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抛开“教师”的身份,我们或许更应该称呼他一声“老学长”。 张安彩老师是临沂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教师,也是临沂大学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其实有很多比我优秀的老师”初次采访张老师,他谦逊的言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学毕业于临沂师范学院(临沂大学),心系母校在外面深造学习的他六年后以博士身份再次回归。只不过今非昔比,学校换了名字,搬了校区,而他也由一名学生转变为老师。 倘若长成了一棵苍天大树,就要盘根拖起母校,或沐浴阳光,或为其遮风挡雨。 2012年的临大还处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位置,张老师在联系工作单位时面临多个优秀学校的选择,可他还是毅然选择了临大。不仅仅是因为他心系母校,更多的是“父母在,不远游”的顾家情结。或许当时临沂大学对张老师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最合适的选择。而今张老师很庆幸当初选择了临大,工作四年,他亲眼目睹了母校在蜕变,而他自己,也在努力成长。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过失落可是还是要学会接受现实。 工作之初,张老师被分到临沂大学的双月湖校区担任辅导员两年。双月湖校区条件很艰苦,宿舍和教室没有暖气,张老师自己住在一间很简陋的宿舍里。理想中的环境和现实中的差距,即便心有抱怨与失落,他还是选择坚持下来,快速适应。两年的时光与学生同吃同住。张老师说:“回想起来那年比较苦,但还是很充实的。” 一节课45分钟,可他为了讲好这45分钟的课背后要付出很多。 我们看到了张老师的课本,书页已泛黄、变薄,每一页都有标记与标注。原本崭新的课本也快被翻烂了。 张老师有一个习惯:上课之前课本至少看三遍,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做课件,课件完成后顺一遍查缺补漏,最后临上课前再看一遍课件。整整六步,耗费了他大量时间以致于做科研的时间只有晚上。 认真的人最有魅力。 张老师做的每一件事情,无论是备课授课、做科研,还是学校交给他大大小小的工作,他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认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魅力。 一台电脑,随时随地做科研。家中书房、办公室、图书馆都可以成为他的实验室。 由于白天要教学,科研时间主要集中于晚上。十九点,张老师会准时进入书房,开始在自己的科研世界里探索。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分析数据,乐此不疲。熬夜于他而言已成为一种习惯。 张老师目前主要做“独轮车机器人运动”方面的控制理论研究,科研的大多数时光都花费在论文上,我们或许觉得这样的研究太过枯燥乏味,张老师却沉浸于其中。“因为兴趣,所以坚持”。科研已然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年暑假,张老师都会去外地参加学术论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者相互交流,从而提升自己。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都迟早会有所收获。 入校至今,张老师以第一作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以第二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 他还以主持人身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实现了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零突破。获得了临沂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一项,参与获得了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张老师用行动诠释着它的美丽。 张老师的一个学生,从双月湖校区就跟着张老师,如今他已成为张老师所带考研班的一员。他回忆起在双月湖校区的日子: 张老师有一套专属的管理理论。为学生安排自习,组建兴趣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作为辅导员的他承包了学生的大小事务,每天都忙忙碌碌。 张老师时不时的向专科学生灌输专升本的思想,本科学生灌输考研思想。经常分享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大家向更高处发展。最后那一级专升本率高于山东省平均专升本率的七倍之多,成就一段佳话。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虽是教授,可却是八零后,他的生活虽没有大多数八零后丰富多彩,可也有属于自己的三原色。 每个男生都会有一个闪闪发亮的篮球梦,张老师也不例外。忙碌的工作之余,篮球就成了他释放压力的不二选择。同样他也喜欢安安静静看电影。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张老师跟他的宝宝一起做游戏,完成任务。有爱的父子。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温馨。 我们很幸运见到了张老师的妻子。她告诉我们:张老师每次去外面出差,都不忘给她和宝宝带些小礼物,很暖心。 三人行的时光,虽然去的地方不多,但却是满满的回忆。 张老师并不是一个特别钟爱旅游的人,在妻子的带动下他还是会出去放松一下自己,享受跟家人一起去玩的时光。他也会带着宝宝去周边的公园、广场,河边去散步、玩耍。 “他是我们的榜样”张老师的学生说。 “青年博士”“临大老学长”“八零后教授” 张老师的生活很简单,朴素不失单调。 张老师的梦想很斑斓,多姿而又精彩。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张老师一直在用行动在告诉我们:去追,永不言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