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3-02-03 12:16来源:考试资源网 考试资料网
2022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2020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2020年生物中考知识点)

admin4天前免费1

2022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对于初中生物这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来说,大家面对各式各样的知识点,感受就是一个字,懵。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生物相关内容推荐↓↓↓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合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生物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一、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 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 动物类 群。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河蚌,乌贼 , 石鳖 、扇贝、文蛤。

3、贝壳是由 外套膜 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双壳类动物用 足 运动,用 鳃 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4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①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 ,大多有 贝壳 ;②运动器官是 足 。

节肢动物

5、蝗虫的身体分为 头部 , 胸部 , 腹部 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 3个单眼, 1 对复眼 ,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 气管 呼吸。体表有 外骨骼 。(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 1对触角,一般有 2 对翅, 3 对足。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如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 外骨骼 ; 身体和附肢 都分节。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 虾 、蟹、 蜱虫 等。

二、 鱼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脊椎动物:体内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 脊椎骨 组成的 脊柱 (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 5 种 7 片,分别是 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 。(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 雌 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 雄 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1、能在水中呼吸;2、靠 游泳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 尾部 和 躯干部 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1、生活在 水中 2、体表常有 鳞片 覆盖3、用 鳃 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初中如何学好生物

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很多优秀学生的 经验 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二、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

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

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三、 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 方法 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学霸分享的 生物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仔细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课后复习

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22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22年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识点

★ 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 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讲解

★ 中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2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

在中考生物复习阶段,一定要把知识点 总结 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考出更好的成绩。下面是我整理的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中考相关内容推荐↓↓↓

备战中考的演讲稿10篇

中考三分钟励志演讲稿五篇

关于中考的励志格言大全

初三奋斗中考励志标语大全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二、调查的一般 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 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对照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影响该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等。

地球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将不能生存下去;生物的生存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适应环境 例: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②生物影响环境 例:大树底下好乘凉。

③环境影响生物 例:大雁南飞。

6、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7、生态系统的组成:

8、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10、物质(循环)和能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能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越多;食物链越短,营养损失越少。

11.食物链书写规则:①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②箭头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③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 其它 能吃该生物的为止④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一般式: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大型肉食型动物

1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5、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二:阐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

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考点三: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重要考点)

1、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场所。

⑦液泡:内有细胞液 ,溶解有多种物质,如花青素、酸甜苦辣、甜味物、营养物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注意是否是绿色部分,如洋葱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4.看一个细胞是动物还是植物细胞主要看是否有细胞壁。炒红苋菜流出红色汁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膜,汁液来自液泡。

5、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绿色细胞部分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②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考点四: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主要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

DNA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③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DNA 个具有特定

遗传信息的片断就是基因。

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⑤、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⑥、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⑦ 遗传物质从微观到宏观: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考点五: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使数量增多)和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结果。

2、细胞的分裂过程:

①染色体数目加倍(最主要、最重要、最明显的变化)——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由于九年级生物是小科目,按学校课表安排每周只有1课时授课时间,因此从第一学期即开始进入总复习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生物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培养人才,特拟定以下复习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大纲》为指导,以《中考说明》和《中考指南》为依据,结合中考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实情,以及我校学生基础差、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制定以侧重基础,提升能力,针对考点,突出实效的复习策略。努力让每个学生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整体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

二、奋斗目标: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使我校生物整体教学成绩名列全市前8名,九年级现在校人数102人,合格率达85%(85人),优秀率达35%(36人),高分率30%(30人),满分率5%(6人)。

三、复习安排:

总复习共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和模拟复习。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时间是从开学初到4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指南》为载体,针对学生对已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因时间久而遗忘的共性特点,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弄清各单元的考点,初步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识记,理解,应用。复习目的:结合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间是从4月底到5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说明》为依据,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和难点,分模块进行专题性的复习,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理清各部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所有内容共分为10个专题:1、生物与环境;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4、生物圈中的人 ;5、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6、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7、生物的多样性; 8、生物技术; 9、健康的生活;10、生物科学探究。

