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地址(哈尔滨学院官网电话)

时间:2022-12-17 20:44来源:考试资源网 考试资料网
1920年9月24日,哈尔滨日俄协会在马家沟创立日俄学校,创办人井田考平,1933年改称哈尔滨学院。哈尔滨日露协会学校旧址,位于南岗区中宣街24号,也就是日俄协会学校。——哈尔滨大事记下文节选自《哈尔

1920年9月24日,哈尔滨日俄协会在马家沟创立日俄学校,创办人井田考平,1933年改称哈尔滨学院。哈尔滨日露协会学校旧址,位于南岗区中宣街24号,也就是日俄协会学校。——哈尔滨大事记

下文节选自《哈尔滨学院的间谍们:在特务大本营里学什么》

因俄罗斯在日本语里翻译为露西亚。这里当年是为日本侵略者培养间谍的学校,学员国籍有日、俄、华等。说是学校,这里其实不过是建在现在的蓝天幼儿园内的一栋砖木结构三层楼,产权属于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

哈尔滨学院曾是日本培养对俄情报工作人员的重要基地。当时,甚至流传着“对中国靠同文书院,对苏俄靠哈尔滨学院”的说法。

上世纪20年代初,苏联的崛起开始成为日本最大的顾忌。于是,日本陆军省在《满洲开发方案纲要》中提出,“迅速整饬满洲治安,奠定经济开发基础,以利于完成对苏作战之准备”。1920年,日露协会学校正式成立,它是哈尔滨学院的前身。同年9月26日,第一批学生登上了前往中国大连的轮船,然后再换乘火车,最终到达哈尔滨。

在特务大本营里学什么

日露协会学校成立之初,由日本外务省监管下的日俄协会主持,日本政府出资25万日元,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投资5万日元,共计30万日元(约合2.39万元人民币)。学校学制3年,定员为每年级40名。第一年入学的学生共有53名,其中来自日本的37名,哈尔滨本地入学的有16名,包括少量的俄国人和中国人。

事实上,许多日本学生当初也只是抱着研究苏联的目的而来,并没打算做间谍。其中包括1944年考入哈尔滨学院的黑羽荣司。他曾回忆说:“当时只知道这是一所政府投资创办的语言学校,选择报考这所学校的理由也很简单——这里是公立大学,学习和生活全部是免费的。”

据黑羽荣司回忆,当时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集中食宿,有南寮和北寮两个宿舍区,6个学生一个房间。学生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10分出早操,并集体向日本天皇居所方向遥拜。之后回屋简单洗漱,便开始俄语课文的早读课。

学生们第一学年以学习语言为主,每周俄语会话10小时,俄语文法13小时。为了测试大家的学习成果,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大家到附近的植物园去找俄罗斯少男少女对话。此外,苏联事务、苏联宪法也都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校还进行专门的军事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军事能力。学生们常常进行突击练习,有一项是专门的自爆恐怖练习。练习中,一个人发动模拟为战车的车子,另一人则在竹竿前端挂着一个装满沙子的麻袋,代替实际作战中悬挂的小型地雷。学生们练习用竹竿刺向“战车”前轮,“地雷”一旦被车轮碾压便会发生爆炸。学生通过这种训练,来学习破坏战车的制动系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露协会学校改名为哈尔滨学院。1939年3月31日,收归伪满洲国管理,学校的性质也被正式定义为“培养对苏谍报员的教育机关”,“收集对苏情报”成为了他们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

哈尔滨学院自成立以来共有1412名毕业生。学生毕业后,最主要的去向是哈尔滨邮政局。每天,毕业生会将来往的邮件包裹摊放在桌子上,抽出其中的各种中文或外文报纸、杂志,一行行地仔细阅读,收集有用的情报,一旦发现有涉及反日的内容,立即将其销毁。

此外,专门的特务机关和驻苏使馆也是学院安插毕业生的地方。学院第十期学生加藤幸四郎,1935年4月就职于哈尔滨的特务机关,同年8月来到了满洲铁路,成为铁路人事部的正式职员。他表面上从事简单的翻译工作,却与其最得意的手下、因反共而从苏联逃亡至此的马多科夫斯基一起,通过日语和俄语的双重教学,为哈尔滨特务机关培养了一支75人的队伍。

