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税推出新举措,让纳税人感受到科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如今在厦门,超过98%的企业纳税人利用互联网办理地税各种涉税事项,所有涉税事项基本上都能通过互联网办理;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地税部门联合工商、质监、国税等部门,开展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一照一码”工作,基于“一口受理、一表申报”基础上实现多部门审批联网、信息共享机制,使纳税人不用多头重复递交资料,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企业纷纷点赞。自今年6月起,“一照一码”工作已在厦门市新设立企业全面推广。 去年以来,厦门地税提出了“智慧地税”的理念,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融入到税收征管、纳税服务、辅助决策、风险控制等全过程,在提高管理效率、防范税收风险的同时,也让纳税人充分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实现了向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转型升级。 福建省地税局党组成员,厦门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振坤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厦门地税将以建设“智慧地税”为引领,把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入税收征管全过程,打造一体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的“电子地税”升级版。 亮点1 “智慧地税”引领服务升级 近年来,厦门地税坚持科技引领,务实创新,不断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持续推动纳税服务品质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获得纳税人的好评。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地税“网上办税服务”等多项与信息化相关的纳税服务指标均在全国税务系统名列前茅。 “智慧地税”获得纳税人的好评。 “网上平台”为办税省力 “每当遇到涉税疑难问题,我们都会登录厦门地税网站的智能服务平台,在线检索、查阅所需要的税收政策和税法知识,再也不用为缴税的问题发愁了。”厦门一家科技公司财务部王经理说。 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广大中小企业也同样感受到网上办税的便捷。湖里一家餐饮公司的财务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开发票很方便,只要登录地税网络发票开具系统,输入客户名称、金额等信息点击开票,仅需几秒钟,就能开具一张发票。而消费者用智能手机扫描发票上的二维码,就能实时验证发票的真伪。 近年来,厦门地税不断优化和完善对外服务门户网站功能,致力于为纳税人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和智能的网上办税服务平台。“目前网上已提供了覆盖所有纳税服务的,超百项涉税事项办理服务。”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网上办税平台,厦门地税还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建设了移动办税系统,让纳税人实现了“掌上办税”。 自助服务厅办税“不限时” 厦门地税积极创新办税服务模式,开发建设了自助办税系统,将自助办税终端配至每一个办税服务厅(室)。 集美一家私营企业职工小林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因为是外地户口,所以入学时要提供社保缴费证明。“我听朋友说,集美地税开设了24小时办税厅,可以凭身份证自助打印社保缴费证明,而且最关键的是自助办税厅24小时都开放,连节假日都能使用。”小林说,这项便民举措让他们很受惠。 记者获悉,目前,厦门地税已建成六个全天候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并实现了与国税办税厅互设自助办税终端。在服务功能上,地税部门重点推出28项交互功能简单、业务量大且无须税务机关审核的涉税服务事项。2014年全年,厦门地税共为纳税人提供超过50万次的各类涉税(费)证明自助打印服务。 新科技助力全程办税无纸化 不久前,厦门某建设工程公司财务人员小范来到集美办税厅开建安发票,却忘记携带外管证。了解到小范遇到的问题后,税务人员通过查询告诉她,现在地税系统对纳税人办理业务时提交的资料都进行了电子存档,纳税人下次在办理相同业务时不必提交重复的资料。也就是说,虽然她这次漏带了材料,但要办的业务仍能正常受理。 “应用纳税人身份认证系统、征管资料电子影像系统和电子签章系统,能进一步提高办税‘无纸化’水平,实现纳税人办税再提速。”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说。2013年,市地税局组织建设了电子影像系统,实现了涉税受理的档案资料“统一收件、集中扫描、就地归档、网上调阅”的业务模式。目前,纳入影像管理的涉税资料达1300多种,系统上线以来累计受理各类事项200多万次。2014年,地税局还将库存的所有征管档案资料补充扫描,全面实现了电子影像化管理。 今年3月18日,厦门地税又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推出“电子签章系统”,实现了涉税文书的便捷出件,让纳税人真正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税”。 亮点2 “智慧地税”深化征管改革 在优化服务,为纳税人省时省力的同时,厦门地税也将“智慧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实现了对组织收入、税源管理、落实优惠等地税部门主要业务的全面监控。 厦门地税积极优化服务。 智能化申报实现创新征管 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地税部门以“高效便捷、风险可控”的工作思路为指导,结合智慧地税建设,立足厦门企业实际,创新推行了智能申报,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企业创造“缴税便利、减免快捷”的税收申报环境。 为保障厦门片区的企业能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享受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减免,厦门地税通过分析企业的申报需求,改造申报系统,实现了小微企业自动减免。据介绍,改造后的系统可自动对符合减免条件的小微企业推送减免税提醒,避免纳税人因政策不明或统计错误“错失”税收减免。系统还可在纳税人申报时自动对税款进行减免操作,减少纳税人减免税备案等繁琐的操作。 