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所“双鸭山大学” 成功地吸引了网友注意, 地理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 难道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双鸭山市的大学? 且看 ▽ 把“孙逸仙”译成“双鸭山” 当然这只是开了个玩笑 类似的神翻译还真是不少 比如,歌名 God is a girl 译:天啦,是个女的! 豆瓣友邻如是说: 补课班认识一位同学,把sushi翻译成熟食。(ID: 广场舞艺术家) 想起来那个walk god,走神。还有那句神一般的you don't say,it's true,有人翻译成“你别说,还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ID: 超凶的狗子) 网易云上《just like the way you lie》有人翻译成,喜欢你躺过的那条马路。(ID:椴竹) 讲真,翻译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不小心就成了逗比! ? 逗比翻译来了 1. Pearl Harbor (珍珠港)→神翻译:蚌埠 2. New York (纽约)→神翻译:新乡 3. Red River Valley (红河谷)→神翻译:丹江口 4. Phoenix (凤凰城)→神翻译:宝鸡 5. Greenland (格陵兰)→神翻译:青岛 ?论地名翻译的正确姿势 1. Cambridge 康桥、剑桥 英国的剑桥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坐落的城镇也叫Cambridge,幸好没给翻译成“坎布里奇”…… 2. Oxford 牛津 Oxford坐落在Thames河中游的区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因而作为“牧牛的津渡” 3. Fontainebleau 枫丹白露 位于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宫殿,朱自清翻译成“枫丹白露”(徐志摩最早翻译成“芳丹薄露”)。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轻微的露水下降,宝贵的时间和季节变化的永恒——美! 丹枫白露,很美,但据说经常闹鬼。。。 4. Champs Elysees 香榭丽舍 徐志摩先生的译作。街道的咖啡香,香水和蛋糕使这里成为名如其实的“香榭”,而精致典雅的建筑则为“丽舍”。 5. Florence 裴冷翠 对于这座意大利城市,一直到今天还是很多人爱叫“翡冷翠”而不是佛罗伦萨,除了更像这个城市的气息,充满着浪漫和历史,多一些情怀少一点爱恋。 徐志摩就是在这里写下了《翡冷翠的一夜》 · 对于翻译来说 不能脱离原文 也不能照搬原文 由此 我们来说说 自以为是的翻译坑 ↓↓ 1. 父亲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儿子? It is a good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误:知道自己儿子的父亲是好父亲(知子莫如父) 本句在翻译界曾引起争议,其原始出处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源自希腊诗人荷马的《奥德赛》It is a wise child that knows his own father 的戏仿,失明的父亲Cobbo与已长大成人的孩子Launcelot相遇却未认出他来,孩子对父亲说:If you had your eyes, you might fail of the knowing me,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此话一语双关,借此含义对父亲开玩笑而并非真的质疑两人间“血缘关系”。这里的good father(好父亲)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应该理解为“要是有这样一个父亲就好了”,言外之意是“可惜没有这样的父亲”。 建议翻译:再好的父亲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儿子。 类似的还有: It is a good machine that works without power. 无论机器怎么好,没有动力开不了 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nest 再糟糕的鸟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家丑不可外扬)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ct 2 scene 2 2. 他来了没有? He is coming. 误:他正在来。 汉语动词和英语不同,没有时态等形式变化,常用“正在”“着”等表示进行体。但英语中的时态还有别的含义和修辞用法。即便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进行时态,也不能总是译作“正在”或“……着”,因为汉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表示动作的“体”。 比如He is going to school every day.如果翻译成“他正在每天上学”肯定不合适,这里的进行时态暗示一种暂时情况,含义是“目前这段时间他每天去上学。”(他可能并不是正规学生,也许是某种短期进修。) 建议翻译:他会来的(他一会儿到、瞧他不是来了吗) 3.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This is the is of what isn’t. 误:这就是不是的是 看原译真的不像人话。本句出自美国专栏作家丹·莱昂内(Dan Leone)的小小说。原文中第二个is前有定冠词the,可以判断这个is不是动词,而是一个暂时性名词,意思是“存在的某种状况或事物”,后面的isn’t中的is仍然是动词。 广州的“是不是咖啡馆”,招牌咖啡“yes”和“no” 英语中的is原形是be,大家非常熟悉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哈姆雷特》)一般会翻译成“生存还是死亡,这是问题所在。”不过现在也有人提出,哈姆雷特当时并没有想到自杀,而是考虑如何解脱困境,所以可能翻译成“听任事情如此(叔叔霸占了王位和自己母亲),还是不让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设法报仇)”,似乎也言之有理。 建议翻译:这是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现在存在了) 4. 杯子的全家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Six Glasses 原译:《六只杯子里的历史》《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7) Glass原意是“玻璃”,借以表达玻璃制成的杯子。但是除此之外,英语中表达杯子的词汇还有很多。 比如silver cup(银杯) teacup(茶杯) tumber(平底大玻璃杯) coupe/goblet(高脚杯) mug(大杯、马克杯) measuring graduate / jug(量杯) beaker(烧杯) 所以,像“我今天买了10只杯子”这种句子就很难直接翻译成确切的英语,因为不知道是mug, glass还是cup。 汉语中由“杯”字构成复合词,体现汉语“修饰语+中心词”的构词形式。其关注点是共性中的差异性,中心词“杯”可以看成范畴标志词,表示概念的整合。英语中的cup、glass与“杯”有很大共性,但cup的一些用法是“杯”所不具备的。 suction cup,汉语叫做“吸盘” rubber cup,汉语称“皮碗”,在显微镜上 They talked long over thecups(他们边喝边谈了很久) He was a cup too low today(他今天显得无精打采) He cupped his chinin his hand.(他用手托住下巴) 回到前面提到的,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Six Glasses是一本图书的名字,根据啤酒、葡萄酒、烈性酒、咖啡、茶和可乐这人类历史上六种饮品的交替兴衰,将世界历史划分为相应的留个时代。尽管有学者认为译成瓶子比杯子更好,但考虑到瓶子也可能装其他东西,比如药品,所以小编个人以为《六个瓶子里的历史》还是有浮夸炒作的嫌疑,如果为了忠实原著,不如译作《人类历史上的六大饮品》更贴切。 建议译作:《人类历史上的六大饮品》 (以上案例全部来自陈德彰:《翻译辨误》,2007年8月,《翻译辨误2》,2011年5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文章转引自公众号“写文化” 关于翻译,译者陆大鹏如是说: 作为历史书的翻译者,我的主要烦恼在于,在翻译人名、头衔等的时候,如何在这两方面之间平衡:A,尊重原文和逻辑;B,照应中国读者的习惯。在A与B之间苦苦挣扎的时候,虽然我努力做到一致(consistent),但常常做不到。或许人类给无序的自然强加自己创造的秩序,注定是西西弗斯式的努力。 在中文语境里,我们往往需要花费比英文译者更多的脑筋,去厘清许多概念。当然这也是读世界史、译世界史的一大乐趣所在。中文译者,承担着一些相当重要的责任,一方面,尽可能消除外文世界原本就有的糊涂,避免散播谬误;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自己去增加谬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