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于成都的一所民办二本,本科专业是广播电视编导,报考的是西南政法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在初试中我的成绩是382分,其中政治78,英语二79,专业课一103,专业课二122。 是的,这是我的第二次考研,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工作了4个月,再次选择脱产回家,全身心准备考试。接下来是我的个人考研经验,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参考。 为什么选择西政? 选择西政有很多理由,西政的每一个点都很“合我的胃口”。 1.西政拥有强大的新传实力 西南政法大学是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除了强大的法学背景,西政的新传实力也不容小觑。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重庆市高校中最早设立新闻学本科(1995年),最早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最早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和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 在最新一次的学科评估中,新闻与传播的评估结果为C+,在西南地区仅次于四川大学,与重庆大学同级。 2.题目偏基础,初试没有史论 西政的参考书一共五本,学硕和专硕的初试题目一样,且在初试中都不考察史论,这对于我来说简直不要太友好! 而且西政历年的题目都比较基础,也有考题重复的现象,虽然实务的题型有越来越灵活的趋势,但总的来说没有超纲的现象,依旧不失西南地区宝藏院校的地位呀~ 3.招生人数多,没有本科歧视 我本身毕业于民办二本,所以择校的时候就很害怕会有本科歧视,但是西政它没有!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报考想法,而且这几年西政一直处于扩招状态,比如2022年招生公告,实际拟录取106人。当然,招生人数多,也意味着报考人数会相应增多,但坚定了西政之约,也就没有时间去想这些数字问题了,全力向前冲就好了! 一战落败后,我认真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结论就是投入时间不够+基础不牢固。于是我找了一份相对清闲的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备考,但3月—6月还要准备毕业作品和答辩,所以每天学习的时间也只有两三个小时,基本就用来背单词和看一点书了。一直到7月底,我辞职了,找到了爱传播,我的二战才正式步入正轨。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各科学习计划和安排,希望能给到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 关于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还算过得去,但也没有因此大意。复习的模式就是背单词+刷题。 背单词我用的是扇贝单词和一战时用的纸质单词书,早上用单词书,晚上睡觉前用扇贝。主要就是每天先背两个单元的新单词,然后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巩固复习之前的内容。扇贝单词可以自己设置每天背多少个新单词,复习多少个,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定制。单词绝对是考研英语顶重要的内容,我在考试前一天都在复习单词。 刷题我是从8月开始的,用的是《考研圣经》。因为开始的比较晚,就跳过了2010年以前的题,从10年的真题开始,第一轮做了10-15年真题,保持一天两篇阅读,并且仔细做复盘,划分长难句,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都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介词,以此来补充自己的词汇。这个过程主要是适应考研英语的模式,一开始会比较痛苦,很多单词不认识,出题套路不理解,长难句理解也有困难,但越到后面就会发现越顺畅。 到9月,我刷完了第一轮真题,预留了最后三年的题(防止后期没题做),后面就开始做套卷,攻板块。比如,阅读方面我看了几节唐迟老师的课,积累了一点技巧;作文看了石雷鹏老师的课程,并且一直跟着练笔,同时找到了爱传播英语小卖部,开始一周两次的英语写作。作文还是得有人批改,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改进地方在哪里,而且每次作文都会有老师的讲解,这样也能帮我理清思路,掌握除了技巧和套路外的地道表达。 后期我就开始做那三套预留的真题,并且形成自己固定的做题顺序和作文模板,也是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14:00—17:00)进行训练。作文模板不能是老师给你的,而是你自己积累的,这样才能避免不同话题不同模板这样的情况,而且也才有了差异化表达,这一点很重要。 (部分做过的真题) (学姐批改的字数比我写的内容都多) 关于政治 因为有一战的基础,所以我的政治是从8月开始的。