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官方微信ID:whcjrb)全媒体讯(记者耿尕卓玛 实习生时凝霜)日前,国家农业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了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名单(76名)。农业部公示的名单显示,76人中含两院院士14名,委员中有7位在汉专家。 在农业部公示的委员资格要求中明确有,该委员会委员应具有中国国籍;热心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具有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检验检疫等一项或多项专业背景,熟悉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法律法规;院士优先。 蒋思文,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资料图。 1984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硕士学位,1996年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瑞典农业大学Leif Andersson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遗传标记分会理事、第四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生物技术、动物基因组学、猪生产学、畜牧概论和畜牧业经济管理等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曾参与编写《转基因30年实践》 2012年,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等单位曾共同组织,10名生物技术领域院士联合主编,200名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编写出版《转基因30年实践》,蒋思文为编者之一。 吴 刚,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研究员 1976年10月生,1999年进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遗传专业学习,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师从朱作言院士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事鱼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4年6月吴刚获得博士学位后作为人才引进,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从事基因工程和转基因安全研究。 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曾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973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转基因载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重要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生长激素的分离纯化及检测、重要功能蛋白的体外表达纯化等。 小番茄、紫薯是转基因食品?不是 吴刚曾接受采访是说,小番茄、紫薯这些小型化品种都来源于带着祖先原始基因的种质资源,与转基因无关。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吴刚说,在有些品种中,突变产生的颜色甚至取代了野生的颜色,成为栽培品种的主流,如原始的胡萝卜以紫色居多,现在最常见的橙色胡萝卜是荷兰育种家根据荷兰国旗颜色选育出的。因此,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果蔬,其颜色跟转基因没有什么关系。 胡 炜,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 资料图。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农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理事;《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和《遗传》编委。先后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鱼类生殖发育调控和克隆胚胎再程序化机制等研究。培育成功快速生长的转全鱼GH基因鲤纯系,阐明了转植基因整合的行为及分子机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建立鱼类育性可控的生殖开关模型;揭示鱼类生殖轴中重要信号分子调控性腺发育的机理;发现了硬骨鱼生殖轴与生长轴间新的信号调控通路;发现影响鱼类配子减数分裂的信号分子在精子发育和成熟中的功能;建立鱼类高效特异的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平台,并有效运用于鱼类遗传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建立模式动物斑马鱼的克隆技术,获得斑马鱼体细胞再程序化机制及克隆胚发育机理研究的新发现。 谈转基因鲤鱼:不易生病,可放心食用 去年,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曾对外展示转基因鲤鱼。胡炜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转基因鱼育种是从鱼体中分离出生长快,品质好、抗病等性状相关的特有基因,再将这些优良基因转移到受体鱼的染色体组内。同等条件下,转基因鲤鱼生长速度约为普通鲤鱼的1.8—2倍,且不易生病。 转基因鱼食用安全吗?胡炜告诉记者,食品安全研究证实,转基因鲤鱼与对照鲤鱼具有实质等同性,可放心食用,但由于未拿到相关证书,转基因鱼不能在国内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转基因鱼售卖。对于转基因鱼的生态风险问题,胡炜认为,该所培育的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会繁殖后代,不育的转基因鱼不会造成基因污染,不存在生态风险之忧。 陈焕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院士 资料图。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973传染病专家组副组长、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农业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新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转基因安全证书16个 先后研制了30余种动物用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4项,转基因安全证书16个、新兽药注册证书16项,发明专利21项,部分成果转让企业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为我国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养殖业健康发展、动物生物制品产业技术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朱作言,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院士 资料图。 1941年9月出生,汉族,湖南省澧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8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1965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研究所所长,其中,1980-1983和1988-1994年间分别在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所进修和工作。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被授予英国阿伯丁大学科学博士荣誉学位。现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长。2008年至今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总主编。 主要从事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成果,为鱼类基因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发表相关论文100多篇,其中3篇已成为转基因鱼领域公认的经典文献,先后6次获得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奖。 “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鱼为何没有上市” 早在1983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领衔的团队就已经将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鲫鱼受精卵,获得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1990年的《纽约时报》称,中国这个研究领先美国3年。 在此基础上,朱作言又于1991年构建了全部由中国鲤科鱼类基因元件组成的“全鱼”基因构建体。他将由鲤鱼肌动蛋白启动子驱动的草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黄河鲤受精卵,获得的转基因黄河鲤生长快且饵料转化效率高。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转基因鲤鱼平均生长速度比对照黄河鲤快52.93%-114.92%,当年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缩短了一半的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今,荣誉成了尴尬,起步领跑的人并未成为撞线者。谈及此,当年的世界转基因鱼第一人、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向媒体表示,“我们的转基因黄河鲤早已准备好了,现在只缺政府决策准入这临门一脚。” 邓子新,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院士 资料图。 