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最新通知:推迟返校 2月7日下午,深圳市发布最新通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返校时间推迟至2月21日;高校学生返校时间由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另行确定;所有学生返校前须落实14天自我健康监测,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 此外,市外人员返深前,建议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没有证明的,要在抵深后24小时内完成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上下滑动查看 最新通告如下: 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指挥部办公室通告 (第4号) 为进一步精准科学实施疫情防控,根据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现就有关疫情防控措施通告如下: 一、强化来(返)深人员健康管理。 (一)近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和本土阳性病例报告地市旅居史来(返)深人员,务必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工作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告; (二)近14天内有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居史的来(返)深人员,实施“四个一”健康管理和“14天自我健康监测”(“四个一”健康管理包括一份健康告知、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三)市外人员返深前,建议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没有证明的,要在抵深后24小时内完成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四)及时查询来(返)深人员管理政策。来(返)深人员须提前查询有关政策(含出行交通政策),具体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深圳市出行防疫政策》、微信“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各地防控政策”—“进入深圳”进行查询)、中国政府网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发布,每日动态更新调整。 二、来(返)深人员主动健康申报。所有来(返)深人员出发前,应通过“深i您-自主申报”平台(可在微信搜索小程序“深i您-自主申报”)进行行程和健康申报。 三、加强学生返校管理和健康监测。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返校时间推迟至2022年2月21日;高校学生返校时间由市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另行确定;所有学生返校前须落实14天自我健康监测,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学校应加强学生健康状况监测。 四、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管理。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督促本单位人员返深时主动申报春节行程,落实健康管理,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岗。 五、严格交通出行防控。机场、公路、铁路、港口码头等交通站场要严格落实体温检测、亮码、戴口罩、严禁红黄码人员搭乘等防控要求,加强人流引导,避免人员集聚;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网约车严格落实戴口罩、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六、严控聚集性活动。全市从严从紧管控大型会议、活动、论坛、培训、演出、展销促销等聚集性活动,宝安区暂停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 七、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全市各类公共场所严格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景区景点、餐饮单位、室内公共场所、密闭场所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并严格控制瞬时流量。其中,宝安区按2022年2月2日发布的《深圳市宝安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2022〕4号》执行。 八、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小区围合管理,强化卡口查验;社区小区、商超、写字楼、门店等场所应严格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九、接收国际货物、邮件快件的企业要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消毒消杀和员工健康管理;凡是从事接触国际货物、邮件快件的人员务必严格做好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七天两检”核酸检测。 十、严格离深管理。广大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深,确需离深的,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落实非必要不离深要求。 十一、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勤洗手、常清洁、用公筷等良好生活习惯,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防控措施;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立即就近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十二、设立咨询热线。深圳市政府热线12345设立了疫情防控专门值守岗位,统一受理疫情防控电话咨询。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第2号)》、《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告(第3号)》与本通告不一致的地方,以本通告为准。以上防控措施根据疫情进展、防控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2月7日 江苏多所高校发布返校通知 南京大学 一、返校时间安排 1.按照错峰返校原则,在籍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于2月11日-13日内按规定批次返校。具体方案见下表: 仙林校区 日期本科生分批返校 研究生分批返校 2月11日2020级本科生 新生学院秉文书院、开甲书院 博士一年级 硕士一年级 2月12日2019级本科生 新生学院有训书院、毓琇书院 博士二年级 硕士二年级 2月13日2018、2017级本科生 新生学院行知书院、安邦书院 博士三年级 硕士三年级 延期毕业学生 鼓楼校区 日期本科生分批返校 研究生分批返校 2月12日2018级本科生 博士一年级 硕士一年级 2月13日其他年级本科生 博士二、三年级 硕士二、三年级 延期毕业学生 如因购票困难、车次不足等特殊原因,可在规定范围内(2月11日-2月13日)调整返校日期,并及时向所在院系报备。 2.集中授课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返校安排由院系另行通知。 3.开学后有校外实习安排的研究生,获得院系批准后,可进行线上报到。 二、返校报到条件 1.寒假期间离宁的省内学生:居住地所在设区市为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及非重点管控城市,且返校前14天每日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监测无风险的同学,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苏康码绿码和行程码绿码返校。 2.寒假期间离宁的省外学生:除返校前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进校后还需按照学校统一安排进行集中核酸筛查或在抵宁后48小时内自行进行核酸检测,并开展7天的跟踪健康监测。 3.从境外(含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到校的学生:入境后严格按照属地政府要求,完成健康管理和核酸检测后,方可申请进校。 4.