为给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的资金流动提供有利的税收环境,厦门地税主动运用智慧地税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将地方税收优惠的管理方式由“先审批后享受”转变为“先享受后备案”。企业在申报环节可在系统的智能引导下立即享受地方税收优惠,资金占用率大大降低。 为进一步落实自贸试验区 “监管透明”的要求,厦门地税还主动对地方税收优惠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借助电子地税局申报平台,将优惠政策内容、适用范围、减免期限等内容进行清单式列示。智能申报系统可根据企业选择的税种,动态列示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事项,为自贸试验区企业的纳税申报注入“智慧地税”的科技创新元素。 信息化推动税收专业化管理 为强化税源管理,厦门地税利用强大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对我市大企业的各项税收收入情况进行了逐月跟踪监控;并在部分企业试点使用专业税务审计软件,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开展税务审计试点工作。 针对大企业复杂业务事项,厦门地税成立专业团队,实现了管理资源的最优组合。通过组成房地产、制造业、金融业等5个工作团队,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政策研讨、调研座谈、案例分析以及专家授课等形式的集中学习培训;还积极运用即时通讯平台(TT软件)的信息群发功能,实现成员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即时政策交流探讨。各专业团队参加全国性的风险管理专项工作,定期对企业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开展税收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分局税务风险防控体系。2014年共对5户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共补缴税款、滞纳金3209万元。 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厦门地税还实施《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敦促企业建立健全涉税内部控制机制。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的纳税人提供更多的办税便利。积极探索建立大企业税收预先约定服务机制和流程。积极探索对内控机制健全且信用等级为A级的大企业提供税收预先约定服务。 亮点3 “智慧地税”助力风控管理 除了网上办税和征管改革,厦门地税还运用“智慧地税”理念,打造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当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电子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要求税务部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说,税收风险管理,正是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设置指标体系,强化数据分析,识别税收风险,有效堵塞税收征管漏洞,提升征管质效,持续打造“智慧型地税”。 “风险管理”为基层提效 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在地税系统运行以来成效初步显现。记者了解到,以海沧区地税局为例,该局成立了专业化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团队,重新调整了内部机构职责,税源征管模式由传统的“保姆型”转向税收风险导向型,发生了质的转变,在提升征管效能的同时,也降低了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 一名从事基层税收征管工作多年的管理员告诉记者:“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将日常征管中的风险点进行统一分析、识别、筛选和排序,并及时进行下发任务,税源管理工作从此有了指南针和导航仪。”不久前,海沧区地税局根据系统推送的任务,对79户纳税人开展两税比对风险识别与应对,仅花了一个月就评估税款228万余元。 厦门市某实业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于2014年7月在海沧新阳工业区成交了一块土地,但因为环评报告和区域性专项评估报告还未编制出来,迟迟未办理产权转移手续,下半年企业资金周转又遇到困难,就想在纳税申报上打个“擦边球”,待土地使用权证办出来时再缴纳契税。“没想到地税局的管理员很快就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未及时缴纳税款所面临的后果,辅导我们按时进行申报,使企业避免了经济损失。”公司财务总监杨先生说。 据统计,自风险管理平台运行以来,海沧区地税局根据系统提示的疑点信息,加大税务约谈和实地核查力度,强化日常和专业评估,共对132户企业的风险事项进行应对,征收税费、滞纳金共计378.88万元。 数据分析实现差异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都已建有成熟的电子政务网络。在打造“智慧地税”的过程中,厦门地税也建立起方便快捷的第三方信息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对各种渠道的数据资源进行科学的归集整理,并与现有征管系统中的数据比对分析,实现全过程的信息监控,并以此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 “大部分第三方涉税数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直接用来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征管数据进行比对。”地税人员说,在辅助决策数据分析平台上,地税部门就可以搭建起风险分析——等级排序——核实处理——绩效评估的管理闭环。税务人员只需将相关指标的比对公式定义到综合利用平台中,系统会自动产生精确的预警信息,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比如,通过工商部门提供的登记信息可以查找漏征漏管户,通过国土房产部门提供的房屋销售信息、医保部门提供的刷卡信息可以发现隐匿销售收入情况,通过水务集团、电业局提供的水电信息,采用以耗定产等方法,可以评估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 以大数据为支撑,在风险管控上,分析平台可提前做出预警。根据预警信息,对大部分低风险纳税人,地税部门只需提醒自查自纠;对中风险的纳税人,则进行纳税评估;只有对少数高风险的纳税人,才进行实地检查。从低到高依次递进的执法方式,既减少了对纳税人正常经营的打扰,又增强了税收风险控管的针对性。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徐于平 徐然 周海燕 庄严 叶丽华 林之千 陈茹佳 黄国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