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春雨 李岩松 当青春遇到火箭,会上演怎样精彩的奔跑故事?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群“90后”,他们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选择投身到祖国的航天事业中,扎根海岛、矢志追梦。作为“长五”研制团队的成员,他们在每一天细致又繁琐的工作中,将未来寄予浩瀚星空。 “梦天”实验舱发射之际,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话这群“长五”背后的“托举人”,听他们讲述如何在青春的年纪,搭建中国人通向月球、火星和空间站的“梦想天梯”。 以下为他们的自述: “心里有底气,我不紧张” 姓名:刘辉 年龄:25岁 籍贯:山东菏泽 职务: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助推动力系统指挥 我1997年出生,目前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助推动力系统的指挥。我们团队中年轻人很多,我应该算是指挥里年纪最小的。 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本科,保送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究生课题就主要围绕着火箭。读研的三年,严格来说应该算是半工半读,所以参加工作后很快就适应了工作节奏,能够比较早地担任系统指挥。 97年的刘辉,已经是一名指挥 火箭主要由结构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构成。结构系统是火箭的躯壳,保护内部各组织;动力系统是火箭的力量之源,主要由推进剂、增压输送系统和发动机组成;而控制系统就像是大脑,指挥火箭控制飞行速度、工作方式以及确定飞行目标。 作为此次长五发射动力系统的指挥,我感觉不是特别紧张,因为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参与大型的发射活动。在每一项测试中都精心操作,认真判读,确保火箭状态良好,等到发射时心里就会比较有底气。 对我来说,能够成为一名航天人是非常快乐、非常自豪的事情。这不仅是我大学时代的梦想,也是我将坚守一生的事业。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工作像航天事业一样,能够让人这么心血澎湃。每次在基地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我都觉得航天事业是可以从事一辈子、奉献一生的。 当然,工作也有很多辛苦。有时候出了一个问题,所有人都会连轴转,甚至几天连续不休息,找到问题所在。这种航天人拼搏的精神,也鼓舞了我。我觉得大家都很拼、很厉害,让我很受触动。 很多人很好奇我们在基地的生活。我们有宿舍,还有健身房,还有可以看书、喝咖啡的“职工小家”。在这工作的人来自天南海北,所以食堂师傅也会尽力照顾到大家的口味。食堂师傅很会做北方菜,陕西的面、北方的馅饼,甚至还有北京卤煮,每天都会有一个特色小吃,菜品挺丰富,我们吃得也很开心。 毕竟年轻人也比较多,我们平时不仅有工作,还有生活。我平时的休闲就是跑步、打羽毛球、去健身房。我不太喜欢玩游戏,偶尔会看动漫。工作节奏很快,我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调节自己。 唯一觉得有点不适应的就是天气。海南的气候跟咱们山东差别挺大,尤其是夏天,湿度特别高。空气里感觉都是黏糊糊的,出门就是“蒸桑拿”。比湿度更让人难受的是蚊子,海南的蚊子咬人很厉害,叮一下就一个大包。 最骄傲的就是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时候。大厅里响起掌声,那一刻就觉得,作为一名航天人真是自豪,能够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真是自豪。上次发射任务结束后爸妈从老家打来电话,说在电视上指挥大厅的镜头中看到我了,他们为我感到骄傲。 “终于可以为国家做点事情了” 姓名:李国新 年龄:29岁 籍贯:山东聊城 职务: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活动发射平台总体技术负责人 我2019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到了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研究生期间,我的专业是机械电子工程,主要做一些机器人相关的研究工作,与我目前从事的航天工作比较对口。 我是1993年出生,今年29岁。在我周围,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挺多的,很多年轻人一到岗位上就承担起了比较重要的工作,这样也能很快成长起来。 93年的李国新,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负责人 航天,是我一直以来的向往。高考完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选择的专业绝大多数与航天相关,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与航天相关的知识。找工作时投简历,也是首选航天工作。 一提到航天,很多人都觉得很高大上,但实际上非常辛苦。而且发射基地都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自然环境也相对恶劣。入职之前,我对航天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我做好了心理准备。 近两年,我多数时间都在文昌发射场,从去年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到今年发射“问天”实验舱,再到本次“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我全程参与,负责的是火箭的活动发射平台。活动发射平台,就是托举火箭转运和升空的那个高大的设备,有大约23层楼高,上表面有1.5个篮球场那么大。