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君子小人靡不嗜也, 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的普世国饮。 中国是茶的故乡,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 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 中国茶叶有上千种, 但大致上可分为六大类: 绿茶、红茶、白茶、黄茶、清茶、黑茶。 我们今天的主角——河南信阳, 就因一种绿茶闻名天下。 信阳有着悠久的茶树种植历史, 在“茶”之一字上也久负盛誉。 “淮南以光州上....“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 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 苏东坡更是盛赞信阳茶为“淮南茶信阳第一”。 产好茶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好地方。 信阳,无疑是一块风水宝地。 01 北国江南?江南北国? 地理上, 信阳恰好处在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范围上。 境内高山丘陵起伏,大别山盘踞在南部, 险峻秀丽的桐柏山卧在西端。 淮河从北部穿城而过, 8条南北向支流分散在市内各县。 与河南其他平原地区相比, 作为地理过渡节的信阳,气候温和湿润。 其森林覆盖率达到42.28%, 高于全省和全国近20个百分点, 空气质量相当优越,是河南人的天然氧吧。 著名的鸡公山、董寨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南湾湖森林公园等,都是信阳的“洗肺圣地”。 鸡公山中国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佛光、云海、雾凇、雨淞、霞光、 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等自然景观, 让这座山从清末民初开始就被人“觊觎”, 先后有美、英、日、俄等23个国家的别墅洋房落于此处。 董寨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一个以保护森林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誉为中部地区的“基因库”。 总面积4.68万公顷, 仅高等植物就有189科1892种、 鸟类记载的有329种、昆虫类1734种。 南湾湖坐落于市区七公里处, 在为信阳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空气的同时, 还用青山、绿水、晚霞、明月, 描绘了一幅“水墨南湾风情图”。 茶山茶树,是信阳在河南又一项特立独行的存在。 环南湾湖分布着大大小小一众茶山, 清晨时分,茶山被云雾环绕, 若隐若现,美如仙境。 在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的评选中, 信阳更是作为河南的唯一城市榜上有名, 并且一上榜就连续上了十年, 享有“永久宜居城市”荣誉称号。 纵横密布的水系,郁郁葱葱的茶园,层叠的梯田, 让信阳颇有些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之感。 但同时也造成了信阳不像河南的“错位”之感。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 信阳毫无疑问是一座北方城市, 但在其他北方城市的眼里, 作为河南南大门的信阳, 却又算不上那么“北方”。 02 湖北?河南? “你们这口音也不像河南人啊,也不说中不中?” “河南不是吃面的吗,你们怎么吃米饭啊?” “河南不是在北方,你们冬天竟然不供暖?” “你们的早餐标配是热干面?” ······ 关于河南的身份认同感, 信阳人向来就很矛盾。 相较于本省, 它与邻省湖北的关系无疑更为密切, 不仅饮食上向它看齐, 在距离上也跟湖北省会更为亲近。 虽然信阳在长达两千多年政权统一时期, 大多时候都划分在河南区属之下, 但与湖北的渊源也颇深。 位于豫、鄂交界处的信阳, 有着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中原文化、楚文化在这里交汇撕扯。 回溯到战国以前, 中原文化作为主流文化植根于信阳这片土地。 彼时的信阳境内分布着 申、息、弦、黄、江、蒋等小诸侯国, 共同拥护着中原政权。 而等时间来到春秋战国时期, 楚王大败晋国,一举争霸后, 信阳成为楚国的领土, 中原文化的主流地位便逐渐由楚文化取代。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痕。 被誉为“天下第一县”的信阳息县, 就是楚国设的,县名至今未变。 且在信阳境内, 还有一座楚王城遗址(也叫城阳城), 是中国现存的6座楚王城中 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座。 来源:B站-喂哥儿 如果说这些是楚文化留下的印记, 那么信阳方言就是另一种杂糅的结果。 不会说“中”、“乖乖”、“弄啥嘞”的信阳人 去武汉,却毫无语言障碍。 这无疑更加重了信阳的身份认同障碍。 03 南北“混血儿”? 处于豫、鄂交界的信阳, 难逃“河南湖北”的命运, 但也正因如此, 才造就了信阳这难得的“混血”之美。 南北之中的信阳, 汇聚了南北气候、南北特产、南北风流。 南吃米北吃面? 包容的信阳选择两个都要。 信阳人的早餐桌上, 少不了稀汤白粥,也少不了油酥谟。 咬一口油酥谟,里脆外嫩, 再低头闷一口米香十足的白粥, 这是独属于大多数信阳人的家乡味道。 /美食中国《品味信阳》 武汉人天天都要吃的热干面, 也是信阳人最为熟悉的味道。 但和武汉的不同, 喜欢汤汤水水的信阳人在原有的基础上, 添加了千张、黄豆芽、红油、豆瓣酱等十多种佐料, 最后还会以一勺骨头汤收尾, 那是信阳热干面的精髓所在。 信阳人极少在中餐和晚餐吃热干面, 因为要吃饭。 吃饭自然要有配菜, 面炕菜,就是信阳人的最佳餐桌记忆。 所谓面炕菜, 就是将各种食材裹上面粉, 煎到两面微黄,配以时令蔬菜, 扔进锅里焖或炖。 面炕鸡、面炕鱼、面炕辣椒…… 基本就没有什么不能炕的。 美食中国《品味信阳》 美食中国《品味信阳》 食材被面糊裹住, 其营养成分和鲜美滋味完全被封锁在里面, 所以炕好的菜格外美味,能就两大碗米饭。 信阳息县人常说, “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 碗里盛着米饭、筷子夹着面条的一幕, 在信阳人的餐桌上不算难得一见。 青山叠翠、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 也馈赠了信阳独有的美味。 有数以万计的野生鱼类生活在信阳, 鳜鱼、鲫鱼、青鱼、鳝鱼、鲂鱼等比比皆是。 烤鲫鱼、干煸白鱼条、商城筒鲜鱼、潢川红焖甲鱼…… 有多少种鱼,就有多少种吃法。 生活在南湾湖的鱼, 肉质细嫩,鲜甜可口,是信阳菜中的招牌。 其中的花鲢,头部肥大,是煲鱼头汤的不二之选。 炖好的鱼头汤,呈奶白色, 完整地保留了花鲢的本味, 有种独特的鲜甜,鱼肉紧致细腻, 随着牛奶般丝滑的汤,滑入五脏庙后, 幸福感满溢而出。 若论吃鱼,在河南,除了信阳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04 看得见的乡愁? 黄河流域的豪迈与江南景致的温婉, 在信阳交织。 但纵然拥有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 也阻挡不了信阳的人口大量往外流。 近十年来, 信阳是河南省人口流出最多的城市。 2019年末,信阳市常住人口约646万人, 流出人口约230万人。 位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处的信阳, 三分之二边界都跟外省交接, 这无疑给了信阳人往外走更为便利的条件, 但究其根本,最大的原因还是信阳发展难。 信阳以农业为主, 城镇化率才只有49%, 一半以上的信阳人都在村里干农业。 比较有知名度的产品只有信阳毛尖, 没有工业基础,大中型企业也几乎没有, 缺乏就业机会。 他们只能往外走, 走向广东和东南沿海地区、京津唐地区, 留下了看得见的乡愁。 在这乡愁里, 有对家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当在外打拼的信阳人, 喝着信阳毛尖时,犯了鼻炎或咽炎时, 家乡那清甜的山泉,以及那清新的自然环境, 就是他们心里头最大的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