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游行(启东 游玩)启东事件的事件结果当天上午,政府妥协。并且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授权发布: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永远取消有关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与此同时,市长在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一个名为“启东市发布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的视频,这个视频声明了政府的态度,即应市民的要求,这个项目暂时不会启动,并要市民注意身体,不要再举行示威游行的活动。这个视频被转载至诸多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 7·28江苏启东反对污水排海工程群体性事件的事件背景2012年7月27日,江苏王子制纸所在地南通开发区新闻发言人称,由于启东民众对排海管道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产生疑虑,部分群众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表达了反对的意见,经当地政府经认真研究,暂停管道工程建设,并着手进一步深入论证评估。经向启东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了解,排海管道启东段并未开工建设,该市已接到通知,排海工程建设已经暂停。 2012年7月28日上午,为抵制达标水排海工程,有群众在汇龙镇永安广场聚集,后聚集人群步行至启东市市政府。事发前,当地有市民通过小范围散发宣传单,呼吁大家于7月28日“游行”。当地政府获悉后,立即通过多种渠道劝说市民不要参与游行。当地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事发前的2012年7月22日晚饭时分,一名村干部挨家挨户在村里散发市政府的《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希望广大市民知法守法,对非法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自觉做到不组织、不支持、不参与、不围观。”市区里多个居委会也把这封公开信在公告栏内张贴。正值学校暑假时期,有放假的学生被班主任喊回学校开会,正式通知此事,也有老师通过电话通知学生。不久,绝大部分启东市民都收到市政府发的手机短信。“本来还不知道游行这个事的,政府这样一搞,大家都知道了。”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知道2012年7月28日将有游行。一名参与者亲属向记者回忆,参与者回来后跟他们说,现场当天有上万人,把市政府从一楼到八楼围了个水泄不通。“他(指参与者)说亲眼看到有人从办公楼里搜到拉菲酒、避孕套,还有多个包有现金的红包。红包上写有送给谁谁谁。” 启东事件的事件经过2012年7月28日,由于担心日本王子纸业集团准备在当地修建的排污设施会对当时民众生活产生影响,数千名启东市民于清晨在市政府门前广场及附近道路集结示威,散发《告全市人民书》,并冲进市政府大楼,并从市政府中搜出了许多名贵烟酒等物品,并在警察到来之前将这些物证陈列在政府办公楼前。武警于上午9时许抵达现场,但只是维持现场秩序,并未采取以往群体性事件中发生的强制驱散等强制性措施。在民众示威过程中,出现了民众掀翻汽车、捣毁市政府办公电脑等暴力行为,而警方保持了相当程度的克制。 在冲突过程中,启东市市委书记孙建华遭到民众扒光上衣,市长徐峰被强行套上抵制王子造纸的宣传衣,但启东市领导并未下令警方采取进一步强制措施。 中午过后,警方的处理态度开始有一定的变化,开始抓捕一些过激分子,在此过程中,有少量民众受伤。日本媒体《朝日新闻》称,该报上海分局局长奥寺淳28日赴启东采访拍照时“遭十几名警察的暴行,头部被踢,并被没收了照相机和记者证”,并向中国提出抗议。 当天下午,冲进政府大院的上千民众全员撤出,之后当地警方封锁周边道路,抗议活动基本平息。有维权网站报道,来自无锡、苏州、常州、扬州的特警和武警部队也于当天午后陆续抵达启东封锁道路。下午有一段时间,整个网络都被屏蔽,市民无法上网 由于缺乏官方数据,该事件的示威人数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据媒体估计,有超过20000人参加,也有的媒体估计有超过30000人,游行示威人群加上集会人群将近10万人 启东事件的未被秋后算账2012年7月28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民因抵制一家造纸厂将污水排放至本地,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市民打出反对横幅,市政府附近水泄不通。市长被强迫套上抵制项目的T恤,市委书记因不肯穿宣传衣被扒光衣服。当天中午,市政府正式决定:永久取消该项目。 事件不久前的7月1日,什邡爆发反对钼铜项目的群体性事件,因当地政府强势镇压,导致严重警民冲突,多人受伤。 在“启东事件”中,市政府表现出的理性和克制为公众所肯定。为何“启东事件”能和平解决?“启东经验”能否在今后的同类事件中被复制? 档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8月30日对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分组审议。