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3年上半年教资报名时间(安徽2021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时间)安徽教资考试报名时间2023年上半年2023上半年安徽教资笔试报名时间是2023年1月13日-16日。 1、登录。考生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查看所在省报名公告,按照导航页面指引进入所在省报名入口。 2、注册。考生须认真阅读、充分了解本省报考要求后方可进行。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报名公告规定的证件号码、姓名、手机号码、登录密码等信息,并在网站认真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电子版),确认承诺后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3、填报个人信息。考生本人须如实填写户籍所在地、居住证申领所在地、是否在校生、是否师范专业、毕业学校、在校生学籍学号、最高学历及证书编号等信息,并按照格式要求上传证件照(免冠、正面、彩色、白底,JPG/JPEG格式,不大于200K)。 4、填报报考信息。考生按照本省公告要求选择考试类别、考区、科目(所报科目须一次性勾选,一经审核通过,不得增加或更改)。提交信息后,考生报考状态变更为“待审核”。考生报考有关信息在审核前均可以自行修改。 5、接受审核。各省考务工作人员将在规定期限内对考生报考信息进行审核,是否需要考生到达现场详见各省报名公告要求。审核通过的考生状态变更为“待支付”。未通过审核的考生,可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修改、完善报名有关信息,重新提交报考信息,重新接受审核。 6、网上缴费。各省考生均可通过网上缴纳考试费。完成缴费考生的状态变更为“报名成功(已缴费)”,完成报名。通过审核,但逾期未缴费考生,报名无效。一旦报名成功并完成缴费,概不退费。 7、打印准考证。考生考前一周可通过报名网站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8、考试资料下载。各类别、科目考试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均有详细说明,考生可通过报名网站“资料下载”栏目免费下载。 安徽教资报名时间2023年上半年具体时间安徽教资报名时间2023年上半年具体时间:1月13日8:00-16日17:00。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需要在社会上参加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后合格后才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取得教师资格证。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打破教师终身制且五年一审,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在校专科,本科能报考。 成考,自考,网络教育学历,需要毕业才能报考,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学历要求: (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其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本科教师)或者大学本科毕业(专科教师)及以上学历。 (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023安徽教师资格证报考时间安徽2023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在1月和7月进行。 安徽2023年教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一年举行两次考试。上半年教资笔试报名时间预计为2023年1月中下旬,面试报名时间预计为4月中下旬。下半年教资笔试报名时间预计为2023年9月中下旬,面试报名时间预计为12月中下旬。 考区设在安徽省辖市(广德市、宿松县考生分别在宣城市、安庆市参加考试)。网上报名时考生应选择本人户籍所在地或居住证签发地的省辖市作为考区;安徽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及以上在读学生和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可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或考生本人户籍所在地的省辖市作为考区。 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应具备以下学历条件:?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或学前教育专业中等师范学历;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安徽省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在校生和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面试报考时提供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