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火热的暑期来临,广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同样正在火热进行。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本省超30万考生能上本科。记者从湾区各大高校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考生们可选择的新专业和学科明显增多,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需求紧密结合的新兴专业受到欢迎。 今年2月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炉,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新兴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高校在重点领域的产业设置上指明了方向。 记者近日从湾区各大高校了解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多所广东知名高校,紧跟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风向和机遇所设置的新专业,成为2019届高考毕业生的热门选择。湾区高校齐齐布局世界前沿科技、发力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业、智力和人才的协同集聚效应已经初见雏形。 广州: 顶尖学者打造 世界前沿学科 广州的高等教育实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名列前茅。拥有以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众多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2019年,广州一众高校均有新增专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工程、生态学专业、智能制造等。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更是新增广州国际校区,组成国内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全球顶尖学者领衔的科研教学“梦之队”,新增专业的特点可以用强交叉性来形容。业内人士表示,湾区高校新增的学科布局靠拢世界科技前沿,突破传统学术组织架构,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效果图 全球顶尖学者领衔“梦之队” 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了解到,今年新增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等招生专业,其中前4个专业集中在广州国际校区。 据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招生负责人介绍,该校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发合作,突出“高端、新型、特色”导向,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搭建国际化高水平科技成果孵化创新平台。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已成立吴贤铭智能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等4个学院及多个交叉学科研究院,并于201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于今年首批招收400名本科生。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打造了由国内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全球顶尖学者领衔的科研教学“梦之队”,如德国工程院院士Jürgen Caro、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等,意在打造全球智谷。 强交叉学科解决核心问题 从新增专业的培养方向来看,这些新增专业尽管研究方向千差万别,但都重视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强交叉性可以说是新增学科的共同点。相关专业招生负责人表示,如智能制造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均为交叉学科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人工智能与新兴制造的强交叉学科,通过智能技术(智能+)与制造的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卡脖子核心问题,培养智能制造的人才,支撑中国制造的提质提效。 在华南理工大学,通过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电子工程、计算机等相关的学科,来支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发展。“这是一门强交叉学科专业,学习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包括传统机械工程的课程,如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编程、深度学习是核心骨干的课程;对实践的要求很高,需有较强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有实际的课题让学生动手实践。” 据招生负责人表示,这个专业培养有扎实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敢于动手实践,有开拓精神。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只要有积极的态度,积极参与培养的课程,经过四年的发展,相信都能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分子科学与工程作为交叉学科专业,涉及化学、物理、工程、材料、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该专业实施既理又工的培养模式,培养能在新材料和高科技领域开展创新科研的复合型的学生,旨在为国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有些基础化学和物理知识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时会更有优势,当然兴趣也很重要。学生在这里可以掌握‘四大化学’、量子物理等专业知识。”该专业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专业,学生有了很好的基础后,还会有更好的科研素养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要求独立思考能力和很好的专业背景,系统学习,打牢基础,会有机会从事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学习。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专业教学现场 珠海: 航空产业“逼”出首所航空院校 2018年10月20日,荆门漳河,“鲲龙”AG600水上高速滑行;随着身后一串长长的波浪翻滚,机头昂头,腾空跃起,在漳河的高空完美完成试飞所有科目,又稳稳地降落在漳河水面。珠海航空产业园总装下线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两栖飞机AG600横空出世,这只是珠海航空产业园十年来自主创新硕果的一个缩影。 在大湾区航空产业建设发展的总体布局下,对产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华南地区首所开设航空类本科专业的高校在珠海应运而生。 在珠海航空产业园启动建设的第二年,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与中航通飞公司便合作共建了航空学院,培养航空工程、飞行技术和民航运营管理兼容的复合型应用型民用航空专业技术人才。 卢增华去年以超过广东省一本分数线40分的成绩入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飞行技术专业。他说:“亲戚朋友们都认为,大湾区建设将利好航空产业,所以我选择了以后做飞行员,这里的航空氛围特别好,老师们都是老牌航空院校的资深教授。” 这家本科院校能培养飞行员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孙长江教授介绍,目前该学院面向社会统招的飞行技术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都是顺应我国发展和大湾区建设需要所设置的特色专业,现在每年向大湾区内的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260余人。 学生主要以“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就业和大湾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特别是飞行技术专业,是国家控制布点专业,也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能够培养飞行员的本科院校。 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纪委书记兼人力资源部总监金智勤介绍,每年航空学院有近50多名准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到该公司实习和就业,部分毕业生工作多年后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 南方航空珠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北理工珠海学院开设的航空类专业与该公司人才需求相吻合,在大湾区航空产业发展的趋势下,公司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该校培养的学生正是公司所需要的,毕业生进入南航地服、机务、空服等多岗位工作,确实缓解了公司岗位人才紧缺的难题。 