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政课期末考试试题2021(大一思政课期末考试试题2021答案)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时最长考哪些问题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时最长考哪些问题 我们已经考过了,我可以给你说一下我们的考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真理与谬误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价值规律的作用 6.经济全球化 7.垄断 8.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9.共产主义基本特征 我们出了3道辨析,5道问答,2道论述,我晕,写的我手疼。。 我们昨天刚考完,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大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唯物主义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出是消极地、被动得反映和接受外界物件。 大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期末考试题 事物的普遍联络、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的本质、真理、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我们是老师画的重点、是去年考的了、希望能帮到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怎么复习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方法 在考研过程中,我认为政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复习的。虽然考试内容比较多,但是要考出好的成绩,早圆考研梦,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只要把握好四门功课的学习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考研并非难事。 首先, 谈一下如何选择辅导书的问题。政治辅导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但是随着考研形势的变化,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考研复习资料,让每一个考生感到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如何对待这些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这是一个令考生十分困惑的问题。其实,综合性的复习资料可能在编写体例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内容上却是大同小异。因为这些资料在编写时基本上都是按照考研大纲的要求来进行的,知识点都会有。因此,只要选上一本这样的资料并认真吃透,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贪多。另外,有些考生看到“背诵版”就想去买,这也是不必要的,所谓的“背诵版”也就是将自己书上的一些重要的地方重新列出来而已,何必浪费钱呢?本人的政治辅导书就一本教材,一本习题集和一本时事政治,别的什么都没有,考试的时候照样得高分。 其次,本人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例,来介绍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希望对以后的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第一,要全面复习,需要系统掌握本编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重点习,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猜题,而是要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来安排复习并分析出需要把握的基本内容。 第二,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准确把握。如单项选择题许多是对基本概念的考察,基本概念把握准确就容易排除错误选项。多选题和分析题大多数对基本原理的考察。只要把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考试中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注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注意锻炼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毫无疑问,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行记忆,但只是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特别训练自己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注意把握各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络,并善于联络实际。 最后,在复习中,调适心理,保持健康的心态,也显得攸关重要。复习一定要戒烦戒燥,坚持到底,即使你有时候对政治郁闷得要死,你也不要对它产生厌烦心理,这东西一旦产生了,很可能对你今后的复习不利。我政治复习的时候一般都安排在晚上,慢慢地看上3-4个小时,看累了就回宿舍睡觉。即使有点烦躁,到了第二天也就变得没事了,可以继续复习而不受前一天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那就是:重视理解运用,切忌死记硬背;注重基础,把握原理;保持良好心态,切忌焦躁不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怎么办 没有办法?只能多看书 没有捷径可走, 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一些辅导教材?比如?一考通之类的 重点背和学??就好点 单看一本书?比较很吃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b卷及其答案武汉大学版 去上学吧资料分享中心看看吧,那里有很多了,可以下载,还有很多对考试有帮助的咨询,每天都更新。 09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内容(大学公共课非自考) 我晕~大家都是过来人~我07级 哲学的实践观和发展观,矛盾观,历史观 经济学从价值到资本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全球化问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义的规律,市场与计划,巨集观调控,市场经济的缺陷(结合经济危机)(重点是生育价值和再生产部分,关于两个部类和六个实现公式要看熟) 其他就是中国化的几个思想 实在不行上校内 里面分享很多 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喂,兄弟也是青岛校区的吧,祝考试顺利,现在应该每个专业都有答案了吧 高校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390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物件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选)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简/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络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单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选)哲学基本问题: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内容:⑴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选)哲学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选)联络: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络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9、⑴ 坚持联络的客观性,就是要求我们要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络出发,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辨证法、诡辩法的重要区别所在。 ⑵ 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络形式。 10、(选)发展: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简)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⑴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络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⑵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⑶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2、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涵义:⑴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⑵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矛盾的斗争形势: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两者关系: ⑴两者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⑵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⑶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⑵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⑶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⑴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⑵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3、(选)矛盾群中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向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14、(选)事物的联络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5、(简)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⑶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⑷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回圈,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16、(选)事物的辨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7、(多选/简)辨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其主要表现在: ⑴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⑵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⑶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⑷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8、(多选/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⑴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⑵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⑷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论)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⑵这种能动反映具有两方面特点: 1)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2)反映具有创造性,如果把人的对于物件的反映过程看做是一种资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物件资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物件资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3)因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 人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4)总之,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创造性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20、(选)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二)2008年04月07日 19:4021、(选)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⑴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物件的。 