谢克昌委员认为,我国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从对二甲苯项目事件到四川什邡钼铜项目,再到江苏启东排海工程事件等说明,当民众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民众的正确意见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时,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环评”等规定也难以取得实效。 民间理性反对 作为启东“7·28事件”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袁志勇(化名)曾一度草木皆兵。 7月28日当天,两名居委会工作人员紧紧跟着他,从上班到回家形影不离,其他志愿者也被“盯”得牢牢的,这让他精神紧张。 “等这个事情过去了,大家都不记得这个事了,会不会对我们秋后算账啊?”他曾担忧地对记者说。事件逐渐平息后,他又因女儿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而焦虑,怀疑是不是政府开始打击报复。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只是派人找到几名主要发起人简单了解情况,“问我为什么反对,为什么要申请游行,没什么特别的”。问话过后,这半年来袁志勇的生活一直风平浪静,“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现在仍然关着的十六人是当时‘打砸抢’的人,大多是外地人,目前已移交法院,规规矩矩参与游行的市民都没有事。”袁志勇对政府的处理方式表示认可。 袁志勇感慨,事件发展到后来已违背了他们这些发起人的初衷。掺杂在游行人群中的少数人冲击市政府、扫荡办公室、扒光领导衣服,都是他们事先没有想到的。“我们一直在强调要理性、理性、理性。” 现在看来,启东市民无疑是成功的。袁志勇认为,成功经验在于志愿者们在反对过程中足够理性,“程序做得到位”。 启东的市民们在网上形成一个三百多人的“志愿者团队”,群达到九个之多,涵盖大学生、渔民、养殖户、政府工作人员、教师、企业员工等群体。“我们一直坚持走合法道路,没有违法行为发生。”袁志勇说。 从2009年开始,一些热心的志愿者开始进行“线下活动”,自发地利用业余时间到沿海渔民家,挨家挨户地讲解污染的危害,散发传单,宣传费用都是网友们你5块我10块地募捐而来。 从2010年开始,稍微懂得法律的志愿者屡次向政府部门申请工程信息公开,虽然每次都是碎片化的一点点信息,但数次下来手中积累的资料越来越多。 他们还根据申请到的信息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被拒绝立案后,再申请信息公开,再立案,再被拒,再申请……如此屡败屡战,两年来仅行政诉讼就已有三次之多。 被部门“踢皮球”是常有的事,但这群志愿者却从未放弃。总是这个人失败了泄气了,另一个人又接过接力棒继续往下走。“我们之间都是在网上交流,现实中谁也不认识谁,但大家都很团结。” “所以,成功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持之以恒。”袁志勇本人参加到志愿者中已三年,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他的家中堆满了有关该项目的资料,甚至自己掏钱购置了一台打印机。 七年内部质疑 经过志愿者的广泛宣传,在当地反对该项目的观念实际上已深入人心。 “我们启东人看上去好像很懒散,实际上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还是很关心。”在7月28日晚记者赶到现场时,甚至很多负责“维稳”的警察在笑着跟围在市政府门口的市民聊天,他们听着市民对项目的怒骂,时不时点头。 启东人成功的经验还有一条——来自官方机构内部的反对。在社会各阶层普遍反对的背景下,“7·28事件”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政府内部的反对声从2005年起就出现,前市委书记谢丕岳几乎每年都在“新春茶话会”上提这个问题,也有重要老干部曾从组织渠道写材料向上反映,但总没什么结果。 人大、政协也没有闲着,2005年1月市“两会”期间,就有39名人大代表提案反对项目上马,政协委员也屡屡发声。为让代表、委员们能够多表达抵制意见,在2010年“两会”前,启东志愿者把已经写好的提案挨家挨户放在代表、委员家门口。但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虽引发了社会讨论,却没能撼动决策。 从“排海工程”的发展态势来看,虽然这些建议都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来自官方机构内部的反对声,对促成事件和平解决无疑是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 事件爆发前,在市民的“请愿”要求下,南通市方面曾就“排海工程”举行听证会。听证对象包括离退休老干部、养殖户、渔民、网友、市民五方代表七八十余人——离退休老干部群体一致质疑该工程。 市人大常委会前主任施仲元、前副市长周广森等老干部直接指出了该工程违反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施仲元认为,日本“王子”项目是日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污染项目,“排海工程是以牺牲启东渔业的代价,换取王子造纸的利益,明明有影响,为什么要说没有影响?”