前期,我们配合火箭进行了垂直总装、垂直转运和各种测试工作,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我们都要进行数据判读和总结。临近发射是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产品状态,确保能够保障发射的顺利进行。 我们内部经常提到一个词——“双想”。它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回想,思考前期工作有哪些做得不到位,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另一个是预想,就是要想好接下来的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有没有风险点、出现了故障怎么办,我们需要提前识别并制定应对措施,提前做好故障预案,确保发射当天万无一失。 在基地里,每天下班后,最热闹的地方是工作机房。敲键盘声、打电话声、讨论声,大家都在为接下来的工作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去得晚了就没位置了。人处在这种状态下,真感觉每天就像打仗一样。 不过年轻人嘛,在工作之余,还是有娱乐的,我休闲的时候,也会打打球、打打牌,打咱山东的“够级”…… 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年是载人空间站建设的收官之年,一想到我国空间站的建成在我们手里实现,我倍感光荣和自豪。但是光荣背后,是每天一点一滴、扎扎实实积累积起来的工作。以“长五”为例,“长五”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人在里面从事着一份看似很普通、很基础的工作,但正是千万个人团结组织起来,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这就像红军长征一样,现在看是壮举,但是当年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作为航天人,什么时候最快乐?当然是看到发射成功的那一刻,那种激动的感觉无法描述,这是别人体会不到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能参与到载人航天这么伟大的事业,非常有成就感。2021年初,我第一次在海南参与火箭发射,当时发射成功之后,我特别激动。后来打开音乐软件听管弦乐版的《我爱你中国》,由衷地在下面留言:“上了这么多年的学,终于可以为国家做点事情了”。 “成功发射那一刻,真的会热泪盈眶” 姓名:马文杰 年龄:29岁 籍贯:山东潍坊高密 职务:“长五”火箭芯级发动机总装设计工程师 我1993年出生,山东潍坊高密人,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毕业。选择成为一名航天人,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所以毕业后求职,就格外关注航天的岗位。到了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后,我负责“长五”火箭芯级发动机总装设计工作。 29岁的马文杰,是火箭芯级发动机总装设计工程师 对我们而言,工作中最有挑战的一点,就是处理突发事件。在试验过程中,发动机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出现情况后应该怎样判断,及时找出问题,是最考验人的一点。有时候看着只是一个参数的变化,背后可能会折射出大隐患,这就极强地考验着工程师的预判能力。 对我们来说,再细心都不为过。火箭发动机是火箭和航天器的心脏,它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航天活动的规模和实力。发动机有成千上万个零组件,确保各个零组件生产、装配、测试没有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在发射前,我们还要做大量的检查和测试工作,反复确认发动机各项参数性能良好,保证发动机不带问题上天,确保发射任务的成功。 根据现在的工作安排,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可以完完整整地参与一台发动机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点是非常幸运的。尤其是对年轻的航天人来说,能够参与到“长五”的发射任务更是一种自豪。“长五B”运载火箭是我国低轨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而芯级发动机作为火箭的主要发动机,使用液氢液氧推进剂,燃烧后产生的是水,无毒、无污染,效率也是最高的。 当然,这些说起来高大上,落实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很多都是比较琐碎的事情。除了科研和试验,我们也要写文件和报告,做很多日常的工作,保证发动机正常的生产、装配和测试。我们团队中年轻人很多,虽然工作很忙,尤其是发射前压力很大,但是大家还是会偶尔一起聚聚,聊聊日常,不会一直都紧绷着。 我相信每一位航天人都一样,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刻,就是火箭发射完成看到发射成功的大红屏时。 当发射成功后,那一刻的喜悦、释然,真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感觉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感觉像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孩子,拿到了一个满分的成绩,完成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使命。所以那一刻的喜悦也是特别不同的,真的会热泪盈眶。 因为这一刻的热泪盈眶,工作再琐碎,身体再疲惫,也都觉得值了。因为参与到航天事业中的这种自豪感,让工作变得特别有意义。 当发射成功的时候,我知道,这里面有我一部分的努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