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基本情况 1.规模和结构 学校创建于1959年,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陕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古城西安雁塔文化区,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本年度,教职工人数204人,在校生学历教育人数125人,其中初中专123人,高中专2人,另有企业培训学员326人。 2.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一流的实验室、实训基地。2004年3月学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技能培训、取证、上岗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2007年,学校被国家确定为“化工行业特有工种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2008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现有五个实验实训基地,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实验实训室32个,工位数共1050多个,学术报告厅1个,投影教室90个,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近1400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8个多,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0多万元。纸质图书期刊约11.27万册,生均900多册,与上年度相比,一部分数据持平,另一部分数据有所提高。 3.教师队伍 本年度专任教师人数135人,比上年度136人减少1人。本年度和上年度的学校专任教师中,各种类型人数占比分别见下表。 专任教师中各类型教师比例一览 从上表可见,本年度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56%,与上年相比有提升;无兼职教师,与上年一致;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94%,与上年相比有较大提高;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比例10%,与上年相比,降低2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47%,与上年相比提升5个百分点。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本年度,学生团员55人。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德育活动26次,包括心理健康讲座、安全教育图片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电影、消防知识讲座、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多层次,全方位推进。班主任利用政治学习、晚自习和班会,与学生谈心,纠正不良思想和修正不当行为;每周三政治学习是开展第二课堂和德育的学习阵地,宣传时事政治,国家大政方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科专职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各专业授课内容,开展德育教育,与上一年度相比较,本学年,学生出勤率高达98.5%,学生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爱护同学,未出现打架斗殴和违法犯罪事件,确保校园平安。 学校坚持创建平安校园,“德育为先,知识够用,技能过硬,体质合格”的育人理念,不断探索职业教育规律,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知识够用、技能过硬、体质合格”的育人理念,不断探索职教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本年度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3%;专业技能合格率96%;体质测评合格率98%;毕业率72%,这些指标都与上年度一致,或有所提高。 2.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97%、对口就业率82%,初次就业月收入月2000--3000元、创业率3%。与上年度比较,无明显变化。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布局 陕西是能源大省,陕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石油和化学工业是陕西的重要支柱产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紧贴石油和化工,目前常规招生专业详见下表 常规招生专业一览 专业特色鲜明,与地方产业吻合度高、贡献率较高。近年,国家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去产能、调结构”的艰巨任务,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同时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技术密集度提高对人才学历要求提高,加之社会需求变化,学校及时制定对策,学习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泛调研市场和兄弟院校,制定专业调整优化方案,保留四大常规招生专业,剔除连续两年为招生数为零专业,计划申请增设电气运行与控制等三个专业,详见下表。 计划申请增设专业一览 学校规定以后每年招生工作结束后,分析评议专业招生情况,及时剔除和及时增设新专业,形成专业调整优化的动态机制,更加提高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吻合度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 2.质量保证 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涉及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环节。学校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指导,修订了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调整优化了四个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教师教学任务,依照“2016年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果”择优进行;开学第一天,检查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情况,要求提前准备三周以上的教学内容;修订《教师课堂行为规范》,规范教学秩序,安排教务科和督导办人员每天例行检查,维护教学秩序;规定教学中干和教研组长每周至少一次随机听课,每次两学时,并现场评价,反馈教师本人,当面指出需改进之处;学期初和中,组织集中教学检查,内容涉及教师教案及课件、作业批改情况及记录和课堂提问记录、教学日志、教学进程等方面,发现问题,责成整改,并追踪检查结果;学期中期后,举行教学工作学生座谈会,沟通学生和教师,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意见,并现场答复处理;期末开展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工作,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科室评价,量化考核教师,并将结果汇总备案;每学年结束,以两学期的测评结果为依据,计算教师学年测评得分,并以教学科室为单位排名,从高到低确定年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方法,每学期考试课小于三门,其它为考查课。实行多元化考核,将学生平时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纳入考核范围,全面考核,每学期对学生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教学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指导以后教学工作。 项目建设初步完成了上年度180万元专项资金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计2017年底将彻底完成上年度校内立项的化学工艺专业信息化建设、化学工艺精品专业建设、化学实验仪器及信息化设备建设和教务管理系统建设等子项目。 技能竞赛2016年11月—12月,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展示与竞赛月活动,内容包括“化工总控”、“零件测绘”、“化学分析”、“电机控制”、“壁报创意设计”等五项,均为个人项目,参加学生人数148人,最终15人次获得一等奖。通过活动,教师检验了教学效果,选手找到了差距,为日后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3. 