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西市区南海路五栋楼小区北 南海庙 营口练军营营房石匾额 营口海防练军营旧貌 今国宝首府小区南 营口旧市街西德盛门附近街景 营口九门地图(20世纪初期) 大清银行营口分行原貌 今辽河公园内,老干部活动中心西 原营口西北街街景 今滨河大街西段 营口永世街旧貌 今营口永世街现状 南海庙 营口地处渤海之滨。早年关内各地移民纷纷迁此居住,他们许多人靠打渔海捞为生,在水上作业时有不测。传说:南海观音能助人解难,特别是在海上更为显灵保佑渔民平安无事,化险为夷,人们便以此为念。经众人商议在埠内西部修建南海庙,又因庙内供奉南海观音菩萨神像而得名。其遗址位于西市区得胜街道办事处境内。 南海寺(俗称南海庙、小南海),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是营口当年一座较大寺庙,约占地3000平方米,原建有山门(有左右角门)、钟楼、鼓楼、观音殿、玉皇大帝殿、魁星阁、东西厢房等。山门前建有一座砖石精雕的影壁墙格外精美。寺内建筑砖木结构,大木架硬山式,青砖黑瓦磨砖对缝,下有一米多高石台基础坚固无比。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各种砖、石、木雕及壁画堪称一绝,整体建筑十分壮观。 1966年8月,南海庙神像被毁,庙宇被拆,仅存的观音殿、玉皇大帝殿也被改为工厂。 练军营 练军营遗址位于原营口石油化工厂西南部,原名“道标营”,创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有旗兵两翼驻营守卫。 清光绪七年(1881年),外国列强向营口方面侵进。营口道台续昌遂奏请清廷准予在辽河海口左岸处修建炮台(现营口西炮台)。但由于道标营旗兵多系老弱担不起保卫海防之重任,故决定将道标营的旗兵遣返原籍,由盛京将军改派前营管带(相当于现在部队的营长)马筱昌率兵 250 余人来营驻防,并兼修炮台。当年秋天又派清军前营步队管带乔干臣接替马筱昌。乔干臣来营后见到修炮台需用大量人力、兵力,因此奏请再增兵 250人。全营分为前、后、左、右、中、副前、副后、亲兵、骑兵九哨共 540人。当时营口已配备骑兵、步兵,故改称“马步练军营”,简称“练军营”,不再称道标营。 民国三年(1914年)练军营直属奉军 27师,1921年改归东三省巡阅使所辖。继乔干臣之后,有刘芳山、许昌有等人任管带,1928年夏,李福振继任管带,后改为上校营长,马步练军营改为“营口海防练军混统营”。其主要任务是戍守海防,抵御外来入侵之敌。“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9月19日早晨,日本军乘三辆大汽车突闯练军营,当时练军营的官兵主力到田庄台演习,日军突袭练军营营地,从田庄台返回的练军营官兵在牛屯附近与日军交火,后撤入关内,练军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营口九门 营口开埠后,为守卫营口商埠,奉锦山海关兵备道兼按察使衔二品顶戴俊达监造了一道环绕营口商埠区的土筑围墙,人们称为“土圩子”,营口的九门实际上就是土圩子上设置的九个门。 这道土围墙西端在西潮沟,向南延伸东至王家花园的王家塘,也就是现在的楞严寺公园人工湖,东端起自东双桥子,也就是现在的辽河大剧院,再向南西至王家花园汇合,九座城门分别是:德盛门在原得胜桥西侧西八家里潮沟拐弯处,“德盛”二字彰显皇恩浩荡之意,后改得胜门,因出此门有官道通往后修的西炮台,取“旗开得胜”之意。秩成门在西市区原新民小学西的潮沟边,意为遵守秩序,后改称治成门,即治安有成之意。阜有门在原市第十中学西侧潮沟北,取物阜民丰之意。扬武门在原市第九中学北墙外,当年是营口海防马步练军营所在地,有宣扬武威之意。启文门在原市食品公司正北大桥处,意即以圣人之风启迪黎庶,达教化之目的。通惠门在原通惠门市场南面的潮沟边,为当时南北交通要路,是财税丰惠利益之门。丰济门在今华联酒店附近,外地运粮大车由此门进入营口粮市,取丰盈富裕济世之意。履和门在原营口纺织厂北门潮沟西侧,意为脚踏和平之门。绥定门为原营口东双桥处,此处的两座桥为同安桥和绥定桥,取安定之意。 这道设有九座门的土圩子使营口初步有了城市雏形。 大清银行营口分行 1907年1月4日,清政府户部(掌管民政财经的机关)在东北通商口岸营口成立了大清户部银行营口分行,次年7月更名为大清银行营口分行,地址在二道街(今太古轮船公司旧址东南侧),启动资金20万两白银。 辛亥革命成功,大清王朝随之灭亡,官方清理大清银行营口分行账目,该行在4年多经营中,累计盈利507926元。1913年4月15日,中国银行营口分行在原大清银行营口分行旧址挂牌营业。 该行办公楼依据中国古钱天圆地方来设计,办公楼为欧式正方形,二层微缩为天窗,起到通风采光,冬暖夏凉作用。四面坡攒尖顶,瓦楞铁房盖,周边房檐屋角,均有欧式装饰物。窗上以牛腿形装饰物装点,正门面北辽河,两根罗马抱柱,支撑门楼,配中式花格门窗,真可谓中西结合,美观大方,约占地500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该行旧址为辽东省营口市总工会办公楼。2002年5月大清银行营口分行旧址在城市改建中被拆除。 西北街 据民国版《营口县志》记载,总部位于上海的招商局营口分局位于营口“西北街”,是一家经营轮船航运的股份公司。 清末营口的“头道街”指现在的辽河大街,当时分段命名:永世街(今辽河广场至河柳小区),马市街(今河柳小区至清华路与辽河大街交界处即小红楼),东大街(小红楼至老爷阁),西大街(老爷阁至西大庙)。“二道街”即指西北街,是头道街北边临辽河的一条小街,即今滨河街前身,其东端是东海关,西端是老爷阁。 当年的西北街是营口埠内的繁华之地,营口有若干家专门代办海关手续的“报关行”就在西北街。还有很多中外大商号,如山西票号晋太丰、世兴金店等,营口著名的东永茂油坊也在这条街上,营口解放后,此地建成市针织一厂。西北街东邻太古洋行(今惟善轩画院)的建筑尚存。怡和洋行坐落在西北街中部,西侧是英国卜内门洋行,其东是营口法玛家族的旗昌洋行,路南是法玛家的住宅(一座木质二楼),这些建筑现已不存。西北街西端(老爷阁北)是西天主堂,有神父楼、福音堂,屋顶有铁质风向标,状如公鸡,营口人称作公鸡楼。 旧日的西北街如今被滨河大街替代,北紧邻辽河岸边,南面是广场和住宅小区。 永世街 早在100多年前,营口就已经被誉为“关外小上海”,当时包括永世街在内的营口西部,商铺林立,是繁华街区所在。 永世街是近代营口与西大街(今辽河老街)齐名的繁华商业街,东起今辽河广场交通银行路口,向西至塘子胡同南口,与马市街相连,全长约1.2公里。当年这条街上商号林立,有据可考的商号就有130家,包含印刷业、车马运输业、保险业、粮食及日杂经销、货币兑换业、家具制造、服装鞋帽、铸造加工,木材加工、书籍经销、典当行、照相馆、旅店业、理发沐浴、茶庄鲜果等等,包罗万象,五花八门。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老旧城区的改造,永世街两侧的商号建筑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也永远地留在了营口人的记忆深处。 来源 营口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