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以下简称“G20”)是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重要论坛。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G20峰会,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以下简称“Y20”)是G20峰会的官方配套活动之一,旨在为成员国青年代表提供研讨国际经济、共商全球发展的平台。2022年Y20峰会于7月17日-7月24日召开,贵州苗族青年谢宗旭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与其他青年一起,完成《二十国集团青年峰会公报》,并作为Y20峰会成果文件递交各国领导人审阅。从老家贵州黔东南到广袤的国际舞台,谢宗旭正在世界快速发展变革的过程中不断求索,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据悉,谢宗旭从小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长大,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系,同时攻读经济学第二学位,后保研至清华大学水利系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攻读兼修硕士学位,今年成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此外,谢宗旭还是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全球青年大使、中国-塞拉利昂建交五十周年友好使者,曾任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SABRI)会长,并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实习。2020年,谢宗旭入选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人名单。 在2022年Y20峰会完美落幕之际,贵州改革与各位粉丝,分享谢宗旭从家乡到清华大学的学习生活经历、赴非洲乌干达水电站的“一带一路”一线实践经历、在新冠疫情中组织全球青年抗击疫情的经历,以及他对家乡与世界的所思所想。 盛会:向全球青年分享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本年度Y20峰会召开期间,各位青年代表围绕“青年就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和宜居的星球”“多元和包容”四大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二十国集团青年峰会公报》作为Y20峰会成果文件,向G20领导人发出青年的声音与诉求。 自1月4日Y20启动中国青年代表招募以来,谢宗旭通过材料筛选、专家面谈、无领导小组讨论、终审面谈等多个环节,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从354名优秀青年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4名中国青年代表之一,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全程参与2022年Y20系列活动。 谢宗旭参与2022年Y20青年会议“可持续和宜居的星球”议题磋商 入选以来,谢宗旭和各国青年一道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为期数月的磋商。根据Y20议题磋商规则,如果所有代表一致通过某项议题,则该议题被直接列入最终公报;如果某项议题磋商后未达成一致,则将开展多轮次磋商,并在三分之二代表表决通过后被列入公报。磋商期间,各国代表都在竭力说服大部分代表支持本国提出的观点。作为中国代表,谢宗旭特地在磋商期间穿上了自己的苗族传统服饰,以家乡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向世界各国青年展示贵州的发展成果。在积极协商下,最终他参与提出的多个条目被纳入公报。 谢宗旭身着苗族传统服饰在Y20会议上讲述家乡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故事 挑战:从不敢开口说英语,到掌握数门外语 考上清华那年,谢宗旭第一次来到北京,踏入清华园,那时的他经历了种种迷茫与挑战。初入清华时,谢宗旭抱着一腔热血申请加入国际交流类的社团,但由于这些社团都是全英文面试,他的口语表现不是太好,最终落选。虽然很失落但他没有丧气,自此在专业课学习之余每天都坚持学外语,甚至在大一下学期一口气选了当时所有能选上的外语课。他说:“那时支撑我的一个信念就是,我们贵州学生绝不比别人差!” 渐渐地,谢宗旭从刚进清华时“不敢开口”说英语到能熟练使用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各国友人轻松聊天。2018年,他甚至还组织清华代表队参加了“人民网杯”全国高校德语配音大赛,这是各大高校参赛队伍中唯一一支全部由非德语专业成员组成的团队。面对这样的挑战,他和团队成员毫不畏惧,积极投入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爱好者最纯粹的热情去享受比赛。