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防护,不要出门。要记得按时吃药哟,身体不舒服了,就给我打电话……”9月15日,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豆芽村,“刘胖子医生”的问候叮咛,甜在八旬老人胡元德的脸上,暖在他和老伴的心里。 “刘胖子医生”名叫刘祝华,现年64岁,是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卫生院新店分院退休返聘医生。虽然与胡元德夫妇只是普通的医患关系,但却视老两口为亲人,为他们租房子,指导就医用药,照顾饮食起居。 刘祝华(左一)给患病老人做检查。 其实,像这样的事例,不过是乡村医生刘祝华数十年扎根故土行医路,倾情照顾“一老一小”,引领乡风文明的一个生动缩影。 病人口碑:他是一个“好医生”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1983年,从内江医科学校毕业后,刘祝华被分配到东兴区双桥镇卫生院新店分院工作,其一生的医路坚守从此开启。 40多年来,当地百姓或许并不清楚,这个在业内擅长中西医结合,尤其擅长内儿科、中医科的医生,其真名叫刘祝华。可是,当地百姓对“刘胖子医生”这个雅号却是耳熟能详,都说他是一个百里挑一的“好医生”。 刘祝华(左一)正在搀扶照顾老人。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至想。”就像《千金方》中写到的那样,刘祝华不光在医术上精益求精,而且始终将医德作为衡量医生的一把尺子,从来不开“大处方”,从不做过度检查,从不轻易使用抗生素,至今为上万名群众解除了疾患的痛苦。 他还把病人当亲人,碰到五保户、残疾人等家庭困难的病人,不仅随叫随到,还上门诊断、治病,帮忙照顾、护理,还常常自己垫钱为他们减免药费,有些孤寡老人甚至分文不取。遇到特别困难的病人,还免费为他们提供伙食和生活用品。 因此,平日里,村民们只要有点头疼脑热,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刘胖子医生”。不少人用敬佩的语气说:“多年来,他为困难患者垫付的药费,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学生口碑:他是一个“好老师” 刘祝华既是受人尊敬的“好医生”,也是伴人成长的“好老师”。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只不过开始于一个偶然。 在与病人的交谈中刘祝华得知,一个名叫罗丽的学生,品学兼优,却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危机。对于从小热爱学习的刘祝华来说,其心灵被深深地触动:“我一定要帮助这个女孩。” 从此,刘祝华为罗丽缴纳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勉励其奋发学习,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 刘祝华(右一)正在陪老人聊天。 看到罗丽学有所成,刘祝华很欣慰,也很满足,其“助学之路”也因此成为了他生活的“必然”,并且在资助的对象选择上还必须经过严格“考核”。 家住双桥镇豆芽村的郑新,曾经有过非常坎坷的遭遇。然而,刘祝华并不因此盲目资助,简单地给钱给物了事,而是首先到郑新家中进行了实地走访。当了解到这个孩子并没有被磨难击垮,而是变得更坚强时,见多识广的刘祝华也不禁唏嘘不已,对其身上表现出来的坚韧品格十分赞赏。 在此后的资助中,刘祝华不仅帮助这个孩子正常上学,健康成长,而且想尽办法帮助其家庭通过勤劳脱困,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 这些年来,刘祝华既注重经济上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更注重对资助对象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既成长又成才。其资助的20多名优秀学子中,现在大多已奔赴社会,正在以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等方式拓展、延续着他的助学之路。 刘祝华(左一)给患病老人做检查。 老人口碑:他是一个“好儿子”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守在家的老人面临看病就医、生活起居等诸多方面的困难,让渐入老年的刘祝华更是感同身受。 其实,年轻时候,刘祝华也渴望着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可自从回乡做了乡村医生,他选择了留下。 2018年3月,刘祝华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完全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颐养天年。可他却退而不休,再次选择了留下,继续奔忙在守护家乡父老健康的道路上。 双桥镇古冲村孤寡老人何德玉生病了,刘祝华老人把她接到了卫生院,精心为其治疗,并为老人支付了全部费用。为了让老人更好地恢复健康,刘祝华还经常开导老人,帮助老人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好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刘祝华(左一)在门诊为群众看病。 笔者见到84岁高龄的胡元德时,他和老伴正在悠闲地聊着天。他们来自东兴区高梁镇铁山村,儿子在省外一家出口创汇企业工作。 为了不让胡元德的儿子分心,安心为国工作,刘祝华不仅悉心为两位老人看病,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他说:“我是一名乡村医生,更是一名党员,虽然所做的事都很平凡,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就会坚持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