第三阶段:模拟复习。时间是从5月底到中考实战前。针对两次大考所反馈的情况,备考会中相关的信息,以及各县市交流的适应性考题,开展以考(模拟中考)、评(评讲练习)、补(查漏补缺)为主要方式的复习。同时对学生渗透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突出复习的实效性。

四、复习 措施 :

1、夯实基础是关键。历年中考题目千变万化,但做题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基础识却是相对不变的,而且中考试题中大多数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基础题,难度高的很少。所以,扎实雄厚的基础是中考取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不能好高骛远。

2、巧用方法是手段。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的复习任务愈加繁多、心理压力更大,不注重 复习方法 和技巧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豪无收效。生物学科,不可能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只有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浓缩、快节奏的复习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具体而言:(1)识记时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让 记忆方法 多样化(对比法、联想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等)。(2)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习题,精讲精练,讲,就讲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练,就练中考的常见题型。还要加大变式训练的力度,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3)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认真研究分析历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关注中考的动态和趋向,针对中考的 热点 、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减少复习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

3、加强备考技巧和心理训练。比如:做题时先易后难,仔细审题、不写错别字,注意书写速度等。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以自身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实战。

学霸分享的 生物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仔细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 经验 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课后复习

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中考生物知识点汇总

★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 初中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生物期末复习基本攻略

★ 八年级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

★ 初三生物中考复习策略

★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生物中考总复习策略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中考生物常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常考的知识点有病毒,生物圈,生物的特征,细胞等。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022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在中考复习阶段,一定要把知识点总结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总结归纳了生物中考的必背知识点,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供参考!

生物圈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3、节肢动物: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4、昆虫的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如蚕、蜜蜂、蝴蝶、蛾、蚊子、苍蝇;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蝼蛄等。

5、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6、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7、陆地环境的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8、鸟类是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9、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10、家鸽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贮存,然后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11、鸟卵:卵黄是主要营养成分,卵中的胚盘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卵细胞包括:卵黄、卵黄膜、胚盘三部分。

12、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13、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14、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鲫鱼用鳃呼吸;海豚用肺呼吸;鸟类用肺进行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青蛙用肺进行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受精方式生殖方式发育方式昆虫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鸟类体内受精卵生无变态发育、育雏哺乳类体内受精胎生无变态发育、哺乳。

1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6、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17、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18、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19、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20、动物行为按行为的发生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2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2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与实验法(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干予)。

23、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4、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1、植物细胞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液泡: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强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

细胞壁: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这不仅有保护原生质体的作用,而且维持了器官与植株的固有形态。

2、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植物细胞没有

中心体:中心体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存在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中。中心体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常见藻类植物:水绵、海带、衣藻、紫菜)。

2、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具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常见蕨类植物:卷柏、满江红、肾蕨)。

4、种子植物:以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5、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

6、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相同点:有种皮和胚。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有两片。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有一片。

注意:在玉米刨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7、种子萌发的条件:①自身条件:种子必需是完整的,胚必需是活的、不在休眠期。②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8、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9、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数/待检测种子×100%

10、植株的生长:①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②枝条:由芽发育成。③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长。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11、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12、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受精:胚珠内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1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瓣、花蕊、柱头和花柱——凋落——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14、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15、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16、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气孔: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17、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②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③降温。

18、光合作用:①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②条件:光能、叶绿体③原料:二氧化碳、水。④公式: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氧。⑤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9、植物的呼吸作用: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②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④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可保存蔬果;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20、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①人均森林面积少,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②草原过度放牧,退化沙化等。

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2022初中

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2022初中如下: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约20千米。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合作、竞争及共生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②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交流。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①生物适应环境。

②生物影响环境。

③环境影响生物。

7、生态系统:

①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水、阳光、空气等)。

③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积累。

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称为生态平衡。

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⑥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2022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由考试资料网(www.kszl.net)整理!仅供学习参考!具体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分隔线----------------------------


------分隔线----------------------------