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城市人口增量,成都市位列各大城市第一名,新增人口24.5万人,常住人口达到2119.2万人。 《2021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由《环球时报》社主办,成都自2013年起持续稳居第一名,实现“9连冠”。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所评出,从2009年到2022年,成都市连续13年获得第一名。 《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由“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成都市位列新一线城市名单第一名。 成都的老龄化程度不算高,七普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62%,但四川省以1416.8万人位于全国第二、占比16.93%位于全国第三,妥妥的老龄化大省。鉴于成都市的虹吸效应,不排除将来慕名而来和投靠子女而来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仅从建国后两次“婴儿潮”来看,新增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在2028年迎来峰值并持续数十年以上。 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1949-2008:四川省人口状况》,方文咨询整理 那么,这座城市对老年人和养老人的友好度怎么样呢?方文咨询主要关注成都市政府2022年最新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中可量化的部分,即有明确目标数据可参考的条款。 实行“两无偿一优先”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即社区服务用房40%以上“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用于公益性养老服务,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办公用房“优先”用于养老设施。到2025年,全市培养培训60名养老师资、500名养老院院长、5000名养老护理员、1000名涉老社会工作者,每个区(市)县建成1个养老实训基地,每千名老年人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每百张养老机构床位配备1名社会工作者。到2022年,市本级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实现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请注意,笔者摘录的仅有数据可量化的条款,除此之外,政策在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农村养老均衡布局、坚持公办机构公益性、深化区域和对外合作等方面均有指导意见。 到2025年,全市每个街道及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成运营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条件的居住区按照5分钟生活圈设立养老服务站点。新建城区每个街道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机构,旧城区每个街道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机构。每个社区规划建设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75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到2025年,每个区(市)县至少建成1个智慧养老院和1个智慧养老社区。到2025年,全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和基本制度,兜底保障老年人周探访率达到100%。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60%,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实施老年大学建设和提升行动,到2025年,计划实现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不难看出,政府大力推行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对医养结合更加重视,同时在非量化指标中,对完善长护险制度、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家庭照护床位推广、再就业培训体系建设等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护理型、认知障碍症照护型等功能型养老机构,床位设置30张,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80万元,床位设置超过30张的,每增设1张床位,按每张床位1.5万元的标准再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其他社会化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按每张床位1万元给予建设补助。对全市范围内经营连锁机构数达3家及以上,且等级评定为二级以上的养老机构,给予每家养老机构一次性奖励15万元。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通过上市发债进行融资,对在沪深交易所进行首发融资的养老服务企业给予最高450万元奖励;对非上市养老服务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单笔达3000万元以上的,每笔奖励10万元,单户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除了以上金额明确的补贴和奖励,成都市政府在保障土地和用房供给、减税降费、吸纳养老服务人才就业奖励、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等方面均致力于为养老创业者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顺便提一句,成都市是疫情期间全国第一个由政府明确支持“摆地摊”的城市哦。 在成都做一名养老创业者,你会质疑“少不入川”的说法终究还是过时了; 在成都养老,活色生香之余还有诸多保障,你会感叹“老不离蜀”说得真好。 已经看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们,来成都养老或是成为成都养老创业者的一员,有没有哪一个能够吸引到你呢?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你的想法。 本文作者:方文咨询 原来 对本文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也欢迎联系我们探讨养老相关话题。方文咨询,关注养老产业的创新和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