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起“李泰伯”这个名字你或许会陌生。 但是如果在网上搜索「2010年北京高考状元」,李泰伯的名字定会率先印入眼帘。 正值高考第一天,一起来听听这位高考状元的故事。 01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生活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用这句话来形容李泰伯的前半生,真的太合适不过了。 他毕业于中国最顶尖的中学人大附中,他三次获得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被保送到全国天才集中营北大数院,2010年,他在全国高考中,以703分成为当年的北京市理科状元。 一时间,光环加身,风光无限。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李泰伯放弃了北大的保送名额,申请了哈佛耶鲁等11所世界顶尖高校,却全部被拒。 瞬间,李泰伯从“天之骄子”的神坛,跌入了“高分低能”的深渊。 当初,他有多么荣耀,如今就有多么失落。 如今,12年过去了,当初媒体眼中的“书呆子”如今怎样了? 02 从高考状元到书呆子 他跌入舆论漩涡 2010年的那个夏天,对于李泰伯来说,是一场噩梦。 对于他的失败,媒体毫不留情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析。 有人说李泰伯是典型的高分低能,是书呆子、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有人将焦点对准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美国名校拒绝的背后,是中美教育理念与体制的差异。世界一流名校更看重的是申请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独特的能力个性。我们虽然呼吁素质教育也已多年,但是“以考定优劣”的应试教育理念与模式依然如旧。 这场有关应试体制的争论,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李泰伯三个字都被很多人当作是中国教育体制失败的代名词。 直到有一天,一直在忙于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的18岁的年轻学子,才惊觉,原来自己就是这场舆论的中心。 他站出来回应说:一切靠自己。 李泰伯认真分析了自己失败的4点原因: ·起步晚:高二上学期才有意识准备申请,而成功的同龄人,这个时间或许可以提前5年甚至15年; ·SAT分数不够高:其实2240还算不错了,但是美国非常重视的CR(阅读理解主观题)和Essay(论文)部分我只有710和11分; ·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算最好; ·申请的重点偏差,不了解很多讯息和包装手段。 可以说,清醒,是年仅18岁的李泰伯最大的优势。 虽然处于舆论漩涡之中,但他难得地保持了清醒,分析自己的不足,了解自己的差距,同时,他豪气万丈地说: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高考状元一定不是书呆子。 03 从水木清华到大洋彼岸 他完美逆袭 从被骂到被赞,从跌入人生谷底到站上世界巅峰,李泰伯用了7年时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了人群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2010年的那个夏天,在李泰伯的眼中,是起点,更是机遇。 他不甘于现状,骨子里那颗不安分的心,让他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 他先是在清华大学电子系学习了一年之后,到香港大学继续进修。两年后,他再次申请了曾经拒绝了他的MIT。 这一次,MIT敞开大门,接受了这个聪慧、执着的小伙子,不仅给了他全额的奖学金,更是提供了到剑桥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 2017年,李泰伯收到了一份厚礼:他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攻读双博士学位。 要知道,作为全球最顶尖的医学院,医学专业双博士学位每年仅招生10人。 而李泰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他拥有了更大的梦想。 而在顶尖人才云集的约翰霍普金斯,李泰伯依然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在学院的公众号上,有一篇对李泰伯的专访文章《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文章的结尾,这么评价李泰伯: 这个大男孩,一直平和而坚定地走着他的人生路——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关于流言,他竟从未在意。 看了李泰伯的事迹,有网友留言说: “知道你作为状元被美国10多所大学拒绝,当时想完了,这估计是一辈子阴影,一辈子成为别人的笑柄了。没想到你依然阳光,依然优秀。” 如今,再次回头过去的种种纷争,李泰伯很坦然地说:感谢拒绝。 04 每一次完美的逆袭 都是脚踏实地的结果 常常会有人赞叹李泰伯的完美逆袭,却很少有人去了解,在他逆袭的背后,他曾经经历了多少次挫败。 大学期间,喜欢音乐的李泰伯想要加入学校的钢琴队,第一轮面试就失败了。 想申请实习机会,多次在奥数竞赛中折桂的他,简历改了10余次还是失败了。 在MIT,他想参加合唱团,却被人当面嘲讽: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的人。 美国求学期间,李泰伯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首先的困难就是语言关。美国的很多课程都会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对于英语非母语的国际生来说,的确充满挑战。 对于这段经历,他说:我当时英语不是特别好,有些阅读并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尤其是读小说,可能一两句话里作者的意思就表达了好几层,那种感觉真是让人抓狂啊。 虽然困难重重,但李泰伯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在MIT的第一个学期,他依然选修了五门课。 他说,作为国际生,本来就要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如果十个作业选择九个最好成绩记分,那十份都要好好做。有没有好的心态是一回事,努不努力是另一回事。如果努力过了,那我就坦然接受结果。 至于研究过程中的失败,“我可能几天都说不完。” 豆瓣高分美剧《This is us》中有一句台词:你要学会如何将生活赠予你的最酸涩的柠檬,酿成一杯甘甜的柠檬。 从当初的屡屡被拒,到如今的光环绕身,有人说他逆袭,有人说他成功,但这一切,不过是在他脚踏实地努力之下,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已。 05 12年后的今天,再回头去看李泰伯曾经遭遇的那一场争议,我们不禁会感叹,真正的强者,一定无惧流言、无畏低谷的。 李泰伯一路走来的经历,或许也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目标清晰而坚定 留学深造,是李泰伯的目标。自己认定的事。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决不放弃。 他曾经说过:无论他人怎么包装,我都认为最主要的是眼前和未来的工作,而不是过去。 忘掉过往,远望未来,执着而坚定地走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才能收获梦想。 2、学会适时转弯 清华、港大、麻省理工、剑桥,再到约翰霍普金斯,李泰伯的追梦之路艰难而坎坷,中间转了很多个弯。 正是这个转弯,让李泰伯不断编织、拓宽自己的知识网,积蓄着人生的阅历,为着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3、逆商强大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顺境和逆境的相互交织。 只有在逆境中,能够振作勇气,重振旗鼓,从头出发的人,才能最终抵达光明的彼岸。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人生,需要有撞南墙的勇气,需要有撞了南墙还能转弯的能力,更需要无数次撞了南墙,无数次从头再来的底气。 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遭遇的每一次坎坷,都不会白走。 这一切都会在未来成为生命的积淀,成为我们的财富,正所谓“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今天,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序幕,祝福每一个步入考场的莘莘学子。 它并不是人生的分水岭,但却是人生中一场重要的考试。愿每一个闪亮登场的你,都能咬紧牙关,答好这道人生“必答题”! -THE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作者:夏小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洪恩所有,转载请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