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在讨论今年的高考录取情况。有些同学认为,每一年理科(物理类)录取的人数远高于文科(历史类),是不是选理科或者物理类能考上大学的机会会更大? 那么,今年各省高考文理科或者物理历史类的录取比例是怎么样的,真的差别很大吗?那么,又该如何进行选科呢?接着往下看。 文理科录取比例悬殊 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文理科的录取比例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部分省份文理科录取比例接近0.6:1。而安徽一本文理科的录取比例却只为0.2:1,文理科录取人数差距很明显。 1江西 2022年高考在江西招生的普通高校共1966所,分6个招生批次共录取考生466123人。 其中,按层次分:本科录取204636人,高职(专科)录取261487人(含前期高职单招录取80520人);按科类分:文史类录取125539人,理工类录取202660人,文理科录取比例约为1:1.6。 2甘肃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为243248人。截止8月19日,甘肃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考生211952人。按科类分,理工类录取98532人,文史类录取52984人,文理科比例约为0.5:1。 3湖南 截至8月2日18时,本科批实际录取新生208099人(含录取期间追加的计划,包括历史类考生59002人,物理类考生145278人,职高对口类考生3819人),比去年增加26396人。历史与物理类比例约为0.4:1。 4安徽 安徽省高考共报名考生60.1万人,比上年增加近6万人,由于高职分类考试被录取的13万考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实际参考人数约为47万人,较上年增加约4万人,其中文科18.3万人,理科28.8万人(含少年班0.1万人)。文理科报考比例为0.6:1。 我省文理科本科一批录取工作均已顺利完成。文理科本科一批录取考生96252人,其中文科17495人,理科78757人,文理科录取比例为0.2:1。 截至8月1日12:00,我省普通文理科本科第二批次录取工作顺利结束。实际录取考生98337人,比原计划增录635人,其中,文史类录取29048人;理工类录取69289人。本科第二批征集的院校,文科92所,录取474人;理科280所,录取3389人,部分院校降分完成计划。其中文理科录取比例为0.4:1。 5贵州 今年,我省高考总报名人数470602人。其中,全国统考报名人数397436人,中职毕业生报考分类招生人数73166人。 全国统考报名的397436名考生中,理工类考生为223274人,文史类考生125324人。文理科报考比例为0.6:1。 6宁夏 2022年宁夏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考生65694人,比2021年增加3200多人,其中文科考生23561人,理科考生42133人。文理科报考比例为0.6:1。 从上面的数据也能看出,高考选科是十分重要的。 而新高考政策实施之后,不管是“3+1+2”模式还是“3+3”模式,学生选择的科目对于之后的学习和志愿填报都有很大的影响。那高考选科到底有多重要?专业的覆盖率真的决定了一切吗? 新高考选科的重要性 第一,新高考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高中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大学的哪些专业,是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前必须提前明了的。 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讲,高校各个专业对应招收哪些科目的考生,是高校招办在招生录取时已经明确划定的。 第二,新高考选科与学生未来生涯规划有紧密的联系。 新高考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 学校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指出,选科不仅关乎高考,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也会有较大影响,须综合谨慎决定。 第三,新高考选科后在高考计分方式上与以往大不同。 实行新高考选科之后,考生高考总成绩改为由必考科目(语数外)高考成绩加上选考科目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3+1+2”模式为“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 这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在高一高二对自己所选择的科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均衡发展各科,不能过于偏科,或像以往一样等到高三再来拼搏。 选科时可能存在的误区 “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二选一成必然趋势,现在不少同学存在“是不是历史比物理更容易学、高考也更容易”的误解。 同学和家长们要注意了,在选择报考物理还是历史之前,要先走出这几个误区! 1历史比物理容易学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很多家长对历史和物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历史属于文科,只要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够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难学科——物理,肯定容易多了。其实并不然。 我们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试发下来的成绩单,物理学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见,满分也不是没有可能;历史成绩比起来就惨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难的,五六十分算正常。历史比物理容易学,这可真是一个大误区。 现在历史学科的试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拥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的,学生需要对材料里面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解读和分析。 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周而复始地刷题,课外阅读非常少造成学生知识面非常狭窄,这对历史考试是非常不利的。 反观物理作为自然学科,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便强调和现实的联系,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物理学科本身的计算推理。 2学历史高考更容易 第二个误区,学历史高考更容易。有的学生人觉得历史学科简单易学,就选择了历史。在他们看来,容易学当然会学好,高考考上的机会就会更大。 其实高考的难易程度和学科本身的难易程度并没有太大关系,高考的难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录取率。 2022年江苏省高考参考人数共计40.6万,其中一本控制线上人数累计113592人,上线率27.98%,其中首选物理对应上线人数90982人,首选历史对应上线人数22610人,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今年选择物理的考生比选择历史的考生约多10.2万人,这也是不能忽略的事实。 实行“3+1+2”模式后,各普通高校会预先公布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以《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中北京大学的科目要求为例: 如果考生选择了物理,则可以报考北京大学公布的所有52个专业,但如果选择了历史,则只能报考其中约70%的专业。即使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偏文科高校,选择物理可以报考所有专业,选择历史却有两个专业不能报考。 所以,其实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始终还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来综合考虑,清楚了解自己未来是想走理工方向还是更喜爱文科专业,再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才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3跟风式胡乱选择 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重要,因为这样大学专业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绩很不好呢?也还得选吗? 实际情况就是有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跟风选了,好像不学物理让人感觉不够聪明,属于智商低行列似的。强求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4靠感觉感性选择 也有不少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的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其实人家这一门成绩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 也有的同学自己比较自己的各科情况,认为其中某几科成绩相对其它科较好,于是就选了,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5靠兴趣爱好选择 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一是借助专业测评工作,做综合评判。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工具来做综合评判。二是从后期报志愿选专业方面长远考虑。 6哪科分高选哪科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会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选哪科,有些学科的难点会出现在选科之后。比如地理,可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7选文理矛盾学科,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 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这样选很可能没有专业可以报。 8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 有的家长和学生对于以后的职业方向和未来没有规划,又担心高考报志愿受限,因此盲目选择覆盖率很高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参照因素之一,片面追求不可取。 虽然“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最广,但是学习难度也很大,得分偏难,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大。 9过分钻“赋分”空子 现阶段,部分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赋分情况会根据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一般很难预测。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之前的竞争,反而赋分情况下,1+2学科的分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有缩小的。因此“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10不明所以参考“重要”数据 往年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但是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高中数据才为上策。 (1)政策差异,情况各异。由于政策不同,各选科组合在“3+3”和“3+1+2”模式中优劣可能大不相同。如类似物史政、物政地这种“1理+2文”组合,在“3+1+2”中属于有点无厘头的组合,但在“3+3”中却是出过高分状元的存在。 (2)教育差距,带来的选择差异。每省的教育水平不同,选科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根据在线统计数据,在北京考生选考化学、地理比重较大,而在天津选考生物、化学人数较多,在山东省选考地理、生物人数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