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分的心情(高考查分的心情说说)

时间:2022-12-12 08:32来源:考试资源网 考试资料网
人生在世,改变命运的机缘很多。我从山村走进城市,从普通农民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从社会最底层的群众到担当一点职责的基层领导,其身份的转换源于高考制度。1976年1月,我高中毕业回村成为返乡知识青年,是一名

人生在世,改变命运的机缘很多。我从山村走进城市,从普通农民成为国家公职人员,从社会最底层的群众到担当一点职责的基层领导,其身份的转换源于高考制度。

1976年1月,我高中毕业回村成为返乡知识青年,是一名标准的山村农民,公社社员。作为社会青年,为了迎战高考,脱掉“农皮”,前两年一边干农活一边自学备考,后一年一边备考,一边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教学;其艰苦卓绝的曲折经历值得一叙。今天回首往事,有心酸、有苦涩、亦有哑然失笑或追悔莫及;有拼搏努力,有刻苦钻研,有坚韧不拔成功的喜悦,也有自学上进的人生感悟和收获。

第一次参加高考于1977年冬季。在此之前,在县里,公社偶有经推荐上大学中专的工农兵学员,但名额分到山村的太稀少,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当年我家上溯到五代祖辈无一例外是农民,我的所有直系亲戚无一例外是农民,所有的主要社会关系无一例外还是山村农民,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当院立擀杖,四面没靠向。通过高考走岀山村既渴望又半信半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及对国家政治生活变化的无知,自己对高考并没有多少信心和勇气,更在于过去从不知道有高考之说,对公正公平大为存疑。我能参加高考还是因为村中一位叫孙阔的青年知道后想去考,要找个伴,才动员我去的。因为家里穷,没有路费,孙阔借给我10块钱;另外一位孙姓长辈借给5斤全国粮票。当年的考场在阳高一中,头一天大早我俩步行三十多里去王官屯火车站,坐火车一站地约三十多里即去阳高车站,因为当时我们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客运汽车,去近地靠双脚步行,去远途只能坐火车。到阳高火车站下车后步行到阳高一中,为离学校近一点,也为了省钱,我俩去县城西门外的一家车马大店住下。在当时,在我们眼中,阳高县城就是一个很繁华、很大的城市了,很想逛逛看看,孙阔尽管比我大三、四岁,但心理和我一样,所以,当天下午看完考场后,我俩便在大街上商店里用好奇、羡慕的眼光看热闹。当天晚上,我俩还买了张电影票,在影剧院看了一场电影。如此放松的心情,源于我们高考之前在村里当社员,没有复习,也没有资料,拿着碰运气的心态而来,更想着自己不可能能考上学校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考得都是理科,考场上水平发挥自然一塌糊涂,我记得影响最深的是有一道题说“上行速度40公里,下行速度50公里,求平均速度”,应该说在当时这应是一道有技术含量的数学题,考虑时间、速度、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散场后,有一考生说“如此简单题,二者相加一除即可”,彼此问答案,另一考生居然说得45.5公里。如今想起来真哭笑不得,二者相加后均除本身就是错误,而此老兄竟然连九十除2都计算不对,怎能迈进学校的大门。语文题有一作文是“心里的话儿献给华主席”。稀里糊涂的答题,梦里梦懵的想法,将信将疑的态度,高考成绩通知下来,自然名落孙山。但我的成绩教育部门用电话通知了下来,孙阔连通知都没有通知,因为我的成绩离被录取差距不大。随着一九七七年高考的开始,社会上对高考的议论大幅度升温,这些信息也从多渠道传到了我们山村,从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开始办补习班,作为政治任务培养人才;公平、公正的高考选拔制度,给一大批无社会背景的农村人改变人生命运的新机缘,因为在当时,我们村里的孩子,能捧一只“铁饭碗”,脱掉“农皮”,由一个农村人变成一个市民户,那吸引力太大了,动力太强劲了。因此,高考这条独木桥成了越来越多人疯狂走上的唯一通道。这一年,县里通知我可以脱产去阳高五·七农大去补习,但由于我家里贫穷交不起补习费,加之拖欠生产队款,所以未能去。可也是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天开始,我在村里一边干着四季农活,一边开始了刻苦的自学,三次迎战改变命运的高考,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待续)


    “高考查分的心情(高考查分的心情说说)”由考试资料网(www.kszl.net)整理!仅供学习参考!具体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分隔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