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最根本特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唯物主义之所以承认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它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最基本哲学前提。 22、(选)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⑴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⑵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23、(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⑴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⑵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4、(选)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25、(选)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⑴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⑵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低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⑷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27、(选)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物件、劳动者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28、(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表现: ⑴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⑵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9、(选)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的实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⑵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⑶经济建筑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30、(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1、(选)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 32、(选)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必然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历史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区域性改善。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⑴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⑵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⑶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4、(选)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实践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⑵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实践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5、(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 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况题库 大学公共课 邮箱 谁能给我一个大一思修的期末的参考试题和答案啊?2011-1-19 18:48 小本霡霂 | 二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样题 200# /20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共 7 页 试卷: A 考试形式: 闭 卷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注: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同交上。 一、单项选择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爱情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性欲 2、婚姻法的调整对象是( ) A婚姻关系 B家庭关系 C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 D邻里关系 3、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追求真理 D艰苦奋斗 4、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传统习惯 5、下列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立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6、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被称为( )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7、法是由( )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A国家 B统治阶级 C被统治阶级 D全国人民 8、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 ) 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 C人的本质是善与恶的统一 D人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能和生理需要 10、下列社会关系中,不由民法调整的是( ) A甲故意将乙打死 B甲将一块价值50元的手表赠与乙 C甲到乙的商店购买了一块价值50元的手表 D甲借了乙50元钱去买一块手表 11、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 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1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反对封建主义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 13、荀子认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 ( ) A.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1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团结统一 D勤劳勇敢 15、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 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选错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 A尊老爱幼 B夫妻和睦 C男女平等 D勤俭持家 2、下列对待失恋的态度正确的是( ) A失恋不失志 B失恋不失德 C失恋不失命 D恋爱不成成仇人 3、信念的特征是( ) A稳定性 B多样性 C执著性 D永恒性 4、下列哪些情形是违反婚姻自由原则的( ) A父母包办子女的婚姻 B子女干涉父母的再婚 C买卖婚姻 D暴力干涉婚姻自由 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 )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理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10分。) 1、“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是错误的婚恋观。 √爱情是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婚姻是爱情的结果 2、道德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唯一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3、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通过国家强制力方式起作用。 ×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 4、罚金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之一。 、×罚金是刑罚的种类之一,罚款是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之一。 5、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可从以下几点来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 1 )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表现为一种爱国情感。 ( 2 )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在对自己祖国灿烂文明的热爱。 ( 3 )爱国情感表现在对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憎恶义愤之情。 2 、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规范 3 、爱国主义是一种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四、简答题(共14分) 1、根据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1分) (2)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1分) (3)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1分)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分)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1分)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1分)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1分)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1分) 3、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4分)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分)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1分)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1分) 4、理想信念的作用是什么?