从强化口语、选片、剪辑到最后站在比赛现场,谢宗旭和团队成员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最充分的准备,最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宣布排名时,全场为这唯一一支“非专业”代表队鼓了很久的掌。谢宗旭说:“那是我真正意义上重拾信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谢宗旭(中)和团队同学们在“人民网”杯德语比赛现场 除了学习多门外语,谢宗旭还加入了清华大学国标队,课余的时候参加了很多场舞蹈演出。语言和舞蹈丰富了谢宗旭的课余生活,也让他收获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谢宗旭和国标队的朋友们在演出中 成长:从家乡的脱贫实践中萌发出理想的种子 在少数民族地区长大的谢宗旭常常会思考“民族的”与“世界的”辩证关系。他经常教外省同学说家乡的苗语,在国外实践时也总会钟情于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他说,无论见过多么辽阔闪耀的世界舞台,他的根永远扎在贵州的大山里。 谢宗旭在家乡的吃卯节上 谢宗旭拍摄的家乡芦笙会 3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将在福建宁德工作的有关经验总结为《摆脱贫困》一书,这个书名的意义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对于“贫困”,谢宗旭很有感触。谢宗旭的家乡麻江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经过8年的精准扶贫、5年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11月23日,麻江和贵州省内其他65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谢宗旭的爷爷一生务农,是生产标兵并光荣地入了党。他的父亲,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成为带领家乡脱贫摘帽的践行者。现在他也成了家里的第三代党员。从家乡发展的实践中,谢宗旭发现水利建设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剂,因此他决定报考清华大学的水利专业,学习更多水利建设知识。 2021年7月1日,谢宗旭作为天安门广场合唱团成员,参与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看到身着盛装的各族同胞欢聚一堂时,他和周围的人一起,忍不住热泪盈眶。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再对比眼前的盛景,他说:“当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想到一句话——‘身逢盛世,何其荣幸!’无论力量大还是小,我都应该尽力帮助更多人。” 谢宗旭(右四)和同学们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现场 足迹:从贵州走向全世界最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带着对家乡扶贫经验和世界发展问题的思考,谢宗旭进行了很多探索。他趁假期回乡期间前往遵义的市区、赤水,毕节的鸡鸣三省等地调研,还前往尼泊尔、巴基斯坦、乌干达、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围绕“一带一路”进行调研。在跨区域、跨国的经历中,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2021年参与北京青年论坛期间,谢宗旭受CGTN法语频道采访分享他的“一带一路”故事 在菲律宾的时候,谢宗旭来到马尼拉大都会的棚户区,深入菲佣家庭开展调研。调研的所见所闻让他联想到家乡曾经的贫困。2018年,还是一名大三学生时,他就在思考:怎样把家乡的脱贫经验传播出去?正在这时,他获得了前往非洲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实习的机会。和不少选择去欧美国家的同学不同,他在做实习选择的时候回想到家乡从贫困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变化过程,意识到所学习的水利专业对于提升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有帮助的。因此,他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想法:一定要到非洲去看看! 带着一腔热血和满心期待,谢宗旭登上了飞往乌干达的航班。然而,飞机刚落地,他就傻眼了,这里的欠发达程度超乎想象,一下飞机,映入眼帘的候机楼就像国内小镇的平房一样,机场门口都是泥路。这样的场景仿佛把他一瞬间带回到小时候家乡的火车站。 在乌干达当地的生活 谢宗旭的实习基地在远离市区的尼罗河源头,他发现,在基地旁边的当地农村人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卫生条件比较差,但都非常淳朴,非常愿意分享他们的快乐。有一次碰到当地人正在下一种用矿泉水瓶盖自制的棋,谢宗旭和同事好奇地凑过去看,当地人非常热情地解释这种棋怎么下,还和他们分享部落文化。这些有趣的经历激起了他对非洲这片土地探索的热情,也因此和很多非洲当地朋友结下了友谊。 在乌干达,谢宗旭主要负责检修水电站尾水渠与进水阀,同时承担现场翻译工作。