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王军 通讯员 陈菲茜)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一面写有“亲民司法廉洁高效,扶危济困依法维权”的锦旗,记录着区法律援助中心帮助一位聋人农民工追回拖欠五年工资的故事。 “他”被老板拖欠工资 这位聋人系鲁某,2011年只身从四川来沪务工,经人介绍进入一家饮食店打工。当时,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老板也没有为他缴纳社保,每月通过现金或微信方式发放工资。刚开始,鲁某干着打杂的活,每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渐渐地,勤勉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炒菜,也升级成了厨师,工资也涨至6000元。 然而好景不长,老板见他老实巴交,频频拖欠工资。自2013年起,竟将工资发放频率从每月延长至每季度,有时甚至长达半年之久。2019年3月,鲁某忍无可忍,提出辞职。 离职时,老板仍旧不愿支付拖欠的工资。在鲁某的坚持下,老板娘给他打了一张欠条,明确:2016年至2019年,合计拖欠工资89660元,并承诺于2020年6月之前全部付清,同时加盖了饮食店的公章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眼看欠条到期了,但鲁某始终未收到上述工资,多次讨要,对方均未支付,到最后连回音都收不到了。2020年7月1日,万般无奈之下,鲁某听从朋友的建议,走进了松江区法律援助中心。 克服沟通困难终立案 “他到法律援助中心的那天,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正好在窗口。他符合法律援助的资格,且又是农民工,可以免予审查家庭经济状况,我们当场受理,与他通过书写的方式‘聊’了起来。”上海市诚至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翕翊回忆道。 由于对方聋人的特殊身份,张翕翊和另一位援助律师杨永伟与鲁某的“攀谈”显得较为困难,一问一答写完了好几张纸才把事情的始末“说清”。在核查证据时,他们发现“上海市松江区某饮食店”经营者确为老板周某所有,但该饮食店已于2019年12月被注销。凭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两位律师估摸着鲁某的工资很有可能无法拿回,他们决定加快案件诉讼进程,以保证后续诉讼效果。 2020年7月3日,援助律师向松江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状,要求老板周某、老板娘叶某支付鲁某89660元的工资以及依据年利率6%的逾期付款利息,后该案于2020年7月7日立案。 几方努力终追回大部分工资 四个多月后,本案公开开庭审理,老板和老板娘作为被告均未到庭应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五十六条: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张翕翊说,在《欠条》上盖章的“上海市松江区某某饮食店”是周某注册成立的个体经营户,由叶某负责实际经营,店内员工均称周某为老板,叶某为老板娘,经过调取叶某的居住信息,其居住地址与周某的户籍地址是一致的,可以证明两被告系夫妻关系,且叶某也在《欠条》上签字明确承认自己为欠款人,尽管该饮食店已注销,但不影响两被告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2020年11月9日,松江区人民法院出具了民事判决书,支持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按照以往的做法,这一纸胜诉的判决本意味着这起援助案件结束,但被告却迟迟不履行生效的判决。我们想来想去,这样不是办法,要尽快让鲁某拿到血汗钱,才算真正的结束。”张翕翊说。于是,他们主动提议免费为鲁某申请执行。 负责该案的执行法官也心系鲁某是否能顺利拿回工资。在执行过程中,他们发现,老板和老板娘的公积金账户内有一万多元,便随即将钱款抵扣,但一万多远远不够,老板和老板娘也已无存款,虽两人名下有一房产,但为了数万元,变卖房产执行起来周期较长,也不能解决当下的困难,也就作罢。 看着心灰意冷的鲁某,援助律师决定再次联系执行法官,帮助鲁某某申请了司法救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鲁某又获得了50000元的司法救助款,这样一来,总共得到六万多元。“后续,执行法官还将继续执行剩余款项,一定会帮助鲁某追回所有拖欠的工资。”张翕翊说。 “虽然我遇到了黑心老板,让我经历了一段黑暗、痛苦的打工生活,但我很幸运……作为一个聋哑人,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得到了法律援助中心和两位律师的无私帮助……让我相信自己今后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最后一次见面,鲁某仍旧用文字表达了他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