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本年度,该校教师参加化工行业特有工种高级技师培训2人、技师培训2人;参加班主任培训1人;参加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举办的职业院校化工类实验室实训基地安全管理班专项培训8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近20人。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本年度,学校又一次承担陕西省总工会主办、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承办的2017年“延炼杯”职工技能大赛赛务技术工作,参赛选手160多名,设有四个工种赛项,赛序顺畅,效果明显,深得企业好评。以工种岗位操作任务,梳理技能要求,更新竞赛方案;根据生产技术发展,改进竞赛设备、完善竞赛规程;根据选手素养,提高竞赛试卷区分度;改进管理,增加工作透明度,使竞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应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汉中天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商洛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邀请,先后开展了七批326人,涉及初、中、高级输气工、压缩机操作工、维修电工等工种的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鉴定。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并明确任务和职责,全面协调各项工作,保证培训质量,使企业满意。制定详尽的培训工作方案,包括对外联络机制、学员管理制度、教学计划、考核方式、文体活动开展、后勤保障等方面。国家职业大典为准绳,以企业生产技术状况为依据,制定培训教学大纲;选派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授课,保证培训质量;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制度要求和国家职业大典要求制定考核方案,保证鉴定结果严肃性。在学员日常管理中,强调准时、守纪的基本要求,体现“7S”的工作作风,以文体活动为载体,锤炼团队合作精神,培训结束召开结业会议,总结培训生活,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扎实、务实、创新的培训风格,为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充实了校企合作的新内涵。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基本,利用到企业服务机会,选派5名教师到石油化工企业、研究院进行参观实习,体现生产一线岗位的工作和生活,领略现代化企业生产秩序,学习操作技能、感受企业先进文化,促使老师向师傅转变,提高职业教育的教书育人本领。 2.学生实习情况 实习环节对工科专业学生学习尤为重要,对职业学校的教学不可缺少。但由于安全和经费原因,企业几乎都不愿意接收中职生实习,本年度情况依旧,为此,像往年一样,学校想方设法,挖掘校内资源潜力,将热力交换站作为实习场所,使学生了解工业水处理的原理、方法、流程和设备;了解工业冷热截至换热原理、方法、流程和设备;了解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仪表和方法;学习物料分析检验方法与操作;感知工业生产环境。另外,购置3D化工生产仿真软件,通过视频和VR技术,使学生尽可能直观化学习生产原理、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结构,联系操作控制技能。通过创新实习新途径,克服了困扰实习难的困难,保证了教学计划执行。 3.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为陕西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本年度为成员企业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汉中天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商洛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聘请了企业技术人员作教师,校企融合培育企业人才队伍;邀请陕西延长集团炼化公司、陕西长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和技能获奖选手参与2017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了岗位标准,促进了集团化办学优势的发挥。 五、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本年度,学校为社会培养毕业生87人,已就业84人,其中去往企事业单位的80人、自谋创业的4人;到第二产业的80人、第三产业的4人;到本地就业的60人、到外地就业的24人。对陕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2.社会服务 挖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承担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输气工”、“压缩机操作工”和“维修电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参加学员共计185人;承担汉中天然气投资公司员工“输气工”技能培训工作,参加学员28人;承担商洛天然气公司员工“输气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参加学员共计113人。培训方案体现技能人才要求,培训内容紧扣职业标准,融合企业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培训过程扎实、教学做一体,效果明显。面向校内外开展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共计350多人,严格资格审核、规范鉴定程序、理论试卷采用国家题库随即组卷,实操试卷设计合理可行,考核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办证及时,工作作风严谨、细致,深得上级赞扬和社会认可。加强校际交流,受邀请第二次承担青海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30多名教师的“化工总控工”和“分析检验工”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解读职业大典和国家大赛评分细则、传授参赛经验传授、指导技能操作训练等,支援了西部兄弟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校校合作内涵。 六、政府履责 1.经费 本年度,该校收到财政拨款专项资金共计360万元,包括2016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补助专项资金160万元,2017年现代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200万元。资金投入情况为校园绿化改造工程120万元,校园路面硬化工程100万元,校园屋顶防水改造工程60万元,校园维修维护费50万元,教师师资培训30万元。 2.政策措施 本年度,中职石油化工类学校和专业的招生数量继续下滑,原因是石油化工类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减少,石油化工高职和本科毕业生共给增多、社会对石油化工“妖魔化”影响家长及生源学生迟疑选择就读石油化工专业等因素,政府虽然加大了职普教育协调力度、打通了中职毕业生上升通道,但见效还需时日。 七、特色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文件不断要求提高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本年度学校继续推进基于生源质量的教学改革,保持教育质量不明显降低,实施开展了“以生源为本,提升课堂信息化水平,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教研项目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项目一】化工专业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及化学工艺新课程建设 1.项目简介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化工仿真实训(包括单元级和工段级)、现场操作实训等是化工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实践课程,目的使学生建立对化工生产过程的感官认知、体验工业文化、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装置是基于目前国内化工生产技术水平现状,分别由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和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制,设备达到工业中试尺寸级别、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工业环境下运行,由于装置的独特性和先进性,需要配套专门的教材——化工专业实验实训教材作为指导书,而且要求教材能涵盖装置功能设计所体现的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目标,便于技能训练、技能考核、实施一体化教学,为此设立化工专业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及化学工艺新课程建设项目 2.