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志愿填报是关键环节,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此时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尽力选出最为适合自己的院校。考生需要利用自己的分数优势,在一定的分数段内寻找到最好的机会。不过也有不少人会因为分析不够彻底,终将浪费了第一次填报的机会。 “边缘考生”需要分析清楚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边缘考生”。其实简单来说,这一方面的划定主要取决于各省份的本科线。一般情况下,招考的院校在划定本科线的时候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是本科批次的招生人数总和,一是一分一段表。 一般来看,每年招考院校不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来进行划线的,而是将部分考生选入本科范围内,而这一比例就是常说的“划线比例”。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来划分的话,一些考生即使在本科线上,也会面临极大的竞争力。一般来说,“边缘考生”的划定范围比较宽泛,在本科线上四十分之内的考生,都会被划定在其中。 填报志愿不是一件易事,“边缘考生”需要注意诸多的问题 选择院校之时,大多会以历年来的填报情况作为参考依据。“边缘考生”所在的分数段内,要优先选择公办院校,而不是民办院校。以当下的情况来看,本科的第一学历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对于考生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 考生填报志愿之时,要在“稳”的条件下,以公立院校为主要报考的目标。当然,考生要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加以了解,事先参考《填报指南》,这样才能明了院校本身是公办属性,还是民办属性,如此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除了院校选择之外,其次就是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当中,“边缘考生”要多加注意专业的选择,如此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科目的优势。如果考生所选的科目中有物理,那么无形中会扩大专业的选择范围。 不过没有选物理的学生也不必担忧,此时需要依据填报指南进行准确选择,比如有的专业是“化学+生物”才得以报考。选择了这类专业之后,自然会使得“边缘考生”增加很多在本科层次的录取机会。 2021年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考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影响力。独立学院大多已经完成了转设,或是转为公立院校,或是转为民办院校。不过这其中,转设为民办院校的学校居于大多数。如果是由“学院”变为了“大学”,那么会使学校本身的办学层次提升不少。 处于本科线附近的考生,要将重点放在转设为“公办”的独立学院身上。这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会逐步呈现上升的趋势,考生千万不要忽视报考的机会。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有心仪的院校和专业,不妨多去研究一番。只有事先了解了学校的“身份”,才可有的放矢,不会错失良机。 填报志愿之时,考生需要仔细考量多方面的条件如果高考成绩处于边缘位置,那么考生大多会采取保守原则,更多人愿意留在本省上大学。如此一来会造成本省高校的录取分数高出很多,但是自己的分数却不会占有优势,此时应该尽量挑选一些省外的学校。 不过对于省外的院校来说,毕竟了解甚少,需要考生认真挑选几所靠谱的大学。如果“边缘考生”全部报考省内高校,那么会容易出现滑档的情况。如此来看,报考省外高校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因此慎重选择十分关键。 对于刚过本科线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时最好选择服从调剂。在大学与专业之间,不能同时进行选择,因此只能二选其一。不过这要依据个人的情况来决定,如果对于自己的专业过于执着,那么可以选择不服从。 考生还需要考虑学费的问题,学费高的同时,竞争力也会减少。如果考生的家庭条件不错,那么完全可以不考虑学费的问题,毕竟学费高的院校,竞争会少一些。不过,很多学生都是普通家庭,学费问题不可忽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报考学费较高的学校,上本科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结束语 专业的选择要考虑将来的就业前景,之后再进行学校的选择,如此对于“边缘考生”来说最为适合。因此,专业的选择除了要看兴趣,还要将日后的就业放在规划之内。 今日话题:“边缘考生”的选择重点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