三个世界的印象,再现出差异巨大、发展悬殊,从古老文明到现代文明,从高度现代化到高度落后,原始、农耕、工业、高科技共时性地存在于同一个时空里的地球文明现状。 在70年代民谣中,当然也有梯姆·哈丁、梯姆·。巴克利、埃里克·安德森等较坚持纯正民谣的风格,不过在偶尔一些歌曲中,你还是可以听到一些不同于传统的新鲜的乐意和变化。 而人们俗称的蓝领摇滚,毫无疑问亦属于民谣的一支,其代表性乐队几乎无一例外地接过了鲍勃·迪伦、菲尔·奥奇斯等前辈歌手的抗议之旗。蓝领摇滚乐风比较硬朗,歌词多写实,更富于现实感,这与以雄鹰乐队为代表的折衷遁世趣味倒是针锋相对。如果去除乡谣派中的滑音吉他和曼陀铃配器,换上更能突出节奏的乐器,改去演唱中敦厚的鼻音,换上扯不破的引吭高歌,二者也许就相距不远了。正如其名称所示,蓝领摇滚代表劳动人民。斯普林斯廷基本代表了东海岸北方工业区的工人,鲍勃·西格、约翰·库格、汤姆·佩蒂则代表西岸南方乡镇的居民,而且一个比一个乡土化。当然,他们也在多变的现代场景中悄悄变化着,其后期之作已远远背离其早初的乡民立场,有的作品美得惊人也现代得惊人。在蓝领摇滚中,斯普林斯廷以《生来奔波》《生于美国》最有名,鲍勃·西格有《夜游》,约翰·库格有《美国傻瓜》和《稻草人》,汤姆·佩蒂以《南方口音》和《不变的诺言》出名。1995年,斯普林斯廷走出了摇滚乐,以配器简单而幽暗的《汤姆·乔德的幽灵》,重新找回伍迪·加思里和年轻时迪伦的那种激进而素朴的民众精神。专辑中包括多首改编的或基于美国民歌风格的歌曲,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个悲伤的小故事。总体来说,这个“我”为追求更好的生活,一次次放弃原有的一切,结果却更无所得。从这些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从3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移民、偷渡者和流浪工人的侧影,他们为实现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一直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 进入80年代,以反映现实、崇尚自然的态度创作民谣的艺人仍然在不断地出现:崔西·查普曼、苏珊娜·维加、游荡、“不主教”、酒花、数乌鸦、戴尔·埃米蒂、不同政见者……“我想成为鲍勃·迪伦”,数乌鸦乐队在那首致敬式的《琼斯先生》一歌中直接唱道。于是就有美国民歌再度复兴的议论。这其中,苏珊娜·维加是这场新复兴运动的先锋,她从1985年引起关注。维加灰黑色调的嗓子,源于巴西芭莎诺娃歌手阿斯图得·吉尔伯特,以此,维加的音乐又与巴西民间音乐暗暗相通。许多民谣歌手同时又是深入现实的诗人,这一特点在维加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证。她的诗一如她的歌,朴素、浅白但又神秘、复杂。最令人讶异的是那种多文化的背景,居然能以一种极其简单的形式涌现出来。维加生于洛杉矶,生长在纽约西班牙人居住区,继父是一位波多黎哥作家,生存环境的杂合构成了个人生命的杂合。后来,维加在创作中越来越深地触及她的杂合状态。从1995年第四张作品开始,维加一改前期作品纯美含蓄的风格,转而编织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音乐织体。攒动的电子音粒,茂盛的弦乐密林,工业式的拷击节奏;热腾腾的黑卜号卜(hip Hop),凉幽幽的芭莎诺娃……苏珊娜·维加对民谣一直有不同的理解,现在她的理解更深丁。最后她最终采用的方式,正是这个后工业社会的新的现实。 激情能点燃创作智慧,正如智慧能精炼创作激情一样。如果历史足够细心,会发现在迪伦的时代;有一种60年代人祟尚的“忠实”信条——自发创作的音乐胜过精心编写的作品,一直在作用着,甚至也在80、90年代的新的乐队中延续。R.E.M经常打破38曲一录音、创作一制作相互分开的作法,把录音室当创作间,纯粹在灵感激发下完成音乐。边演奏、边说话、边相互激发,哪个人随手、随口“碰”出了一段旋律并对他人有所触动,四个人马上将这旋律加以回应、发展、修改、扩充直至最终完成。这—种创作,是对自我感觉的高度信任。乐队灵魂人物迈克尔·斯泰普甚至几乎从不听音乐,家里也不装电视电话这些干扰个人本真的传播工具。而脏式摇滚的代表乐队声音花园,同涅架乐队一样,骨于里也充满了民谣的精血。在《反转》一片中,乐队否定以前为求精细反反复复录制同一段音轨所造成的感觉麻木,极尽能事追求真实感,曲子都是快速完成的,以保留新鲜的情绪;演奏上追求自然,不作过多修饰,各种声音都是“活着的”,避免了“录音味儿”。无论R.E.M还是声音花园,他们都强调了直觉之中的神秘创造力。民谣的馈赠即是如此,精神上的内容始终大于形式上的要求。虽然也有形式上的特征,但从本质上而言,民谣所有的音乐语言其实都不是技术上的,而是一种自然的发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