实施过程 成立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制定科学工作程序。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化学工艺专业“双师型“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并划分任务,分别承担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化工仿真实训(包括单元级和工段级)、现场操作实训等部分,讨论制定工作程序,对照专业教学标准,确定各实训教学需达到的能力目标,即能力分析阶段,形成能力要求分析表,在此基础上,依据职业教育规律、中职生源认知规律和各项能力特点,确定课程内容、课时分配、课堂设计等,即实验实训课程标准制定阶段,最后确定体例,编写撰写教材初稿,经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定稿,即教材编写阶段,最终完成项目建设。 广泛搜集资料,研读整理,规范建设精品教材。工作小组深入化工生产企业调研,与人事技术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一线操作人员等座谈,了解这些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析提炼出技能操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类型和层次要求,然后归纳推理出支撑这些能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制定出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析表。研读实训设备使用说明书,捋清装置功能和操作方法,将岗位能力要求分析表中各知识点、技能项和态度条目归类,对应到实训装置的操作方式与步骤中,明确通过各操作步骤,应学习的知识、练习的技能、养成的态度情感,及采取的教学方式、时长和目标要求,制定出实验实训课程标准。以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分析表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化工专业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大纲,参考现有实训装置设备使用说明书、兄弟院校实训指导教材,撰写教材初稿、讨论修改审核,最终完成教材编写。项目工作小组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认真工作,虚心学习吸收兄弟职业院校建材建设经验,例会教材编写须知要求,树立打造高品质教材目标,严把每个环节、仔细斟酌每段文字,为了便于交流讨论,建立了工作群,还利用每周三下午碰面,总结阶段工作,讲评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校内老教师意见,信函征求兄弟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批评意见,之后易稿,反复多次,最终完成本项目建设,并通过了学校验收。 3.项目建设成果 本项目取得了如下成果:研究制定出了“化工仿真实训能力要求分析表”和“化工综合实训(二)能力要求分析表”,制定出了《化工仿真实训课程标准》和《化工综合实训(二)课程标准》、编写出了《化工仿真实训指导讲义》和《化工综合实训(二)指导讲义》,制定出了“化学工艺新课程建设方案”,投用后,将有力促进化学工艺专业的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项目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建设 1.项目简介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有效的课堂模式,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相融合,避免了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学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相分离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明确理论怎样指导实践,实践如何受理论指导。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建设必须先行,需将传统的理论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教材相融合,开发出相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本项目目标建设《化工设备制造》和《化工自动化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2.实施过程 成立了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各教研组主要“双师型“教师为成员的两个工作小组,并划分任务、确定项目目标和工作阶段目标。各小组讨论制定了工作程序:熟悉校内相应实验实训设备装置功能、“头脑风暴法”制定编写大纲和提纲初稿、调研兄弟院校教材建设经验和搜集相关资料、讨论确定编写大纲和提纲终稿、编写修改成稿。两个工作小组深入化工生产企业和兄弟院校调研,搜集并分析了已出版的同类教材的特点,借鉴和吸收优秀教材编者的编写经验,根据项目建设目标,讨论、修改制定了编写大纲和提纲,项目工作小组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建立了工作群方便及时交流沟通,还利用每周三下午碰面,当面集中讨论,初稿经小组共同讨论审核后,还通过信函形式征求兄弟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批评意见,最终编制出校本《化工设备制造》和《化工自动化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完成了项目建设。 3.项目预期效果 《化工设备制造》和《化工自动化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是该校教材建设与创新的一次尝试,体现了“学生为本,学习理论是基础、掌握技能是核心、态度养成是保障”的中职育人要求,将有力地促进该校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三】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 1.项目简介 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有趣化,尤其适合中职教育。实施信息化教学,必须设计课堂,使课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本项目目标旨在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工业分析”课程的两个单元课堂进行设计,以克服传统课堂效率不高、气氛不活跃的弊端。 2.实施过程 成立了项目负责人为组长、教研组主要“双师型“教师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并划分任务、确定项目目标和工作阶段目标。各小组讨论制定了工作程序:确定方案和内容→制作PPT→清洗仪器→配置试剂→开始录制实验→制作视频→将视频插入PPT→进行配音拟音。作为探索,选取了该校先使用规划教材《工业分析》中,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具有典型性的“食用碱分析”、“食用醋分析”、“地表水分析”章节,依据国家相应标准,参考借鉴国家级和省级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奖选手作品的制作经验,结合该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装置资源,讨论确立了设计方案,包括课前回顾、新课导入、重点难点讲解、师生互动、课堂总结等环节。撰写修改脚本、整理实训设施、布置录制现场,小组成员操作、自己录制剪辑毛片,自己配音,经过录音、拟音,制成信息化课堂教学视频初版,小组审核,邀请学生和兄院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评议,修改补充,最终完成项目。 3.项目预期效果 课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师运用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能力,投用后必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繁琐的操作可视化、枯燥的课堂充满生气,提高课堂效率。 