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哈尔滨学院最后一任校长、曾经杀害了抗日英雄赵一曼的罪魁祸首涩谷三郎自感末日来临,在学校南寮后院烧毁了校旗,自杀身亡。学校的高级官员们也纷纷自杀。8月19日,张学良的部队和苏军进入哈尔滨。经搜捕后,学院共有238人被押往苏联西伯利亚服劳役。活跃了20多年的哈尔滨学院最终覆灭。

走出不少人物

尽管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哈尔滨学院如今在日本仍非常有名。一方面其创建者后藤新平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既是孙中山先生的好友,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又是日本殖民台湾和东北的重要人物。另一方面,哈尔滨学院的学生中,后来也出现了一些“知名”人物。

著名的日本外交官杉原千亩,就是哈尔滨学院的第一期毕业生。杉原生于日本岐阜县八百津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他并不是通过考试进来的,而是由军队和特务机关招募来的。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杉原就任驻哈尔滨日本领事馆事务官。后来由于不满一些军官的胡作非为,毅然辞去工作,返回东京。1936年12月,日本政府准备派杉原到驻莫斯科日本大使馆工作,但被苏方拒绝入境。理由是他精通苏联国情,苏联担心他入境后,会对国家安全不利。日本政府只好改派他到离苏联最近的芬兰任职。

1940年7月27日清晨,位于立陶宛中部河港都市考纳斯的日本领事馆前,聚集着几百名从波兰逃过来的犹太人。时任立陶宛代理领事的杉原派人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是来申请签证的。当时波兰已被德军包围,想逃生必须先从立陶宛入境苏联,再渡海到日本,最后逃往上海或美国。苏联不允许没有第三国签证者入境,所以逃难中的犹太人亟须得到日本的入境签证。杉原听后,马上发报给外务省,但遭到回绝。为了帮助这些人逃离纳粹魔爪,杉原毅然违抗政府命令,昼夜不停地签发证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发放了约4500张手写签证,受益者约6000人,占当时立陶宛犹太人的1/3。这一义举也为他赢得了“日本的辛德勒”的美名。1975年,侨居国外15年的杉原回到日本,定居镰仓,和家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至1986年7月31日辞世,享年86岁。

日本著名的俄罗斯文学家和评论家、上智大学教授内村刚介(原名内藤操)也毕业于哈尔滨学院。1920年3月18日,内村出生在日本枥木县。1934年他来到中国,后就读于哈尔滨学院。1943年毕业后,内村进入关东军总司令部参谋部“民情班”,负责窃听苏联远东地区的广播。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他当年被认定“有间谍行为”而被苏军逮捕,遣送到了西伯利亚,一扣押就是11年。1956年回到日本后,内村先是进入商社工作,后又转到上智大学俄语系当起了老师。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一本《抓紧活着》,使其成为长期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既有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文学与思想的剖析,也有记录自己被扣押期间的辛酸与体会,对日本现状也有许多批判。2009年1月30日,内村刚介因心功能衰竭在东京去世,享年88岁。

当然,哈尔滨学院里也走出过不少侵华先锋 。1940年2月23日,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在日军的重重围困中浴血苦战,壮烈殉国。直接指挥这次围剿的日军指挥官、伪满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就是哈尔滨学院的第一期毕业生。像他这样的抗联死敌,在哈尔滨学院里也为数不少。

哈尔滨学院走出的人物还有很多。许多当年的学生,据说后来大部分都放弃了学校时期的观念,成为帮助俄罗斯与日本增进了解的纽带。时至今日,这些学生每年都要组织聚会和活动。1999年,他们为了让世人记住哈尔滨学院,在东京多摩陵园建立了“哈尔滨学院纪念碑”。现在,人们纪念这所学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不过,《满洲的情报基地——哈尔滨学院》作者芳地隆之的反思精神却值得称道,他在文章中写道:“对过去的清算,是与忘却的战争。”希望今天的人们能从他的话里找到解决现实争端的好办法。


    “哈尔滨学院地址(哈尔滨学院官网电话)”由考试资料网(www.kszl.net)整理!仅供学习参考!具体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分隔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