(3分)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1分)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1分)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1分) 谁有大一思修期末考试试题(选择题),转来也行,帮帮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样题 200# /20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共 7 页 试卷: A 考试形式: 闭 卷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注: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同交上。 一、单项选择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 1、爱情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性欲 2、婚姻法的调整对象是( ) A婚姻关系 B家庭关系 C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 D邻里关系 3、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追求真理 D艰苦奋斗 4、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传统习惯 5、下列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立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6、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被称为( )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7、法是由( )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A国家 B统治阶级 C被统治阶级 D全国人民 8、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 ) 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 C人的本质是善与恶的统一 D人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能和生理需要 10、下列社会关系中,不由民法调整的是( ) A甲故意将乙打死 B甲将一块价值50元的手表赠与乙 C甲到乙的商店购买了一块价值50元的手表 D甲借了乙50元钱去买一块手表 11、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A 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 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1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反对封建主义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D为祖国统一、主权完整贡献力量 13、荀子认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 ( ) A.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B.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1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团结统一 D勤劳勇敢 15、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 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 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选错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 A尊老爱幼 B夫妻和睦 C男女平等 D勤俭持家 2、下列对待失恋的态度正确的是( ) A失恋不失志 B失恋不失德 C失恋不失命 D恋爱不成成仇人 3、信念的特征是( ) A稳定性 B多样性 C执著性 D永恒性 4、下列哪些情形是违反婚姻自由原则的( ) A父母包办子女的婚姻 B子女干涉父母的再婚 C买卖婚姻 D暴力干涉婚姻自由 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 )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理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2分,共10分。) 1、“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是错误的婚恋观。 √爱情是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婚姻是爱情的结果 2、道德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唯一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3、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通过国家强制力方式起作用。 ×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 4、罚金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之一。 、×罚金是刑罚的种类之一,罚款是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之一。 5、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可从以下几点来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1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 1 )爱国主义首先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表现为一种爱国情感。 ( 2 )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在对自己祖国灿烂文明的热爱。 ( 3 )爱国情感表现在对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憎恶义愤之情。 2 、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规范 3 、爱国主义是一种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四、简答题(共14分) 1、根据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1分) (2)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1分) (3)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1分)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分)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1分)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1分)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1分)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1分) 3、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4分)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分)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1分)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1分) 4、理想信念的作用是什么?(3分)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1分)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1分)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1分) 五、材料分析(每题6分,共36分。) 材料一 沃尔顿收到了著名的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因为家贫,他交不起学费,面临失学的危机。他决定趁假期去打工,像父亲一样做名油漆工。 沃尔顿接到了为一栋大房子做油漆的业务,尽管房子的主人迈克尔很挑剔,但给的报酬很高。沃尔顿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桩生意。在工作中,沃尔顿自然是—丝不苟,他认真和负责的态度让几次来查验的迈克尔感到满意。这天,是即将完工的日子,沃尔顿为拆下来的—扇门板刷完最后一遍漆,把它支起来晾晒。做完这一切,沃尔顿长出—口气,想出去歇息一下,不想却被脚下的砖头绊了个踉跄。这下坏了,沃尔顿碰倒了支起来的门板,门板倒在刚粉刷好的雪白的墙壁上,墙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痕迹,还带着红色的漆印。沃尔顿立即用切刀把漆印切掉,又调了些涂料补上。可是做好这些后,他怎么看怎么觉得补上去的涂料色调和原来的不一样,那新的—块和周围的也显得不协调。怎么办?沃尔顿决定把那面墙重新刷一遍。 大约用了半天时间,沃尔顿把那面墙刷完了。可是,第二天沃尔顿又沮丧地发现新刷的那面墙与整个房间色调不—致,而且越看越明显。沃尔顿叹了口气,决定再去买些材料,将所有的墙重刷,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他要花比原来多—倍的本钱,他就赚不了多少钱了,可是,沃尔顿还是决定要重新刷一遍。他心中想的是,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他刚把所需的材料买回来,迈克尔就来验工了。沃尔顿向他说了抱歉,并如实地将事情和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迈克尔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沃尔顿竖起了大拇指。作为对沃尔顿负责的工作态度的奖励,迈克尔愿意赞助他读完大学。最终,沃尔顿接受了帮助。后来,他不仅顺利读完大学,毕业后还娶了迈克尔的女儿为妻,进入了迈克尔的公司。十年后,他成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现在提起世界上最大的沃尔玛零售公司无人不知,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现在公司的董事长就是当年刷墙的穷小子。一面墙改变了沃尔顿的命运,更确切地说,是他对工作的负责态度改变了他的命运。 有人看完这个故事后认为人生命运是很偶然的,你怎么看? 沃尔顿的人生经历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必然是偶然的结果,偶然是必然的体现。(3分)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3分) 材料二 现年29岁的张立勇是一个从赣南贫困山区走出去的打工青年,他因家境贫寒,18岁便中断高中学业,但上大学的梦想从来没有熄灭过,一直激励着他不懈努力。他先在家务农,后在广东竹艺厂、玩具厂打工,最后落脚在清华大学15食堂当切菜工,且一呆八年。在这八年中,他除了每天9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外,坚持每天学习英语7个小时。寒冬腊月,没有暖气,他围着火炉子看书;酷暑炎夏,蚊虫叮咬,他摇着扇子写字。 2001年张立勇参加托福考试,成绩高达630分,一时间在清华大学成了热点。餐饮中心聘任他担任英语培训班的主讲教师,清华大学校长亲自接见他,外国媒体纷纷追综报道他的事迹。现在他已经取得了大学文凭,圆了一个迟到十年的大学梦。 结合以上事例,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角度分析张立勇的成才之路。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有价值的人生要在实践中创造。 材料三 从12月3日起,中央电视台联合央视国际和新浪网发起的“最缺乏公德的行为”调查活动,共有26000多人参与投票。根据投票结果,排出了十种“最缺乏公德的行为”。排名第一的行为是:向窗外扔污物。