每天,谢宗旭和同事一早到水电站阀门前会合,教当地潜水员检修工作的要点。他发现,“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乌在建设水电站方面的合作,切实改善了当地80%的用电紧张情况,并且给当地人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用这样一句话描述中非情谊:“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非洲的经历让谢宗旭明白,中国真正秉持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真正做到了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对待。 谢宗旭(中)在非洲乌干达“一带一路”项目伊辛巴水电站负责尾渠检修 在非洲的工作和生活中,谢宗旭深深体会到两国人的“民心相通”。在乌干达期间,他患上了疟疾。在工友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他顺利住进了当地医院。医院里没有Wi-fi,手机卡也不能打国际电话,谢宗旭就常常对着天花板发呆。他说:“当时我想起一张叫《梦的摇篮》的专辑,收录的都是我们黔东南的民歌,这让远在非洲的我更加想家了。我们苗家人热情好客,非洲朋友的帮助同样让我感受到犹如回到家里一样的温暖。”回国前,谢宗旭在乌干达的好朋友送给他一件球衣,并邀请他下次来乌干达的时候一定要去踢一场球。 谢宗旭和当地朋友的合影 梦想:做世界舞台上的一颗“星星” 从非洲回来,谢宗旭时常在想怎么才能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做更多的事。于是他通过竞选成为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会长,带领来自中外80余国拥有共同梦想的青年朋友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来自青年人的力量。 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暴发时,作为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执行会长,谢宗旭在24小时内招募了包括非洲国家青年在内的30国青年成为抗击疫情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把抗疫宣传材料翻译成了17种语言,并从全球对接抗疫物资到中国。在世界疫情蔓延之后,他又和各国青年一起,向国外协调国内的抗疫物资。 志愿活动期间,谢宗旭作为活动组织者和各国志愿者保持一对一沟通,了解每一个人参与志愿工作最关心的问题,并迅速和志愿者对接他们所熟悉的国家和来自这些国家的物资。因为各国志愿者都身处异地,为了更高效的沟通,谢宗旭组织了50多场在线协调会。 谢宗旭组织海内外志愿者抗击新冠疫情 除了协调抗击新冠疫情的物资,谢宗旭还携手中外青年骨干组织了中尼、中伊等各方抗击新冠疫情的在线论坛,论坛参与人数总计超过4000人次。 谢宗旭组织并参与2020中尼抗击新冠疫情论坛 为了感谢这份雪中送炭的温暖,湖北省黄冈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意大利SACCO医院等机构给谢宗旭和他的志愿者团队送来了感谢信。黄冈市和尼泊尔基尔蒂布尔(Kirtipur)市政府在“中尼携手、共抗疫情”在线会议上达成友好城市协定,谢宗旭作为青年领袖代表在达成仪式上发言。 谢宗旭在友好城市缔结仪式致辞及黄冈市政府感谢信 各国青年共同抵御风雨的努力,最终迎来了国际友谊之花的绽放。和各国青年携手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让谢宗旭非常感动。志愿者们因为疫情不能线下见面,在对接抗疫物资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面对困难时,一位外国同学用中文给大家说了句:“兄弟,加油!”谢宗旭说:“这一声‘兄弟’,跨越了万里重洋的距离,让我们一群热血青年在精神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在非洲住院期间,谢宗旭的脑海里一直回响音乐专辑《梦的摇篮》里的歌,其中他最喜欢的歌是《太阳鼓》。太阳鼓是苗族的图腾,鼓点深沉,鼓声浑厚,扣人心弦,震颤灵魂,里面有句歌词“闻一闻满山梁/天空洒下的希望/满世界的百花香”。在用“知与行”丈量世界的过程中,谢宗旭逐渐明白,角落之中尚有更偏远的一隅,天边之外尚有更辽阔的天空。 太阳鼓音乐:阿幼朵 - 醉苗乡 从贵州山沟沟里的国家级贫困县走向清华,再从清华园走向万里之外的国际舞台,一路走来,谢宗旭不断地从扎在大山深处的根里生发出力量,这种力量支撑着他挑战自己、探索世界。在初入大学时全英文面试失败后,他带着和大山一样不肯低头的倔劲,屡战屡败之后也要屡败屡战。在非洲感染疟疾住院后,他带着和大山一样不愿放弃的韧劲,在艰苦的条件中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暴发后,他带着和大山一样包容万物的胸怀,组织各国青年互帮互助。 对于未来,谢宗旭说:“一路走来我发现,天边之外尚有更遥远的天空。我想投身到广阔的天空中,做世界舞台上的一颗‘星星’。一颗星星的光芒虽然微弱,但我想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星星’一起为世界的闪耀贡献自己的一缕光芒。” 来源:贵州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