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挂职交流是我国干部培养锻炼的“惯例”,是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广大挂职干部将挂职经历作为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契机,走上了更加重要的岗位。 然而,有的干部面对挂职,思想却十分懈怠,在他们眼里,挂职是个“美差”,既不用担责,还有机会休闲。名到人不到、人到心不到、心到力不到,这种“假装在基层”的现象,影响了挂职实效。今天,思响哥带你厘清干部挂职的八个错误认识,值得警惕! 01 事不关己,成为不担责的“道具人” 由于挂职时间一般是1年或2年,挂职岗位大多数为副职,且负责的工作基本上是日常性的工作,压力不大。一些挂职干部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过客”,是“走读生”,不调研、不思考,因此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缺乏创新,既不愿意深入工作去解决问题,也怕自己介入挂职单位工作太深而遭到其他领导的反感,于是就出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一些挂职干部对于所分管工作只是例行公事,出席一些例行的活动,讲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明哲保身,做不得罪人的“老好人”,混得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道具人”。事实上,基层单位虽然确有对于挂职干部的“隔阂”偏见,但是绝大多数基层单位是希望挂职干部能够带来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新的理论,希望能对中央或上级政策理解和运用得更好更有实效。尽管挂职时间短,挂职干部也应该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发挥挂职干部应有的引领作用。 02 畏难畏苦,做面子工程 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使一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挂职干部不知道如何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满嘴大道理,张嘴是官话,不接地气,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一些地方由于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一些挂职干部在大城市待惯了,感到不适应。于是就为了挂职鉴定能“好看”,就选择做一些面子工程。不同部门的挂职干部利用派出部门的资源优势,为挂职单位搞来一些物资、对接一些资源、弄来一个项目,既有了“政绩”,又可以避免直接与基层接触,皆大欢喜。这些“政绩”往往是短期行为,缺乏持续性和连续性,一旦挂职干部返回派出单位,这些面子工程就难以为继,有些反而成了基层的负担。这就要求在派出挂职干部的时候,应该明确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使挂职干部在下基层时,清楚自己的职责,而不是资源的搬移,形成“挂职一点、搞活一线、带动一片”的良性发展格局,形成“人走事成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03 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轻视基层 一些挂职干部,尤其是到基层挂职的干部,往往拥有较高的学历甚至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又是上级“下派”,面对基层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对于基层干部产生瞧不起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这些挂职干部缺乏向基层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对基层指手画脚、批评指责。尤其是一些年轻干部,心高气傲,但往往眼高手低,不得要领。不善于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工作,从概念和本本出发,容易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一些从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挂职干部,简单套用发达地区的做法,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从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所以,挂职干部要充分地了解基层,了解挂职单位或地区的风土民情、经济文化、历史沿革,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挂职效果。 04 个人主义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 挂职干部在派出单位大多是业务骨干,有能力有干劲,但也有个别干部由此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个人主义,以及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到了挂职单位,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也随之而来。一些挂职干部往往不顾实际情况,以个人决断代替集体决策,搞“一言堂”,信奉“一支笔”,甚至拉帮结派,打击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干部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最后官照当照升,不负任何责任。这是不行的。”“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所以,挂职干部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不断锤炼自己,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05 挂职当“镀金”,为升职升迁做准备 一些挂职干部难以扑下身子了解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更不去想办法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只是等着挂职期满,回到原单位后升职重用。事实上,尽管中央选派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挂职确有一些方向性的意图,但是并无明文规定挂职干部一定要提拔升职。随着干部挂职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拥有基层工作经验成为干部培养的基本环节,挂职即意味着升职这样的“潜规则”是不存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锻炼不是去‘镀金’,更不是去走过场等着提拔,如果那样,必然会身子去了心没去,还是与群众格格不入,那就是弄虚作假了。”广大挂职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挂职理念,真正摆正心态,做好挂职岗位的工作。 06 挂了就走,缺乏扎实工作的原动力 一些干部挂职基层认为是“被流放”,自认为升迁无望,产生抵触情绪,带着怨气去上任。到挂职地方或部门“转一圈”“走一走”就又回到原单位,将挂职期间当作“休养生息”。基层将挂职干部当作上级派来的“客人”,当成“座上宾”,不做具体要求,不进行考核监督,目标责任不落实;派出单位完成了安排挂职干部的任务,挂职单位不敢也不愿给挂职干部压任务,于是挂职干部也就乐得这种“两不管”,完全违背了挂职锻炼交流的初衷,挂职成了走过场、混日子、拉圈子。这样的挂职干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干部资源,也没有提高能力,使干部挂职交流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实现挂职交流培养的目的。 07 挂职不离岗,懒政怠政不作为 由于挂职干部只是变更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而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等都保留在派出单位,这就容易滋生挂职只是过程,原单位才是王道的思想。在实际挂职过程中就会出现懒政怠政的现象,遇到问题绕着走,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如果一些挂职单位和地方没有给予其更多的“福利”或好处,这部分挂职干部就更加不负责任,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做太平官。这种好人主义导致的恶果就是不仅没有提高挂职单位的工作水平,反而不断积累了矛盾,使人民群众怨气很大,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党员干部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懒政怠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一样,必须及时纠正。这就要求不仅要切实落实挂职干部的目标责任制,而且要将监督和考核落到实处,使挂职干部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好干部,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守护者。 08 宽以待己,违规违法用权 个别挂职干部本身理想信念缺失,到挂职单位和部门,就把挂职单位当作自己的自留地,热衷于拉帮结派,建小圈子,为亲人和熟人谋利益。更有甚者,到偏远地区挂职,认为山高皇帝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违规违法行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挂职干部不能因为在新的岗位上认为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利用新的职位为自己谋私利。无论是否挂职,都需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挂职一任,造福一方。 选自 | 人民论坛杂志9月下 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导 张 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