排名第二的行为是:上公共汽车不排队,一拥而上。排名第三的行为是:旅游景点、名胜古迹上乱写乱刻。排名第四的行为是:宠物随地大小便,主人不清理。排名第五的行为是:行人翻栏杆、随意穿行马路。排名第六的行为是:下雨天开车溅湿行人。排名第七的行为是: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排名第八的行为是:传播垃圾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排名第九的行为是:看电影、演出时,大声说话、喧哗、到处走动。排名第十的行为是:在街上乱吐口香糖。 请分析这些缺乏公德行为产生的根源。 社会因素;(2分)教育因素;(2分)公民个人因素(2分) 材料四 一位中国学者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他毕业时成绩优秀,当他在德国四处求职时,却被多家大公司拒绝。于是他决定选择一家小公司求职,没想到,仍然被拒绝。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带着困惑,小心翼翼地询问求职碰壁的原因,没想到德国人给这位中国留学生看了一份记录——他乘坐公共汽车曾三次逃票被抓住的记录。中国学者还说:“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这位高才生居然被抓住三次逃票,在严肃的德国人看来,大概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结合材料,谈谈这名“高材生”求职困惑对你的启示。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3分)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3分) 材料五 根据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对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恋爱过程中举止不当、行为有失道德规范位列其中,如“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位居北京大学版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之第九,“情侣在教室内过分亲密,旁若无人”位居广州大学版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之第四。其他高校也有类似现象和评价。另外,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经受不住诱惑偷食禁果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如某高校一女生王某由于生育子女被迫退学,某高校一学生李某在分娩过程中未求助医生而导致难产死亡,其男友目睹女友与一对双胞胎的死亡场面,由于胆怯竟逃之夭夭,最终未能逃脱道德的谴责。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恋爱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3分)恋爱中要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3分) 材料六 1978年,杨某出生在青岛的一个普通家庭,作为独生女儿的她,从小聪明伶俐,学习努力,1997年,杨某以青岛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某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毕业后,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 在其上大学及研究生期间,杨某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她因此压力很大,生怕被老师同学们瞧不起,因此从一开始看病,只是母亲“偷偷地”带着她四处寻找心理医生。 在常人眼里,杨某有充足的理由迈向未来的生活,然而就是在其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候,2003年9月8日早上,她从该校留学生楼的23楼坠楼身亡,她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据统计,类似现象在其他学校也有发生,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请对该现象进行分析。 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3分)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3分) 六、论述题(15分)(内容不少于600字) 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是: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杨业功;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 请根据以上人物(选择一人)的事迹,结合所学理论(如:热爱祖国、人生价值、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想。 要求观点正确、认识深刻、条理清楚、表达准确、语言流畅、内容充实。 祝同学们思修考试顺利过关!!! 大一思修考试样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 1、 信念 2、慎独自律 3、社会公德 4、实体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个)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哪些(个)?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兼相爱,交相利 D、是非之心,智也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括: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是: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要求: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现实,得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0010062)期末考试试题(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对象:2007级本科生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8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2分) 2、 信念: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1分),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2分) 2、慎独自律: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1分),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1分),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1分) 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2分),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1分) 4、实体法律制度:主要是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律制度的总称,(2分)我国实体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制度、民商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1分) 二、多项选则题(每题2分,共计16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面哪些选项是人生态度和人生观的关系的描述?(AB)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心理倾向。 C、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D、人生观表现了人生态度的基本意图。 2、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做到?(A、B、C)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国家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3、下面哪些(个)对道德描述是不准确的?(C) A、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B、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4、下面哪些(个)内容表达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爱”思想。(A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兼相爱,交相利。 D、是非之心,智也。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指:(D) A、勤俭持家 B、文明礼貌 C、爱护公物 D、明礼诚信 6、诚信对大学生的作用(ABCD)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7、下列哪些(个)属于家庭美德的内容:(A、D) A、男女平等 B、助人为乐 C、奉献社会 D、邻里团结 8、下面哪些(个)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ABD)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答:(1)学思并重的方法。(0.5分)(2)省察克治的方法。(1分)(3)慎独自律的方法。(1分)(4)积善成德的方法。(1分)(5)知行统一的方法。(0.5分) 2、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2分)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2分)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2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分) 4、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包括哪些? 答:行政诉讼法律制度(1分),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刑事诉讼法律制度(1分),仲裁和调解制度(1分)。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怎样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答:(1)立志当高远,立志需躬行,但要始于足下。(2分)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正确对待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2分)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2分) 2、如何做到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答:(1)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未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2分) (2)要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2分)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分) 3、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5分)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1.5分) (3)有序的公共生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1.5分)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5分) 五、论述题(每题9分,共计18分) 1、结合理想和现实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1)学生对自我的分析(2分) (2)学生对社会就业的认识(2分) (3)确定职业目标和途径(5分) 2、给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要求写出课程内容与自身的感悟及建议(课程描述:4分,感悟及建议5分)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