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省的高考分数已经陆续出炉。对于考生们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个,就是选一个好专业,因为这密切关系着未来的“钱”途。毕竟雷布斯说过,选对了风口,猪也是可以飞上天的。 那么,哪些专业是有“钱”途的好去处?哪些专业是有潜力的黑马股?哪些专业又是需要避开的天坑? 每日人物综合各类行业研究资料、教育咨询数据及招聘网站人才就业信息的大数据,整理了一份“最有钱途的专业”,以供参考。 文 | 介里 编辑 | 胡刘继 设计 | 田伟 运营 | 栗子 那些过去很红和很渣的专业1.计算机类专业曾经很香 过去十几年,是互联网公司的黄金时代,造就了一大批财务自由的“新富豪”,比如当年28岁的郭宇,在拿到价值上亿元的期权后,便宣布从字节跳动退休。 我们可以看到,20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前十的专业中,计算机类专业包揽了前五。排名第一的信息安全专业,平均月收入7396元——不要觉得这个数字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每月税前工资为8916元,私营单位为5250元,真的没有那么多月薪过万的打工人。 信息安全专业就业前景相当广阔,常见的岗位包括安全开发工程师、数据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测评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等,政府机构、银行、证券、通信机构、互联网公司等都需要此类人才。 当然,也有些专业属于低调又实惠的。在社交媒体上几乎“隐形”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凭借月平均收入5984元,排名第九。从就业方向来说,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安防、智能硬件、医疗仪器、嵌入式开发等行业,华为、中兴、比亚迪等公司都招收了不少此专业人才。 看完混得好的,再看看混得差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化学、历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美学等专业,处在平均月收入排名倒数的位置。这群矮子里的将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收入为4676元,还不及同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水平5471元,差了15%。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本科生毕业三年后(此处统计的是2017届毕业生工作三年后的数据),全国本科专业月收入涨幅均超过50%。其中,计算机类专业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涨幅可达到80%,紧随其后的专业是电子信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自动化类与交通运输类。 而历史学类、教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音乐与舞蹈类等专业涨幅排名倒数。排名最低的是历史学专业,涨幅只有53%,从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4023元上涨到6173元——大概相当于2020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刚毕业时的收入水平,差距就是这么大! 2.红牌专业,需要慎重考虑 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公司麦可思,每年都会发布本科和高职的红绿牌专业。其中,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水平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说白了就是前景比较看好的专业。红牌专业则是失业量较大,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前景那就是一个字,悲观。 2017-2021年五年间,入选绿牌专业次数最多的是计算机类专业,如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 入选红牌专业次数最多的是绘画、音乐表演和法学,近五年来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其次,是应用心理学、历史学、化学等专业,凄惨程度也是不遑多让。至于为什么惨,请回顾前面的毕业半年后的薪资水平和毕业三年后的薪资涨幅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这个专业的全国总体情况,不同省市、不同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不能一竿子打死,还需要结合具体地区的专业人才供需、具体学校和专业的培养质量综合考量。比如,北大法学院的毕业生,“钱”途应该也还行。 新增的专业未必好,裁撤的专业未必差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可能会根据新增和裁撤的专业情况,来决定报考,因为有人会说,一定是火爆的专业才会新增,不好的专业才会裁撤。 年轻人,你可别大意了,这里面可能会有很多坑。一句话总结就是,新增的,未必就是好专业,裁撤的,未必就是差专业。 我们先看新增的。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全国高校增设最多的是工学类专业,共14个,其中包括可持续能源、智慧能源工程、智慧水利、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智慧海洋技术等。 看明白了吗?所谓新增,主要就是智慧、智能、大数据、可持续这些字眼,实际上就是原来的传统工科,加了一个新帽子。至于这些专业“钱”途好不好,请去掉它们的帽子换回本名,看能不能在本文的高收入名录中找到它们。 再看被裁撤的。近五年来被裁撤数量最多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裁撤数量达到86个。其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共裁撤了83个。 为什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撤销那么多呢?因为考公的火爆,导致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过多,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开办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院校数量,几乎翻了10倍。但公务员的需求是有限的,供给明显过于需求,导致这一专业的就业率每况愈下。据《光明日报》报道,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位需求,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在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就撤销了这一专业。 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裁撤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在专业能力培养上,拼不过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这些更垂直的专业。 