主要是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程+肖大大的《精讲精练》,这俩组合绝绝子。每听完一部分课程,就做相应的《1000题》,一个板块结束后就开始重复刷,总结自己薄弱的知识内容。等肖四肖八出来后就跟着刷题、背大题,也有用一些刷题小程序,空了就看看。 关于专业课 在职期间,我主要是以440为主,不仅看专业书,也看了一些拓展书目,比如《网络新媒体概论》、《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以此扎实理论基础。8月开始第一轮背诵,9月开始334的学习和练习。 7月底,我报了爱传播的半程班,因为我在一战的时候报了爱传播的实务批改,学长学姐们的批改都很详细,也给了我很多思路,所以二战毫不犹豫再次选择了爱传播。当时选的通用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暑期专题+冲刺+实务+答题+模拟考试+300词,还有一些可以自己选择的课程。老师们的讲解都很详细,也非常生动有趣,这些课程给了我很多帮助,既让我的知识更加体系化,也丰富了我的知识量,而不仅仅是西政的考察范围,这样可以给我更多的答题视角。 关于440 8月-9月,我主要跟了爱传播的暑期专题课程,并且开始第二轮背诵。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整理。比如西政偏向“红、专”,我就比较多地回放媒体融合、马新观、理论嬗变等内容,强化自己的思维,同时关注一些热点内容,比如乡村振兴、数字鸿沟等内容。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不能只“看”,也要学会思考,保持敏感,有自己的框架,及时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不能有侥幸心理。 9月开始,进入第一轮冲刺(这比我一战的时候提前了一个月),也开始每周一次的论述答题训练。对于论述训练,一开始会比较难,下不去笔,找不到答题思路,或者一个点反复思考很久,这些都是常见现象,但随着自己知识量的增加和训练次数增多,这种情况也就会得到很大改善。而且每次训练后学长学姐都会有详细的批改和参考答案以及论文包,就可以充分利用优秀作业和论文包,积累自己的答题语料和案例。 (跟着批改意见逐渐提升自己) 名词解释和简答,基本就是参考书里的内容了,或者有稍微的延伸。我平时也有和研友互出名词解释和简答的习惯,并且手写答案、互相批改。因为西政的理论部分只涉及到《传播学教程》和《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这两本书,所以可以说,全本皆重点,连序言也不能放过,把这两本书反复看、反复背、反复理解。同时也以《20天20题》为补充内容,形成答题框架,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名词解释。 到后期我也不知道我背了几轮,但一直到考试当天,我每天早上也会抽一两个小时来背专业课,包括课本和整理的专题笔记。可能会很痛苦,背了忘,忘了背,这时候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相信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咱接着背反复背就对了。 (这两本书已经被我翻秃噜皮了) 关于334 西政的334比较灵活,分为采访和写作两个部分,各占75分,题型没有固定搭配,比如2020年考了书本荐读,2021年考察了喜欢的4个新闻记者,2022年考察了三星堆的报道方案。综合看来,基本会包括消息改写、评论(近几年以短评为主)、论述、报道策划等。 一开始我也被这种没有固定套路的出题吓到,后来想想,万变不离其宗,而且它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这个专业的了解程度,比如喜欢的记者、采访场景的异同。想通了这一点,我就踏实跟着爱传播的实务课程了,积累专业知识,也动笔训练,同时也积累一些基础知识,比如通讯社、报人、报刊等。 实务课程,我选择了消息改写、评论和报道策划这三个板块的内容,在课程里面,除了“操作”,也要做好基础笔记,比如导语的分类(有一年复试考到了)。此外,我也购买了爱传播的实务批改,来训练自己的评析和采访策划的能力。 总的来说,实务一定是要多练的,而且要尽早安排手写,练速度,练排面,习惯成自然后,才不至于到考场上做不完题或者卷面不好看。 (很详细的实务批改) 写在最后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在整个考研期间,心态真的至关重要,很多人中途放弃,有部分原因就是坚持不下去了。尤其是对于二战考生来说,在职or脱产,回家or租房,真的会有很多选择问题,但不管选择哪种,都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和心态。 对于我而言,二战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以至于中途有段时间我朋友打视频说我“中邪”。还好,我及时调整了过来,想着与其焦虑不如学习,而且也更加“放松”自己,比如吃饭的时候看点综艺,偶尔跟朋友们打打电话,每周天休息一下午。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好了,学习才能更高效。 最好我想说,真的很感谢爱传播各位授课老师和每一位小助手、批改学长学姐的陪伴和帮助。新一届的考研er,一定要坚持,排除万难,你终能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