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问我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以便考上事业单位的同学对自己的工资收入有初步的了解。 以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因所属行业、经营效益、地方政策等种种原因,津贴补贴发放不规范,地域差别性大,甚至连同一地区的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效益好的事业单位,滥发津补贴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政策文件,要求清理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建立统一的绩效工资制度,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各级政府据此都制定了相关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制度,总体原则是“限高、稳中、托底”,从此我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有了统一指导标准。 除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事业单位以外,其他事业单位工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以及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均收入水平制定相应的少量补贴。基本工资由国家规定发放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组成。事业单位的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岗位工资,顾名思义,按所聘任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譬如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考上管理岗的话一般定为“九级职员”,相当于科员级别,如果晋升一级,就成为“八级职员”,就相当于副科了。评定中级职称的人员,一般定为专业技术岗十级。薪级工资随岗位不同也不同,如果每年考核结果合格,那么薪级工资就相应往上涨一级,和以前我在文章中介绍的公务员的级别工资每“五年晋级、两年晋档”类似。 绩效工资是按照国家规定并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发放的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各事业单位通过完善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和工资分配相结合,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和公益服务水平提高。 绩效工资分配原则 (一)主要依靠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这一类单位主要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本身无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绩效工资标准按照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的原则确定。财政部门按照绩效工资总量进行拨款,单位按照7:3的比例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并按照年终考核结果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二)部分依靠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这一类单位主要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本身有一定的收入,但除掉上缴财政,并不够单位各项开支。一般按照基础性绩效工资占6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40%的原则确定。 根据自身收入比重和市场化运营程度高低,也有按照基础性绩效工资占5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50%的情况。财政部门一般按照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拨款。 (三)经费自理事业单位 这一类单位主要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本身收入和市场化运营程度较高,完全能够应付单位的各项开支。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由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经地方主管部门审核,但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不得超过50%。 绩效工资后严禁滥发津补贴 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后,需要清理国家和地方规定之外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单位收入来源、支出方向,取消不合法、不合规的津补贴项目,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纳入绩效工资。 以东南部某省为例,除物价补贴、回民补贴、独生子女费、防暑降温补贴、冬季取暖补贴、集中供热采暖补贴、住房补贴、值班费和国家规定的特级教师津贴、教龄津贴、护龄(卫生、防疫)津贴等,符合地方标准和范围的给予保留,不纳入绩效工资,其他一律停发,同时不能提高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 总体来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理顺了收入分配关系,规范了财务管理,适应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的整体上调,各地事业单位收入水平也与公务员收入水平大体相当。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同学们对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制度有一定的了解,最后也祝福各位同学都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