八、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本年度,校党委在省委、省教育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提升党建水平,助力‘追赶超越’”主题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着力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 认真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做好了喜迎党的十九大相关工作,深入开展“提升党建水平,助力‘追赶超越’”主题活动,深入学习了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提高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以学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引领,抓好了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省直机关工委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了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 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增强了全体党员落实组织生活的自觉性。继续做好了“三会一课”、发展党员和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等制度的落实。深化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继续深入开展“对标定位、晋级争星”活动和“党员管理积分制”工作。根据省教育厅修订的“对标定位、晋级争星”活动和“党员管理积分制”办法,及时修订了该校开展“对标定位、晋级争星”活动和“党员管理积分制”的办法,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科学性。严格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发展党员工作规范(试行)》要求,做好了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和《省直机关基层党组织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的实施意见》,传导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压力,提高了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在“七一”前夕,在校内评选表彰了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做好了省教育厅机关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推荐工作。各党支部也结合支部实际情况,拟订工作计划,精心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吸引力。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了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组织开展从严治党管党、严守纪律规矩等专题讨论,进一步筑牢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查和重要节假日廉洁过节活动,推动党员干部把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积极塑造了学校党员干部职工良好的作风形象。认真贯彻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相关制度,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党员干部追究相关责任。制定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责任分工,明确学校相关部门责任和相关工作完成时效,确保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序进行。与学校各党支部书记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夯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确保党风廉政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切实运用好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了监督执纪力度。对涉及人、财、物管理的重要岗位和重点环节强化了监督,加强了廉政风险教育,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切实维护了纪律严肃性。 4、加强对群团组织和统战工作的领导,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学校工作大局服务,加强了对校园网、宣传栏、广播、讲座等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挥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功能,大力开展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校园文化与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不断丰富师生员工的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加强了德育工作。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党外人士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配合并完成上级统战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 5、切实加强了稳定安全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夯实学校维稳工作责任,建立稳定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牢固树立稳定安全无小事的思想,继续创建“平安校园”。抓好学校维稳风险评估,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力争把影响学校稳定安全的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完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强化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救、自护能力。加强日常隐患排查,提升学校后勤保障和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完善学校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对学校敏感部门、敏感部位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管理。加强敏感时期的工作力度,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为学校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稳定条件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本年度,像其他大多数兄弟中职校学校一样,学校遇到了连续几年的招生数量锐减的问题,深陷招生困境。究其原因,既有大环境影响,也有小环境的影响。国家实行经济转型升级,石油化工行业面临“去产能、调结构、提质量”的压力,对毕业生的数量需求减少、而却对学历层要求大专本科以上;高职及部分本科院校招生实行分类考试,入学门槛降低,挤压中职生源空间;社会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妖魔化”,使家长和生源毕业生谈“化”色变,不愿选择石油化工专业就读;专业设置单一,全是清一色的石油化工类,与行业发展一损俱损,无抗干扰能力;中职文凭低,处在学历链的最低端,中职生在企业和社会被歧视严重,无上升空间,因此初中毕业生更愿意读高中而不愿上中职。 学校办学历史悠长,基础设施薄弱,实习场地不足。由于石油化工类专业实训设备外形庞大、操作运行环境要求高,需要专门的场地,而建设新实训场地,费用太大,学校无力实施。学校申请利用的国省专项资金购置的现代化实训设备不能及时安装到位、不能投入使用,发挥不了应有作用,影响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使教学改革难以推进。 对于上述问题,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寻求解决措施。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寻求支持,争取教学专项资金180万元,主要用于教学软件建设,远不能满足硬件建设需要。其次,跳出石油化工思维局限,着眼新经济谋划专业,培育发展能力。打破就传统产业设置石油化工类专业定势,以现有专业为基础,着眼工业4.0产业发展,增设汽车维修、人工智能等方面相关专业,扩展专业群适应行业面,经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向教育厅申报拓展三个新专业,并且学校已初步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