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报道,贵州省某县当前保留公务用车共计332辆,较公车改革前572辆减少了240辆,经测算,每年公务交通支出节约了三四百万元。 该县的一位车改办负责人表示:“以前是一个人坐车、一件事情就跑一趟,现在是拼车,凑起来只要不耽误事情就行。” 公车改革,改出了成效 公车改革,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遏制“车轮上腐败”的重要举措。 原先,一辆公务车的支出主要包括司机工资、福利补贴、车辆保险、车库折旧、大修等费用。公车泛滥挤占了宝贵的财政资金,支出数目越来越大,财政及各单位早已不堪重负。再加上公车使用效率低下,在一些贫困地区,公务用车的开销几乎占据绝大部分的公共费用。 而且,公车过多过滥,私用现象严重。社会公众调侃公车使用存在“三三制”现象,即公务用车真正用于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又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公车私用、公车超标、超编配车等问题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社会公共资源,而且助长奢侈腐败风气,损害了政府和干部形象,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对公车私用现象早已深恶痛绝。 一些领导干部用纳税人的钱,不管大事小事,动不动出门就坐着超标豪华公车,被老百姓戏讽为“屁股底下一座楼”。领导干部坐专车,讲排场、摆阔气,坐在车里发指示,很难和群众见面,听不到群众的意见,更无法与群众交流,淡化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与领导干部自然有了疏离感。 公车改革后,全国每年公务用车支出中,用于购车、用车和维修等费用大幅下降,大幅度减少了公共财政支出,节约的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大大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车轮上的腐败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领导干部在公众心目中的正面形象不断强化,政府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公车改革落地仍有一些“不适感” 01 油费都得自己贴 有媒体调研发现,随着公车减少,一些偏远地区如何保障出行成了问题。“除了去县里开会,基本都在下村,危改、组组通等各项工作都要去督促,而且每天乡里都有一半的人要下去。”贵州省某贫困乡组织委员说。 于是,使用私车成为普遍现象。该乡距县城68公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一个星期去县里至少两三趟,多的时候天天跑,有高速也不敢走,过路费太高。”这名组织委员说,除了进城,下村开私家车转两三个村,就要百把块钱的油费,这些都是自己贴的。 02 补贴报销难 一些干部反映公车改革在基层存在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上级与下级不平衡现象。同时,车补由于是乡镇自己解决,有财力就发,没钱就不发。 “全乡总共有百把个人,但拿车补的就是30个人左右,车补最高700元,最少400多元。”西部一位乡镇干部说,目前领取车补的主要是公务员。“越往上,干部的车补越多,下乡的基层工作人员反而越少”“到上面开会学习相对还好,如果下村基本没什么补助”。 “改革不同步,县级机关和市级不一样,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不一样。”贵州省某县车改办负责人说,在基层尤其是乡镇一级,不少挑大梁、做事儿的是事业编人员,却基本没有车补,这相对不公平。 03 出行不方便 “县级交通发达了搞车改比较容易,但在山区,大多数乡镇的客车很少,过点就没有了,去了不一定回得来。”贵州省某县车改办负责人表示。 西部某市级单位的工作人员反映,基本上只有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叫车,一些委办局单位只能去市场上租用车辆,但各个单位用车量集中的时候,市场用车公司都无法排班,司机都不够用。 一些乡镇干部还反映,在平台上申请用车以及在社会上租车,程序多,手续很麻烦,而且不能随叫随走,有些还不能提供正规的发票,极大影响了他们使用的积极性。 04 出现私车公养新动向 一些地方出现了私车公养的新动向。“现在公车减少了,工作量却在增加。而一些事业单位车补还没有到位,有些人就有怨言,认为想办法报销一点油费理所当然。”贵州省一位县纪委负责人说。 据了解,一些因私车公养被处分的党员干部事后自我剖析称,没有公车坐了,只能用私家车办公事,存在补偿心理,所以利用工作便利换取补贴。 公车改革如何再细化完善? 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最大限度方便偏远和交通不便地区用车需求,已成为多地政府部门思考和探索的主要课题。 建立公务用车平台,能够更加高效地保障地方各级公务人员下基层、跨区域等远距离公务出行,能够保障突发应急事件处置等重要公务出行。各地运用云服务和物联网技术,将车辆调度、轨迹监控、费用结算、绩效管理等公务用车各环节全程信息化,杜绝“公车私用”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公务用车运行效率。 例如,安徽省采用“互联网+公车改革”模式,建立了“全省一张网”,将省市县三级公务用车全部纳入平台。公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向平台预约车辆,使用费用和车辆行驶路径可以全过程监控、记录。 贵州某县建立了一个调度平台,把全县公车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调配,尽量把闲置车辆调动起来。“目前还是人工调配,尽量偏向基层。”该县车改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会运用大数据技术调配车辆,平台电脑能显示应该哪台车执行任务、行车路线等情况。 当然,提高基层干部干事的便利度的同时,也不能弱化监管。要杜绝公车私用、私车公养。加大对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力度,公务出行、维修、保养等必须做好详细登记,车辆费用的报销发票一律严格管理和审计。同时,引入多方监督力量,全方位监督改革过程,可以及时避免改革失误,弥补改革漏洞。 除此之外,一些基层干部也提出了建议:“建议对地域广、人员多的乡镇多给一些指标。”可分梯级来开展公车改革,并选取一些试点,按照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原则,因地制宜出台相关配套制度。 还要简化购买社会服务流程,培育更多有资质的平台,以发挥市场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降低运行成本,创新车辆提供方式,稳步推进公车改革。 资料 | 半月谈、人民论坛杂志 关注? 人民论坛网(微信公众号:rmltw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