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网(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四川大学就业信息网账号密码是什么进入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网 账号填学号 密码为身份证号 川大计院硕士读博去向《四川大学2021届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 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均超九成落实了就业去向, 且2021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01 毕业生基本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8日,四川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1612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890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5.22%;硕士毕业生60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7.27%;博士毕业生12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51%。毕业生生源地覆盖34个省级行政区,从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地区占比62.81%,中部地区占比19.39%,东部地区占比14.58%。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信息 02 毕业生就业状况 就业整体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8日,学校2021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2.54%。其中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45%,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51%,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54%。 就业地区分布 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广泛。西部地区(64.31%)为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区域,其中四川省占比50.96%,重庆市占比4.56%;到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较多,占比为27.78%。 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2021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占比前十位城市分布 四川大学作为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重镇, 培育了大批青年栋梁, 为西部地区输送了大量人才, 服务西部地区建设。 学校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 对人才的战略需求出发,依据学科专业优势, 大力实施“四大就业引领计划”,积极引导毕业生 将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 到基层和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就业,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就业行业分布 2021年定向选调省市数(增至29个省市区)和录取人数实现双增长。2021届定向选调签约人数877人,同比上升29.35%。 2021年,毕业生到党政机关及公共服务部门就业同比上升4.34%,科研单位就业同比上升2.69%;从毕业生行业布局来看,流向先进制造业、信息科技领域、医疗卫生、教育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保持较高比例,就业结构优势突出,发展均衡。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03 国内外深造 2021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国内外深造分布 2021届毕业生国内外继续深造总计537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3.05%;其中本科毕业生国内外继续深造457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51.31%。与往年相比,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数量和比例均有上升,深造意愿强。 国内升学 国内升学率及升学院校:2021届毕业生国内升学4401人,国内升学率为27.29%。其中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3665人,国内升学率为41.15%;硕士毕业生国内升学736人,国内升学率为12.24%。 国内升学毕业生中,升学至国内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共3767人,占比85.59%;其中本科毕业生3069人,占本科国内升学总人数的83.74%。升学院校主要为四川大学(2345人)、浙江大学(110人)、复旦大学(96人)、北京大学(90人)、上海交通大学(88人)等,深造质量较高。 2021届毕业生主要升学高校分布 出国(境)留学 2021届毕业生中,978名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其中本科毕业生905人,硕士毕业生73人。 出国(境)留学院校:2021届出国(境)留学深造毕业生中,赴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高校的毕业生462人,占比47.24%;其中本科毕业生450人,占本科出国(境)留学深造总人数的49.72%。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高校的毕业生664人,占比67.89%;其中本科毕业生637人,占本科出国(境)留学深造总人数的70.39%。 2021届毕业生出国(境)留学院校分布(世界TOP50) 04 毕业生就业状况 求职过程 落实工作渠道:毕业生落实工作的渠道集中于校园招聘会/学校线上招聘会、双选会(27.38%)和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20.82%),其次为校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17.17%)和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3.17%)。可见学校招聘会、就业信息网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搭建的各类就业“云”平台是毕业生择业的主要渠道。 学校2021届毕业生落实工作渠道分布 校园招聘情况 为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学校充分发挥专场宣讲会、大中型双选会、就业信息网等各类线上线下平台的作用,分层次分类型开展校园招聘服务工作。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面向2021届毕业生开展空中宣讲会381场、空中双选会131场,线下宣讲会1316场、双选会125场,进校用人单位4948家,发布需求信息9881条,线上线下就业信息供给充足。 用人单位招聘时间分布:用人单位招聘高峰期主要集中于2020年的9-10月以及2021年的3-4月,形成“秋招”和“春招”两个高峰期。 进校用人单位招聘时间分布 用人单位性质分布:为2021届毕业生提供招聘岗位需求的用人单位中,单位性质集中于民营企业(37.29%)和国有企业(30.50%);此外,高等教育单位(7.74%)、三资企业(7.13%)和科研设计单位(5.25%)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用人单位性质分布 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7.69%,其中对“招聘信息发布”(98.83%)、“校园招聘会、宣讲会”(98.73%)、“就业信息网”(98.30%)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2021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学校求职工作有效性评价:对于学生所接受求职服务工作是否有效,毕业生认为“非常有效”和“有效”占比位居前三的服务依次为校园招聘宣讲会、校园招聘双选会和发布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求职服务的有效性评价 毕业生实现满意就业,近三届毕业生的 工作总体满意度均在92%以上, 2021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96.07%) 同比上升1.64%。 此外,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高,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在98%以上。 结语 优秀的川大er们, 过去,你们在川大这片土壤成长生活, 未来,你们将在新的岗位上努力拼搏。 祝福你们一切都好,也别忘记回家看看, 这里有走不完的长桥,温暖的图书馆, 还有一群在青春岁月里陪伴你的老师和朋友们。 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历史进程中。 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领和担当, 就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 小友相信,每一位川大er, 都能在新的征程中, 激扬青春,勇做走在新时代前面的 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务网正方系统:http://jwweb.scujcc.cn/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教务网正方系统: 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是2005年由 四川大学 申办、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在川大百年老校的基础上建立的高起点、高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型大学。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性、未来型人才为目标,致力建设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形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一流应用型专业(群)”。 办学规模 地处成都,占地1500余亩,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近2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财务会计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共13个教学单位,本年度招生范围涵盖48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100余个专业方向,形成了文、理、工、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其中,审计学(ACCA)为四川省内本科一批招生专业,网络与新媒体、软件工程、市场营销、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四川省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金融学、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为“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 师资建设 学校延揽名师,组建了一支由知名学者与业内精英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424人,占比44%,其中教授136人、副教授2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有706人,占比73%;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64%。 教学设施 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场所(室)53个,其中,现代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物联网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图书馆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创新与创新管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等称号,并成为“成都图书馆图书分馆”。 教学科研 师生近五年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千项;近三年师生专利申报568项。公开出版教材71种;《中国民俗学》、《应用写作》、《创业管理》等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创业学》课程获四川省首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就业前景 学校通过平台融合、硬件融合、机制融合、师资融合、教学融合、成果融合的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锦城学子”广受用人单位欢迎和认可,并逐渐成长为其中的管理者和中流砥柱。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高端就业率近50%、创业率近3%,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据调查,校友满意度高达92.63%。 考研深造 学校为有考研意向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切实有效的考研保障体系,近年来,有近两千名毕业生进入境内外高校继续深造,其中不乏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学府,更有多名学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成长为各学术领域的精英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