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学琛 尽管雾霾对人类寿命的危害在学术界仍有诸多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专家们用各种方法来提醒人们要努力治理空气污染。 一项国外研究表明,虽然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国的空气治理正卓有成效——2016年中国细颗粒物(PM2.5)浓度水平比2013年下降12%,此污染减少程度相当于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6个月。 2019年1月10日,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空气质量寿命指数报告发布会。数据表明,长期曝露在颗粒物污染空气里,PM2.5浓度每升高10微克每立方米,人类预期寿命会缩短0.98年。 空气质量寿命指数,即将PM2.5浓度与人类预期寿命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以可见的方式来呈现空气污染的真实成本。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主任迈克尔·格林斯通表示,空气质量寿命指数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空气污染的一些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此前在2013年,迈克尔·格林斯通和三位联合作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曾引起中国媒体广泛关注。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的研究表示,由于中国的采暖政策,导致了淮河以北地区对煤炭的高度依赖,加重了该地区的细颗粒物空气污染,生活在重度空气污染下的中国北方居民比南方居民的预期寿命缩短5年。 这项研究明确了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牵动了人们监督环境的神经,也引起了中国环保部门的关注。事实上,在“向污染宣战”之前,中国曾饱受高浓度PM2.5之痛。以北京为例,2013年PM2.5的平均浓度为91微克每立方米,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定的安全值(10微克每立方米)的9倍,也远远高于中国自己的二级标准(35微克每立方米)。 2013年,中国推出了被称为“大气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国家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底改善空气质量的具体目标,目标包括将人口稠密的京津冀地区的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25%,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分别下降15%和20%。 2013年到2017年间,中国政府按照行动计划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禁止在重点区域新建燃煤电厂,要求现有电厂减少排放或改用天然气发电,减少落后钢铁产能,大城市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等。2018年,“大气十条”之后,生态环境部计划制定一项为期三年的空气质量计划,以赢得污染防治攻坚战。 迈克尔·格林斯通表示,中国近几年的污染治理工作已见成效,如果这个势头能保持下去,中国人将过上更健康、长寿的生活。数据表明,2013年以来,中国全国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人口稠密的城市尤为明显。 其中,天津曾是2013年中国污染最严重的三个城市之一,它的PM2.5浓度在2016年下降了14%,相当于其1300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将延长1.2年;河南省2016年的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20%。相当于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了1.3年。 不过,迈克尔·格林斯通同样称,选择任何一种能源都会伴随着相应的代价,积极的治理措施也难免带来一些负面后果。例如在2017年冬季,一些家庭和企业由于拆除了燃煤供暖煤炉,但尚未来得及更换新的取暖设备,导致无法取暖。这也说明污染防治需要长期的解决方案。 中国正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吗?此次空气质量寿命指数报告用“赢得一场战斗,但战争远未结束”来概括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迈克尔·格林斯通说:“对于空气污染防治而言,目前所有简单易得的成就已经取得了,如果继续下去可能会有很多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业乐表示,技术会成为其中一个挑战。“比如钢铁企业或者电厂的低排放,有些企业技术不是很先进。行业和技术还没有准备好,达到减排的标准,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孙业乐说。 而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姜克隽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姜克隽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一些小煤炉的使用。“北京的煤改电、煤改气已经很清楚了,但是看一下河北、山东、河南的情况,可能有非常多的农村家庭,会面临很高的成本。如何在清洁能源替代的同时,帮助农村居民改善他们的生活,会需要政策支持。” 同时,姜克隽表示,一些大工业、大的电厂并不担心,目前很多大的水泥厂已经很清洁了,但更多是一些类似砖窑、采石场等中小企业,对他们来说清洁排放和成本很高。对很多地区而言,污染企业搬迁的成本也很高。 迈克尔·格林斯通表示,对中国而言,经济增长仍是第一要务,可以考虑采用许多市场化的方法治理污染,比如征收污染税、总量限制与建立排放交易市场等,寻找投入产出比高的减少污染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