设立省内首批机器人工程专业 近年来,机器人市场需求逐年攀升,机器人成了“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瞄准了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前景,2016年在广东高校中率先申请机器人专业,经教育部批准,该校2017年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成为广东省首批特设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该专业从一诞生便能够利用学院原有资源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瞄准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有很强吸引力。 2019年6月建成机器人拆解室、机器人编程室、机器人及智能玩具实验室、机器人实训区、机器人研究室以及在建的智能制造系统平台,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价值1000余万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学平台。 深圳大学 深圳: 设新专业服务大湾区发展 深圳近年来培育多所本土创新型学校,并通过跨地域合作引入全国乃至国际名校,一直在弥补高教、学科和基础创新的短板,今年政府财政投入将增加至近180亿元。学生们可以在深圳的高校选择机械、材料、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机器人、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多个新兴和热门专业,体现了深圳的产业特色。 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的毕业生90%都在湾区内就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学校发展将结合纲要,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和策略。” 李清泉介绍,在专业设置上深圳大学根据纲要进行调整。近年来,深圳大学已经关停和缓招了16个老旧专业,同时新增了金融科技、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新专业。 “比如从去年开始,深圳大学设置了金融科技专业,就是为了适应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当前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前海等区域的发展,对金融科技发展有迫切需要。该专业得到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录取分数线非常高。”李清泉对记者透露:“以前我们主要把工作重心落在深圳,现在随着大湾区发展,我们也在调整,今年深圳大学提出要在东莞、中山、珠海及河源建立湾区研究院,加强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的联系和合作,把深圳大学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养辐射到更广范围。” 拥抱新专业探索智能未来 金融科技实验班大一学生王鑫对记者表示:“当初选这个专业,是因为我认为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多方向的,而这个专业可以让我追随时代的脚步,做一些还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去探索金融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让未来充满便利和智能的元素。” 金融科技课程的学习体验同样是全新的。“班上学习氛围浓厚,一个专业同时拥有几个院的师资力量,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很好。”王鑫介绍,该专业课程平时使用原版教材全英文教学,拓展了视野。 “金融科技要拿金融和计算机双学位,本身课程量很大,一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不过经过一年学习逐渐找到了方法和自己的兴趣所在。”王鑫透露,目前他在计算机和数学方面的课程成绩均为A级及以上。虽然才大一,但他已经对未来有了规划:“大二大三考托福和GRE,毕业后出国深造。” 王鑫也认可选择金融科技专业具有就业优势:“金融科技这个专业,将被授予计算机和金融双学位,就业和深造都拥有更多的机会,学院也给了更多的对口专业知识资源。”他对记者表示,未来想从事人工智能和金融结合的研究。 东莞:新专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东莞有着“制造业之都”的美誉,而产业转型升级正在让这座“制造之城”发展为“智造之城”,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与此相关的是,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大,机器人研发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成为最为紧缺的岗位。 在此背景下,广东科技学院在去年就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机器人工程专业。后者主要培养具有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机器人工程及与其相近领域从事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今年,东莞理工学院根据东莞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也新增了3个秋季招生专业,分别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志明介绍,学院的专业设置将围绕“服务高端产业”和“服务产业高端发展”两个方向,去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年下半年,该院将申请精密检测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两个新的专业,精准对接东莞高端产业。 北理工珠海学院航空学院教授、副院长孙长江: 航空产业人才需求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大湾区是当前国内市场经济活跃、创新活力极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在大湾区发展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布局所需。建设推进大湾区航空产业,建成世界级机场群,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活力,进一步与世界接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纲要指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这对提升区域枢纽竞争力,带动粤港澳三地及辐射周边省市均有极大价值。 在大湾区航空产业建设发展的总体布局下,对产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以北理工珠海学院航空学院为例,近年来坚持民用航空特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特色、准军事化管理特色,建成了广东省通用航空协同育人平台、民用航空专业教育信息化平台、珠海市民用无人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航空专业集群,实现创新要素集聚与资源共享,实施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知识学习、实践操作、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和谐交际能力,推进教育教学与就业的有效衔接,持续满足区域航空人才的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赖忠孝教授: 积极建设湾区急需专业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符合大湾区需要的新高校和开办相关新专业都是十分迫切的。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最多的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96所)、机器人工程(101所)、智能科学与技术(96所)、智能制造工程(50所)。新增审批本科专业最多的是:人工智能(35所)、网络空间安全(25所)。 广东省教育厅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高等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深化专业建设,大湾区高校积极响应,在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关键时期,针对广东高等教育理工科短板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特别是积极建设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 如中山大学新增了航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华南理工大学新增加了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急需专业;包含南方科技大学在内的一大批高校新增了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充分体现了广东高校的使命感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担当。 在建设新专业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量力而行。许多新专业都是国家急需的,都是有社会需求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办好新专业,特别要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条件上花大力气,同时还要在学科体系建设上和产业合作上走出一条新路,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缩小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等教育方面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东京湾区的差距。 统筹:阮元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童丹、陈治家、李直建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大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