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1月13日和15日,我校2021年工作务虚会在长宁校区召开,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回顾总结2020年重点工作,认真谋划2021年工作思路。 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副校长陈晶莹、张明军、周立志,各部门、学院党政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会。 市教卫工作党委巡视员蒋红作“关于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辅导报告”,从《总体方案》的重要价值、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郭为禄作“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话。他强调要深刻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增强推进学校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全面系统领会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围绕关键主体,持续攻坚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总体方案》贯彻落实落细落地。 他指出《总体方案》围绕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提出了系统的、明确的改革思路和路径,突出了立德树人、中国特色,具有鲜明的引领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具有鲜明的针对性;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科学有效、精准操作,具有鲜明的行动性等四个方面。全校上下要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思路、创新举措,实现思想升级、推动行动升级、达成效果升级。 他强调要全面系统领会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围绕关键主体,持续攻坚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总体方案》贯彻落实落细落地,要重点研究落实三个关键工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如何把学生的发展放在更重要位置。 必须明确“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成才观念,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盐溶于水”。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实施路径,要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学生的发展”为评判标准;强调“绿色评价”,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体现出对学生生命成长全方位的关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要有信仰,惟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教会学生看清“德之所在,德之所向”;要担使命,教师的使命就是要仰望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要有情怀,既要有忠于党、忠于人民家国情怀,也要有一缕阳光、一缕春风温暖学生的仁爱情怀。 师生至上、一线规则是干部的首要原则。要把师生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师生的冷暖放在心上,传承华政优良传统,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具有“绣花针”的精细。 叶青作“破立并举,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他指出,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原则即坚持一切为了人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促使评价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他强调,完善四个评价,要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六个转变”,发挥以评促建功能。高校教育评价改革重点任务要健全党对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领导机制;探索全过程、全要素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评价,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初心;改进组织评价,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探索社会服务评价,提升社会贡献度。从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认识评价体制改革,从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看待评价体系改革;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层面重视评价体系改革;从匹夫有责的角度参与评价体制改革。 通过集中学习、聆听专题报告、开展分组讨论、汇报研讨成果等环节,务虚会内容实实在在、干货满满。 以问题为导向 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改革 “深入一线联系师生的广泛性有待提升,形式有待丰富,执行力有待提高。”应培礼作“关于落实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师生制度的报告”,表示干部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持续增强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师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建立健全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师生的常态化机制;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动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师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陈晶莹作“以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她表示面对挑战,需要升级评价的理念、体系和能力,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加快建设“华政方案”2.0。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打通内外两个循环,形成多主体参与教学评价的良性互动,持续引入外部评价力量,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牢牢锚定一个目标,以评价改革推动教学质量革命。 张明军作“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打造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专题报告,表示改革人才招聘引进制度,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延揽人才;改革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严把评聘中的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标准,加大对育人效果、教育教学实绩、学术成果质量和贡献的评价;完善人才计划岗位设置,健全分层分类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绩效工资二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教师岗位任务和合同管理。 周立志作“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专题报告,表示我校将以“五育”为先,深化改革学生选拔方式,提高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的广度和深度,优化研究生选拔方式;以“五育”为纲,完善学生全要素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培养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构建以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以“五育”为本,推进学生全过程评价。 以师生发展为中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我大学时候从外语学院转到法律学院,大四时,外语学院老师还来寝室走访我们毕业生情况,当时我很感动。”经济法学院博一学生代表金彬彬建议,“希望学代表制度继续坚持下去。” “学校的党政干部都有一定学生工作经验,是否都能去上思政课、形势政策课?”资产管理处处长孙帅梅结合自己经历说,“我本学期上了8堂课,通过上课有了更多联系学生的机会,这是非常好的与学生接触的机会。” “挖掘校史资料,我们发现老一代华政领导有家访的传统。增强部门凝聚力活动,采取点对点的家访形式,让联系对象在熟悉的环境下更好地表达想法。”档案馆馆长朱敏建议。 “目前的综合奖学金评价指标,偏向于智育学业评价,建议调整权重比例,增加美育和劳育的加分项、设立单项奖教金。”商学院学生代表陈星荻建议。 “学生体育锻炼存在‘违规跑’现象,需要引入‘课程思政’正面引导。”体育部直属党支部书记胡汨指出,“部分高年级学生的体育素质堪忧,是否考虑针对不同区域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学生增长性的体育发展评价?” 围绕落实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师生制度、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改革四个方面,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围绕改什么、怎么改,聚焦重点问题,结合学校、学院、部门和条线的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在相互交流中理清工作思路,碰撞思想火花。 党委组织部部长戴莹代表第一小组从如何完善干部深入一线联系师生制度,如何落实该制度,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她表示要加强对学校各项联系制度的梳理,传承老一辈的有益经验和做法,要让“领导干部上讲台”成为常态,深入精准了解师生真实需求,利用好教代会、学代会平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更宽松的制度氛围;建立系统选拔培养机制,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对于新进海归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的了解关心等;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带着爱心、耐心、责任心去联系师生,建立干部联系工作清单等;加强干部之间的轮岗力度。 教务处处长王月明代表第二小组作汇报,他表示要充分对标对表《总体方案》改,坚决贯彻执行其正面倡导的内容,坚决清理其划定的负面清单;要紧跟最新教育教学发展形势改,更好落实“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好适应“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改革,变革“一张试卷考学生”的评价方式;要以“以评促建”为宗旨改,打通学院间、专业间的育人壁垒,推动专业改革。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间的壁垒,拓展培养阵地。打通教师和学生间的沟通壁垒,完善导师过程指导监督。 围绕“改进科研评价、破五唯”等教师评价改革议题,人事处处长韩强代表第三小组建议思想上要树立师德师风底线意识,操作上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深入推进分类管理,突出教学实绩,在教学评价中突显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的重要地位。有破有立,重视综合评价,加强行业评价,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整合资源,尊重教师职业规划,优化科研成果转化评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教师评价“指挥棒”作用,落实落地全过程教师评价改革,形成学者、教育家、大师辈出的大好局面。 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杨忠孝代表第四小组提出建议。他指出要坚守初心,构建“五育”协调发展的学生培养理念;以德为先,落实“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改革;面向未来,打造高质量学生评价改革体系。构建科学的“五育”评价指标,努力培育引领未来的时代新人;树立学生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四育”评价内容和机制、科学严格制定学业考核标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导师立德树人的作用。从评价要素的设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标准,建立完善科学的学业评价质量保障体系。 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文字 | 高云微 摄影 | 刘丹阳 编辑 | 郑润泽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