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夜读 人间有情,唯爱永恒 成为残疾孩子的家人 1991年,“美国老外”贝天牧怎么也不会忘记,当他和妻子打扮一新走进孤儿院,准备以无限的柔情和爱心迈向天使般的孩子们时,打开门,迎接他们的却是30多个不同形态的幼小生命:有的失明,有的没有双腿,有的唇额裂翻着鲜红肉,有的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他们时而哭、时而笑,吃着脏兮兮的手指,甚至肆无忌惮地在自己的大便上翻滚……大开的窗子苍蝇横飞,室内难闻的气味更是直冲脑门。 贝天牧夫妻最终忍耐不住,落荒而逃。 跑出屋子冷静下来,贝天牧夫妻又忍不住想:这些孩子只是身体上有残疾,他们有那么可怕吗?可怕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吧。想到此,两个人重新走进屋,抱起刚刚那些让他们产生恐惧的孩子,给他们清洗身体,跟他们说话。很快他们就发现,残疾的孩子也是漂亮的,他们并不可怕,他们只是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关爱和帮助。 一年后,贝天牧夫妻领养了其中一个女孩,这是继他们的三个亲生女儿后的第四个孩子。每天看着四女儿开心地在房间里玩耍,明亮的眼睛掩饰不住内心的幸福,贝天牧的心便会产生深深的内疚。女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是幸运的,可在孤儿院里睡在她左边的小朋友,睡在她右边的小朋友,谁来照顾他们,谁会领养他们呢? 这种内心的煎熬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此时,贝天牧的脑海浮现出1982年在美国偶然听到的一次演讲,演讲的内容是如何放弃个人的舒适生活去帮助其他人。正是那次演讲,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于是毫不犹豫地放下富裕而安逸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来到中国。他相信自己能够成为那个可以帮助别人的人,而眼下,孤儿院的残疾孩子,无疑最需要的就是帮助。 不久,贝天牧辞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职工作,决定全力投身到帮助残疾儿童的事业中。没有收入来源,无法负担北京生活的他,不得不搬到郊区一个还未开发完成的小区,这个小区里的50栋房子,只有三栋能住,他家,便是其中之一。 家庭安顿下来,贝天牧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孤儿院,给孩子们送去募捐来的尿布、婴儿床和奶粉。不久,却发现孩子们急需的并不是这些,而是真心的关爱和照顾。家里条件有限,四个女儿加上他们夫妻,实在容纳不下更多的孩子,怎么办? 一次机缘巧合,贝天牧跟一位开发商吃饭,听说他需要地方收留残疾儿童,当即答应给他一栋。 贝天牧激动万分,跑去一看却大失所望,原来所谓的房子不过是一个空壳,里面不仅没有粉刷,没有水、电、暖,甚至连窗户和门都没有。可为了孩子们能有个家,贝天牧依旧干劲十足,开着自己那辆又破又旧的金杯车,整整跑了三个月,终于将房子装修一新。 那天,贝天牧像个打胜仗的将军,开着客货两用的车直奔孤儿院,他豪情万丈地对孤儿院的院长说,我要带走任何你们不想接收的孩子,任何你们照顾起来有困难的孩子,并且不需要你们支付一分钱。院长很高兴,贝天牧更开心,因为他那11人座的金杯车上装满了他要带回家的孩子,他们从此有了一个家,而他便是照顾他们的家人。 居无定所又生枝节 家里多了新成员,贝天牧除了和妻子没日没夜地忙碌,还培训了几位有爱心的阿姨。开支越来越大,贝天牧不得不辗转美国和中国筹集募捐。紧张的工作常常使他疲惫不堪,可看着孩子们脸上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的笑,贝天牧依旧满心陶醉。而此时,有人却偷偷告诉贝天牧,他其实被开发商骗了,对方之所以免费让他使用房子,就是等他装修好了把他赶走,再卖个好价钱。 贝天牧不信,但几个月后,他接到了开发商的电话。听语气,贝天牧预感到大事不妙,于是邀请对方到孤儿院里谈。那天,贝天牧特意叮嘱阿姨和孩子们,等开发商一进门,大家一起喊:“叔叔!谢谢您给我们房子!”果然,西装革履的开发商被孩子们真挚的情感打动,当即表示,再给一栋房子。 于是,贝天牧又装修了第二栋房子,再次开着金杯车接来一批孩子。之后,开发商又接连给了他三栋房子,五栋房子全部利用起来,贝天牧的家里一下有了80个不同程度残疾的孩子。 这其中,有些孩子经过他的精心养育和治疗,被不同的家庭领养。而有的孩子因为不能被领养,哪怕到了上学年龄,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为此,贝天牧又另外租房办了一个学校。有了学校,请了老师,又请了专职的医生、护士做医疗,一切看起来是如此完美。 