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7%上升到2015年的6.20%,到2018年的8.47%,再到2020年的10.56%,”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介绍道,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拥有优质的科普资源和科技支撑条件,那么在推进科普工作方面,高校如何发挥作用呢?本期推送,让我们走进北京科技大学,一探究竟!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科技大学一贯重视提升学子的科技与人文素养,培养学子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求实鼎新”精神,营造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同时,学校建立了优良的平台,为提高人才科学素养和提供科普服务做好保障。 以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为例,该中心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形成了“i科学”、“实验星光”、“鼎新课堂”等品牌活动,每年承担本科生实验课程80余门,并为上千名中小学生提供科普服务工作,于2022年入选“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北科大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北科大自然中心捐赠100套自主研发的模块化线圈电磁炮科普设备 青少年是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点人群”,自2012年开始,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旨在充分发挥高校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方面的功能。北京科技大学已连续10年承担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分营组织管理工作,并于2022年荣获科学营十周年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北科大为广大营员、带队教师带来了内容形式丰富、校园氛围浓厚、科技体验十足的系列活动,获得了营员的积极反响,让更多青少年体会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感受到实践创新的力量、树立了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同样离不开基层科普服务的助力。北科大广泛开展以科技志愿服务为手段的基层科普活动,获得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肯定。 在北科大定点帮扶秦安县期间,国际学生中心组织了“感知中国·秦安行”活动,来自20个国家的24名国际学生先后走进秦安中小学校园、“六一”儿童节和“丰收节”庆祝会场,与当地师生深入交流,为当地学校量身打造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i科学·科普云课堂”,举办教授“科普大讲堂”活动,以科普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插上文化的翅膀。 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推进科普工作,高校重任在肩。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发挥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施完善的优势,加大科普资源供给;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素质,为开展科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北京科技大学将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科普资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号: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新闻网、北京科技大学官微、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