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命科学领域在自噬及其相关途径知名科学家 美国科学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酵母模型的自噬研究。最早在《Science》上发表综述介绍自噬,2005年创办了第一本自噬杂志《Autophagy》;2007年举办了第一次自噬国际会议,对推动自噬领域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2016年没能获得诺奖,但是依然不会影响他在自噬领域的大师级地位。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东京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与荣誉教授。2012年被授予京都奖基础科学奖。在2013年与2015年先后获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和盖尔德纳国际奖。2016年,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大隅良典在酵母自噬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1992年发表在《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IF 2019:8.811)的文章中第一次报道了在营养缺陷的条件下,酵母体内会发生自噬降解胞质中的成分,而且还表明自噬对酵母的存活是必需的;1993年发表在《FEBS Letter》(IF 2019: 3.057)的文章报道了其团队鉴定的15个参与自噬调控的关键基因;1997年发表在《Gene》(2019 IF:2.984)杂志上的文章报道了第一个克隆酵母自噬基因Atg1。他在阐明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意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这三篇文章与其摘得诺奖桂冠有莫大的关系。 3、Noboru Mizushima(水岛昇),大隅良典的弟子。 1998年,Noboru Mizushima报道了人类中Atg12的同源基因,并阐明了其作用分子机理与酵母有着相似之处,这篇文章以Communication的形式发表在《JBC》上。2001年主要报道了Atg5的功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分子机制研究的第一环,以及参与克隆自噬标志物LC3,而且制备了一些ATG基因敲除老鼠以及LC3转基因老鼠; 4、Tamotsu Yoshimori,大隅良典的弟子。 Tamotsu Yoshimori是自噬领域顶尖级的学者之一,特别是在阐明哺乳动物中自噬的机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0年,Tamotsu Yoshimori课题组首次报道了鉴定细胞自噬的金标准——关键蛋白Atg8的同源蛋白LC3,同时还建立了检测哺乳动物中自噬水平的方法即LC3-I到LC3-II的变化,如今从事自噬相关研究的同行多数使用这种方法检测自噬。这篇文章发表在《The EMBO Journal》上,通讯作者是Tamotsu Yoshimori和大隅良典也是共同作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位日本科学家合作紧密,克隆了目前大部分的ATG基因,多次共享文章通讯作者。 5、Guido Kroemer Guido Kroemer教授为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文理科学院院士、欧洲肿瘤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组织(EMBO)院士、欧洲肿瘤免疫学院(EATI)院士。他目前担任巴黎第五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DESCARTES)医学系教授,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Apoptosis, Cancer and Immunity"实验室主任, Gustave Roussy肿瘤中心Metabolomics And Cell biology实验室主任,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兼职教授。他在肿瘤及细胞生物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对细胞凋亡的调控,HIV感染调控免疫细胞死亡的机制,细胞应激与代谢改变调控衰老、糖尿病、肥胖及肿瘤,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对肿瘤治疗的影响。他于2013年被评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学家”,在细胞死亡及生物医学领域,他的通讯作者论文引用率排名世界第一。其在细胞凋亡研究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涉猎极其广泛,目前也从事自噬研究,例如p53,Bcl2家族与细胞自噬。 6、Beth Levine (1960-2020)斯人已逝,深切缅怀 美国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教授,1999年发现哺乳动物自噬基因Beclin 1对人乳腺癌起抑制作用并首先克隆了Beclin 1;Levine研究组一直围绕Beclin1做了大量重要的细致的工作,对自噬与疾病的发生的关联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7、David Rubinsztein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2004年首次报道了mTOR与自噬的关系,抑制mTOR促进自噬。目前利用rapamycin诱导自噬成为经典模型之一。2010年Nature的报道首次证实了自噬对mTOR的负反馈调节。 8、Patrice Codogno 法国科学家,2000年首先证实了PI3K信号通路在自噬的作用,I型抗自噬,III型促自噬,是自噬信号通路的开拓者。 9、Ana Maria Cuervo 美国科学家,是分子伴侣自噬的开拓者。 国内及华人生命科学领域在自噬及其相关途径知名科学家 国内 1、张宏 生物物理所(多细胞生物中自噬作用的机理和调控机制) 主页:http://english.ibp.cas.cn/faculty/index_18316.htmljson=http://www.ibp.cas.cn/sourcedb_ibp_cas/cn/ibpexport/EN_xsszmZ/202005/t20200519_5582961.json 2、俞立 清华大学(自噬和溶酶体再生) 主页:http://life.tsinghua.edu.cn/info/1031/1249.htm 3、胡荣贵 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泛素与自噬和肿瘤发生) 主页:https://iccshr.xmu.edu.cn/2d/a7/c4368a77223/page.htm 4、朱卫国 北京大学(自噬调节染色质与DNA损伤) 主页:http://sbms.bjmu.edu.cn/jsdw/bssds/dsjs/132231.htm 5、陈晔光 清华大学(自噬和信号转导) 主页:http://life.tsinghua.edu.cn/info/1069/1598.htm 6、陈佺 中科院动物所/南开大学(线粒体自噬) 主页:https://sky.nankai.edu.cn/cq_10783/list.htm 7、杨崇林 中科院遗传所(解析溶酶体生成) 主页:http://sourcedb.genetics.cas.cn/zw/zjrck/200907/t20090721_2130950.html 8、刘伟 浙江大学(自噬的调控) 主页:https://person.zju.edu.cn/lw#0 9、刘玉乐 清华大学(植物细胞自噬) 主页:http://life.tsinghua.edu.cn/info/1036/1310.htm 10、林圣彩 厦门大学(乙酰化对自噬调控) 主页:https://life.xmu.edu.cn/info/1080/3763.htm 海外 1、袁钧瑛 哈佛大学/中科院(泛素调节自噬) 2、钟清 上海交通大学(自噬体的形成) 3、姜学军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铁死亡与自噬) 4、岳镇宇 西奈山医学院(神经系统自噬)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无商业用途,仅用来传递知识。 原创内容,个人整理,未经授权禁止私自转载其他平台,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