直至2002年的一天,送房子的开发商突然打来电话,说他的一位朋友要领养“儿童村”唯一一个没有残疾的孩子。遗憾的是,这个孩子已经被人领养。为了诚信,贝天牧不得不拒绝开发商的要求,对方很恼火,当即要求收回所有房子。 为了不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贝天牧决定买地自建孤儿院。最后,他看中了三块地,当时,他别无选择地以为,哪块儿便宜就买哪块儿。没想到当地政府听说他建孤儿院,当即将价值100万元的30亩地,以一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他。 地有了,可是盖孤儿院的钱从哪里来呢?贝天牧依旧笑不出来。 就在此时,他接到另一家孤儿院的电话:一个烧伤面积达60%的男婴命在旦夕,问他能不能接手?贝天牧二话不说,放下电话直奔孤儿院,亲手抱起这个辗转多地得不到救助的生命,再马不停蹄地前往医院急诊室。 面对烧伤严重的男婴,医生本能地惊叫一声,随后,她劝说贝天牧放弃这个孩子,才是对他最好的选择。而贝天牧却坚持说:“不!即使没有人要他,我的妻子和我也会领养他,尽管我们已经领养了三个孩子。我相信,有一天我会看着他在足球场上奔跑,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读高中、上大学,因为他的生命有价值,所以值得被救。” 遗憾的是,因为烧伤严重,可怜的孩子最终被截去了左胳膊、左脚,他的右手脚趾和右手的所有手指,并且进行大量的皮肤移植。 欣慰的是,贝天牧的朋友领养了这个孩子,小男孩融入了新的家庭,学会了骑自行车、滑水、游泳、会攀岩,进了学校的篮球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足球也踢的一级棒。 付出才是最大收获 贝天牧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小男孩的故事,让他上了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并获得了来自好心人的268000美元的捐款。这次,他至少可以在那块30亩大的空地上,建一栋像模像样的房子了。 贝天牧全力为新的孤儿院筹划时,又有更多的好消息纷至沓来:一家建材公司愿意免费为他捐赠房子用的所有水泥、瓦片和石膏板,一家涂料公司愿意无偿提供相关涂料,一家电器公司愿意捐电路和开关,还有一家公司按批发价卖给他砖石……最后,原来只能建一栋房子的钱,一下建了四栋。并且正式落成的孤儿院,也有了一个好吃的名字:牧羊地儿童村。 和贝天牧一起救助烧伤小男孩的朋友,恰好是一位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驻北京的通讯员,他说,他要找一个恰当的时机,报道孤儿院的故事。 美国9.11两周年纪念日那天,电台播放了贝天牧和“牧羊地儿童村”的故事,当天,便有2000多封电子邮件挤进贝天牧的邮箱。其中,贝天牧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美国长大的华人,他愧疚于自己身为中国人,却没能为中国孤儿做任何事情,于是在询问了贝天牧的需求后,捐了一个诊所。 贝天牧的孤儿院与其它普通孤儿院不同的地方在于,这里的孩子残疾程度会更严重,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一个阿姨最多只能照顾3至4个孩子。 “牧羊地儿童村”的理念是营造一种家庭的氛围,让孩子们感觉他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而不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可是,因为他们身体的情况,许多孩子需要治疗,面对高昂的医疗费和医生的费解,贝天牧总会说同一句话:如果他是你的孩子呢?你就当他是你的孩子那样去治吧。 儿童村与国内35家福利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许多地方上的儿童福利院里一些因疾病或不能被照顾的孩子会被转送到这里,病轻的在儿童村医院接受治疗,重的就要到各大医院救治。据贝天牧本人称每年因为心脏问题、唇腭裂和其他问题需要动手术的孩子大约有30多个。从1996年到现在,儿童村已经为3000多个伤残孩子做了手术治疗,为900多个孩子找到了永久的收养家庭。 在中国,贝天牧有许多爱称:“洋雷锋”“当代白求恩”……面对这样的称呼,贝天牧却说:“所有人都以为是我为孩子们付出很多,但事实是,那些孩子给予我的要比我付出的多得多。是他们改变了我,让我看到了世间的悲伤和痛苦,并相信自己的坚持是有价值的。” 节目著作信息: 作 者: 亦诺 主 播: 谢晓毅 出品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 精彩回顾: 一掬蜜枣 心中常读无字书 爱是一杯功夫茶 苹果染甜了柿子 制作:陈晓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