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月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因为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受到影响,尤其是像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是如此,经济长时间的停滞不前。而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也在快速加剧,虽然没有像很多发达国家那样严重,但是人口结构越来越不合理。 在2021年10月15日,国家老龄办发布了《2020年度老龄事业发展公报》,目前,国内60岁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分别为2.6亿和1.9亿,分别占18.7%和13.5%,同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增长了7.8个百分点。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我国将在2022年左右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如何让老人放心,有保障的养老,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家对养老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根据老龄办发布的《公报》,2020年预算拨款28亿元,用于养老院等特困人员养老设施建设,比如敬老院,或者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村低收入老年人的“危房”改造。 此外,养老金也迎来了第17次上涨,人社部表示,全国已有16个省市提高了基础养老金,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海南和山东等7209万名城乡退休老人都可以受惠于此。目前来看,上海的涨幅最高,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100元调整为120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 与去年只有若干省份和地区调整养老金,今年可以说是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一个大年。现在,2021年的养老金上涨已经结束,很多人开始思考,2022年的养老金能否会迎来第18次上涨呢? 要知道,我国养老金的上涨与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养老基金和财务负担能力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9月,我国CPI跟2020年同期相比,上涨了0.7%,这也就意味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成本跟上年相比,直接高出了0.7%,按照目前情况来看,物价还将进一步上涨。 而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7642元,同比增长12.6%。在去年受疫情影响下,我国财政收支缺口达到历史峰值6.27万亿元,却依旧保障了养老金的上涨,而今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恢复了增长。 据统计,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137716亿元,同比增长20%,由此看来,明年的养老金很可能会迎来18连涨。且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规模1.25万亿元,到账金额为1.1万亿元。 之所以会有这个疑问,是因为现在的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而老年人的增加也给养老金的发放带来了一定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一些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改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 目前我国养老金的增速过大,为遏制养老金持续增加带来的弊端,建议将社保进行“分级上调”。所谓的“分级上调”,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金额分为三级,金额越高,增幅越低。例如,养老金不足3000元以下的,增加10%;3000~6000元以内的,涨幅为5%; 8000元以上的,涨幅不超过5%,可以上调3%左右。 从已经率先采纳的地区来看,辽宁要将在调整过后还低于2500元/月的,采取逐年增长,即缴费每满1年,每人每月涨1元,超过15年的部分,每满1年,再涨1元。北京则是给养老金设定了一个金额范围,以5646元为分界线,低于这个数额的养老金每月增加65元,高于这个数额的养老金每月增加30元。 虽然调整方案不同,不过对于姚洋的这一提议,不少网友表示赞同,因为养老金缺口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重点之一。比如一般的企退人员,大部分人的养老金金额都在2000元左右,而事退人员,却可以领到5000元以上的养老金,甚至更多。因此,这让很多人觉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被平分了。 但对于这样的改革,也有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认同,具体原因是不能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首先是因为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偏高,即使不涨,也能维持生活需要,但那些企业的退休人员,甚至是农村老人,他们对养老金的依赖程度很高,平均在2000元左右。如果养老金不一直上涨,就很难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更不用说缴纳生病住院的费用了。 其次,也会降低在职员工的缴纳积极性,我国的养老金始终贯彻“多缴多得”的原则。在职员工之所以主动缴纳社保,是因为在退休后,自己养老金基数高,在养老金上调的时候,自己能够拿得更多。如果养老金涨幅减少或不增加,将会降低在岗职工缴费的积极性。 不只是姚洋提出方案,对社保进行“分级”的改革,复旦大学经济系副主任封进也提出个人建议,将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延长至20年,以此来减轻养老金的发放压力。 如果两位专家的建议被采纳,正在缴纳社保的数亿人将受到影响,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专家们的方案只是建议,能否被采纳还不得而知。对于未来养老金发放的压力,大家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