他还表示,“这不仅仅是我本人,说句老实话,在职的四套班子领导,也是这个想法。” 周广森现按照市委的要求从事沿岸港口开发和研究工作,他系统地从专业角度驳斥了“达标水”排放无影响的说法。而曾经担任过水产局长的老干部,也从几十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建议重新制定方案。 在“马力全开”的庞大反对群体面前,该项目似一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耗子,单凭上级决策,已无法使之生存。 经验能否复制? 公众关心的是,启东成功了,那么它的经验能否为其他地方所复制?答案是不确定的。 有当地人认为,之所以启东政府如此轻易宣布放弃,是因为造纸厂本身在南通而不在启东,只是把污染转移给启东,却不为启东创造税收,“无利可图”的上级指令本身就是脆弱的。但在其他地方,“项目”总是与“税收”挂钩,让当地放弃的难度更大。 并且,沿海城市启东,是有名的“建筑之乡”,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向湖北、山西、上海等地大量输出建筑施工团队,其后,启东建筑队伍遍布全国。1984年,时任江苏省省长顾秀莲向全省建筑行业发出“市学南通,县学泰(兴)启(东)”的号召。 因此,启东人是“率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他们大部分人解决了“生存需求”,正在寻求“安全需求”,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更高。7月28日当晚,一名当地人对记者说,当地市民因家境普遍富裕,对官员和政府没有内陆贫困地区的“仰视”之心,甚至有看不起“不赚钱的公务员”的心态,对于政府的决策,敢于直接“反对”。 纵观全国范围,自2007年厦门人反“PX”项目始,五年内十起类似事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厦门、广州、上海、大连这样的沿海城市,其共同特点是,当地人收入水平较高。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如云南陆良县的化工厂铬渣污染事故等,则难以形成当地社会成员合力,为生计所迫有些受害者只能选择到化工厂打工,更谈不上反对。 “启东经验”重要的一条,是长期内外合力,反对观念深入人心。但在其他地方的污染项目中,很难有如此长的时间足以让反对者充分准备,往往是反对声还没充分表达,项目就已经在开工建设,无法起到启东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后来反思,时间节点也是很重要的,在我们之前什邡刚刚发生恶性事件,当地政府饱受批评,公众对环保的重视热度未过;其次又在十八大之前。”袁志勇说,“如果不是有这个好时机,结果怎样也很难说。” 启东事件的舆情点评从2007年的厦门PX项目事件到2011年的大连PX项目事件,再到四川什邡事件和启东事件,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有频发之势。从民众的情绪来看,最初,厦门、大连民众理性、和平地“散步”以示抗议,慢慢地开始升级为什邡的“警民冲突”及启东的市民冲击市政大楼,民众情绪由平缓趋向激进,随着微博等互动平台的快速推广和使用,政府所面对的舆论压力及现实压力也越来越大。 启东市民抗议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一事并非始于2012年7月25日,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在2012年6月9日,当地市民有过一次自发的、小规模的和平示威游行,但当地政府并未充分重视,直至7月28日酿成大的示威游行。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民众的利益诉求往往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政府冷漠民意之后,反而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民意反弹。 从舆情应对的角度来看,启东市常务副市长在26日发表视频讲话,以较低的姿态与民众沟通,是政府倾听民意的一种表现,但是对民意的有效理解和执行则是政府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启东事件中,民意的呼声是“排海工程危害当地人健康,希望永久取消该工程”,而政府却以“暂停建设”进行回应,显然未能有效回应民众利益要求。28日,南通市政府作出决定,永久取消排海工程项目,从而使得民众情绪得以平缓,当地政府的舆论危机也基本平息。可以看出在解决类似事件中,针对民众的核心利益诉求进行回应则能快速有效地化解危机。 在此次启东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在此过程中的“暴力性”加剧,使得该事件从事发伊始即出现失控,所以从这点上看,以微博为主流应用的互联网媒体应该意识到传播偏向带来的舆论压力。同样,该事件也引发了“群体性事件2.0”的思考,相比以前群体性事件的组织性,2012年的舆论事件中已经展现出了“无组织、无领袖、无经验”的趋势,使得政府在面对群体性事件时失去对话的对象,“有效沟通”缺位。最后,启东的地方官员也应该意识到启东事件的酝酿与爆发背后存在利益分配之争,“工厂在南通,排污在启东”这样的网络质疑也得到了网民的大量支持,说明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听取民意、科学调研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