1982年获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87年获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博士学位,在英国John Innes 研究中心做博士后一年;1988,1991,1992年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始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遴选为博导;2000年始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010年始任武汉大学教授,2004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攻放线菌遗传学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学生物学,打开DNA硫修饰新领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270余篇研究论文。 转基因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邓子新院士曾在上海科技馆科普讲堂演讲,其中对转基因他有这些讲述—— 通过转基因可以产生保鲜期长的番茄、抗除草剂的大豆,可以产生抗虫棉,主要是B1毒素死棉铃虫,还可以产生抗虫的玉米,抗除草剂的油菜,抗病毒的木瓜。还可以通过凝乳酶把奶制品凝聚起来,同时通过动物生长激素的转移,转移到牛、羊身上去。这些都是转基因的动物和植物产品,可以有抗虫、抗病、保鲜的作用,这些都是好的方面,我们要加以利用。 像这样的产品在不断的产生,例如黄金水稻,尤其在非洲是很缺乏维生素A的,一般的民众也买不起药物补充维生素A,如果能够产生维生素A含量高的水稻,吃了这种大米就可以使得很多非洲小孩减少失明、痢疾、麻疹等疾病,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水稻称为黄金水稻。 另外像草皮,到一个地方看到草皮非常漂亮,长的非常矮,大家都感觉非常高兴,抗虫、生长又慢,这就是通过转基因的方式得到的。还有一些痢疾、肝炎、麻疹蛋白,可以赋予植物某些功能,人吃了这种植物就可以不用再注射抗体了,不需要注射疫苗了。 张利生,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资料图。 张利生,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综合自各高校院所官方网站及相关媒体报道) 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公示名单(76名) 吴孔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士 谢道昕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常智杰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郭 岩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卢宝荣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黄昆仑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 蒋思文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张大兵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刘 标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所研究员 徐海根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所研究员 徐海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杨晓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卓 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陶爱林 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 魏雪涛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贾旭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王 雪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药品安全评价所研究员 霍 艳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食品药品安全评价所研究员 彭于发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 李新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 李 聪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员 傅 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郭安平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吴 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研究员 姚 斌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所研究员 金芜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 王志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 林 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研究员 童光志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所研究员 崔金杰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研究员 路兴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姜 平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朱水芳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植物检疫所研究员 潘良文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研究员 胡 炜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 涂长春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所研究员 金宁一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所研究员/院士 谢华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士 张改平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院士 沈建忠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院士 陈焕春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院士 张新友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院士 朱作言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研究员/院士 曹晓风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究员/院士 康 乐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院士 周 琪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院士 邓子新 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院士 贺 林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教授/院士 欧阳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院士 陈 颖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秀兰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吴益东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 叶恭银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 王宏斌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王长永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所研究员 杨杏芬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 刘兆平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王佑春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 路 勇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教授级高工 郭新东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崔生辉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 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李 奎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员 张利生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谢 震 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部研究员 孙加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 王 涛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郑成超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陈坤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李启云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章桂明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研究员 王 瑛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 高彩霞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研究员 钱 军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所研究员 夏 晴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