暂缓返校的情况: (1)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及重点管控城市(指出现病例但尚未提升风险等级)的同学暂缓返校;返校前7天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及重点管控城市旅居史的同学暂缓返校; (2)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有行程交叉的同学暂缓返校;本人或共同生活的家人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同学暂缓返校,待治疗无症状后,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苏康码绿码和行程码绿码返校。 三、返校报到流程 (一)返校前做好必要准备 1.返校同学按照所处地区类别,须遵守属地及学校防疫管理规定,满足相应条件后方可申请进校。 2.在籍学生应持续做好每日健康打卡,如实上报个人及共同居住人的健康信息。返校前,自行监测健康情况,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多通风,确保安全有序流动、健康平安过节。 3.符合返校要求的同学,可自2月5日起在南京大学APP进行“入校申请”和“入校行程上报”,如实报告个人基本信息、近14日内健康状况及行程史,并上传苏康码截图和近14日行程信息。 4.如出现买不到票、天气原因导致票务更改等特殊情况,需在系统中重新提交入校行程上报申请,经辅导员、院系、学校审核后,可以调整到校日期。 5.学生未经审批原则上不得提前返校。 (二)来校途中注意个人防护 1.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 2.来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机场、火车站,应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 (三)返校当天积极配合管理 1.学生开学返校当天在校门口需接受测温,扫校园码或刷校园卡有序入校。 2.及时更新苏康码。返校当天,学校将定时统一查验学生的苏康码情况,对查验为异常状态的同学,将关闭通行权限并及时反馈院系核实情况。 3.鼓楼校区学生统一由汉口路门、仙林校区学生统一由南门学生到校专用通道入校。乘坐私家车或有亲友陪同的同学,车辆即停即走,亲友送至校门口,不可入校。仙林校区安排校内接驳车。 苏州大学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和学校实际,苏州大学于近日发布春季学期师生分期分批错峰返校报到方案通知: 1.学生于2月18日至20日返校报到。 2.教职工于2月17日返校报到。 3.本学期正式上课时间为2月21日。 4.请返校报到学生严格按照各学院(部)、培养单位要求完成返校报到前连续14天健康打卡;未经批准,不得提前到校。 5.自省外低风险地区返苏返校的师生须持健康码绿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自省内低风险地区返苏返校的师生持苏康码绿码返校。 6.中高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区)及14日内有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返校条件另行通知。 7.参与支援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或志愿服务学生按属地要求进行必要的隔离观察和核酸检测,待符合要求后可安排返校。 南京工业大学 一、返校时间安排 (一)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建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法政学院全体本科生2月19日返校。 (二)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体育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食品与轻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理科学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1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全体本科生2月20日返校。 (三)未经学校批准,所有同学一律不得提前返校。因故不能按时返校的同学,须向辅导员请假并按规定完成申请审批手续。 二、返校条件 返校前14天每日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监测无风险的同学,须向辅导员提出申请并获得同意后,持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绿色苏康码、行程卡返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人员,暂缓返校: (一)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仍未治愈的人员。 (二)与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有轨迹交叉、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 (三)14日内有确诊病例(含无症状感染者)所在县市区(直辖市为街道、乡镇)旅居史的人员。 (四)14日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 暂缓返校同学应与辅导员保持联系和沟通,具备返校条件后,应主动向辅导员提出返校申请,经批准后按照程序返校。 三、健康申报和返校申请 (一)健康监测 自2022年2月8日起,请全体同学每日晚7:00前,通过“健康打卡系统”如实填报个人健康信息(具体操作详见《关于本科生、研究生健康打卡系统上线的通知》)。 (二)返校申请 请所有同学接到通知后对照返校条件进行自核,符合返校条件(即没有上述暂缓返校情况)的同学立即根据返校时间购票,并于2月12日9:00—2月17日24:00之间进行健康申报和返校申请。请尽量购买上午8:00—晚上20:00之间到达的车票/机票。乘坐自备车辆的,请尽量避开堵车高峰。 健康申报和返校申请内容包括“一表一码一查一证”: “一表”是指《南工大学生返校登记表》,具体如下:登录“i南工”如实填报《返校登记表》,提交辅导员审核。(请各位同学树牢法治思维,如实申报。任何人瞒报旅居史、接触史、健康状况等疫情防控重点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承担法律责任。) “一码”是“苏康码”。获取途径如下:下载“江苏政务服务”应用软件,或在支付宝小程序中进入“江苏政务服务”,按要求填写健康信息并提交,即可获得个人专属“健康码”,即“苏康码”。 “一查”是指个人旅行轨迹查询结果。获取方法: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得近14日内的途经地信息,截图留存。 “一证”是指登机登车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一码一查一证”以图片格式发给辅导员审核。获得返校许可证的同学须在返校前两天向辅导员提交最新的“苏康码”和行程轨迹,以便辅导员复核。各位同学须与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 四、返校途中个人防护措施 (一)返校同学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二)返校同学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清洁处理。 (三)返校同学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机场、火车站,应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四)乘坐自备车辆或有亲友陪同返校的同学,车辆和亲友送至校门口即停即走,不得进入校园,不得在校门口滞留。 五、返校流程 开学前,请各位同学熟悉返校流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在检查区长时间停留。入校时,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从江浦校区南门、西门有序排队接受检查检测,前后相距1米以上。 (一)“苏康码”与体温查验 1.到达校门前,请提前打开当天生成的“苏康码”,以便工作人员检查。 2.在查验“苏康码”后,接受体温测量。 3.“苏康码”为绿色且体温<37.3℃的同学接受下一步核查。 4.“苏康码”为绿色而体温≥37.3℃的同学,由检测人员带到临时隔离区,进行体温复测。(请注意:如果出发前有“暂缓返校”情况或发热、胸闷、乏力、干咳等症状,请必须中止返校行程,在当地隔离(居家)医学观察或治疗,并及时跟辅导员老师联系) 5.“苏康码”是红色或黄色的同学,请服从学校疫情防控统一安排。 (二)身份及返校许可核对 1.为了节约返校时间,请同学们在出发前确认已经成功关注“i南工”微信企业号。 2.完成“苏康码”与体温查验并通过的同学,立即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微信需关注“i南工”微信企业号),扫描本科生专用返校二维码,将入校签到结果展示给检查人员审核。 3.入校签到结果显示为绿色“√”的同学正常进入校园。 4.入校签到结果显示为红色“×”的同学,请到指定地点进行人工身份核对。以上同学须出示校园卡、身份证或其他证明我校学生身份的证件和入校签到结果。人工身份核对通过后,方可入校。 声明: ▍来源:国家卫健委、扬子大学升、各高校官微 ▍编辑:李雯锐 ▍项目主管:吴东刚、邓琦、王晓燕、李斐 ▍主编:周涛、叶长青、徐丽辉、夏璐、仇森浩 ▍图: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