2022年全国高校裁撤专业数量最多的专业前十名 常年被大家吐槽的“生化环材”专业中,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近五年被裁撤的数量分别为20个和18个,应用科学为24个,环境科学为26个。 总的来说,我们并不建议根据新增和裁撤的情况,来选择专业。 未来的风口和陷阱1.未来哪些行业更被看好? 花无百日红,专业也一样。前不久投资界报道,曾被广泛认为是“VC最佳造富神话”的TMT(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已经被多个VC机构砍掉。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也是三天两头上热搜。 同样,火了多年的房地产也在不断降温。根据前瞻网统计数据,2019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持续降低,相比2019年,2021年下降了5.6%。一大批知名不知名的房地产企业,正在持续爆雷。 旧的风口已去,新的风口会在哪里?艾媒咨询2022-2026行业前景分析认为,通信、人工智能等行业将持续发展,它们对应的职业是通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等。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则是未来不少互联网巨头看重的领域,这些领域催生了不少新的职位,如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算法工程师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工程师。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芯片紧缺,芯片行业潜力巨大。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专业,都是与该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 高端制造业、对外数字经济合作、新能源等领域,对口的专业有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等自动化类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等机械类专业。 数据来源:综合艾媒咨询、投资界等平台报告 除了通过常规途径报考志愿,很多高校还推出了“强基计划”,即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目的是选拔出一批优秀学生进行培养,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强基计划”中提到的重点学科和领域,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投入资源最多、培养力度最大且前景较好的。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近几年各行业实际薪酬表现 自2019年暴发疫情以来,不少行业的生存状态遭受了巨大冲击。我们通过对经常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行业进行统计,发现从2019年到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行业的相关领域,如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等,平均薪酬在众多专业中始终排名前十。而始终排名靠后的行业,有酒店餐饮、广告公关、娱乐体育等,降幅最大的是教育培训。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从实际收入来看,金融、游戏、半导体等行业收入,整体处于领先水平,纺织、零售、环保水务、煤化工、景区等行业收入,整体处于悲惨水平。以下是“财经十一人”根据A股上市公司2021年上半年年报,统计的薪酬最高和最低的十大行业: 2021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薪酬最高十大行业 2021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薪酬最低十大行业 3.那些被实名劝退的大坑专业 过来的人经验很重要,尤其是被坑过的。打开知乎,能看到很多关于“天坑”专业的吐槽。在热门问题“你有哪些想实名劝退的专业”里,获得点赞量最高的专业分别是机械、化学和生物学。 我们在这600多个回答中,选取点赞量50以上的回答,并剔除无效回答,得到点赞量排名前十五的专业: 综合相关回答来看,这些专业常常被提及的缺点有:就业困难、收入难以增长、培养计划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传统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由于常常和实验室打交道,甚至还会有人身安全方面的担忧。 ONE MORE THING 大部分同学选择一个好专业,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在选专业时,不仅要看具体专业未来的“钱”途,也要看整体就业形势。 根据智联招聘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在2022年第一季度跌到0.71(注:当CIER指数小于1时,说明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低,就业信心偏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不太乐观。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学生选择延迟就业,或者考研继续深造,海外留学生回国加入内卷行列,也抬高了就业市场的学历门槛。 艾媒咨询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高校应届生数量,由2015年的749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1076万人,达到历史新高。根据预测,未来10年新入职场人数将保持增长。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用人策略的调整、应聘人数的大幅增加,加剧了应届生求职的难度。 因此,选择专业时,尽量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让自己能够在大学期间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有用的技能。这才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东西。 我们无人可以预测未来,更无法预测人生,最重要的,是如乔布斯所说:“不要浪费时间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你要有勇气去听从内心的声音。你必须相信你经历过的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勇气、命运、生命、因缘。” ▲图 / 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麦可思:《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22年版》 2.麦可思:《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3.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 4.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 5.投资界:《今年,我们正式砍掉TMT组》 6.DT财经:《瞎填志愿一时爽,毕业工作火葬场》 7.智联招聘:《2019-2022行业平均薪酬榜》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